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5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看就会,一听就懂”而“一做就错”的剖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19 16:0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看就会,一听就懂”而“一做就错”的剖析
作者:无锡市仓下中学 金德荣
“一看就会,一听就懂”而“一做就错”的剖析 单位:无锡市仓下中学 邮编:214101 姓名:金德荣 教师的困惑:一个45人的班中,当作业中出现中等偏上难度的题目,在这类题目出现直至中考这一较长时间段内,教师发现一次性做正确有近十人,而不论教师讲多少遍也总有近十人错误,另外还会有近五个人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出错,如看错数值、忘记公式、粗心计算、原理混淆等,从而扣除部分分数。于是作为教师的我不禁会想这样一个问题:“从同一类型题目开始接触到中考这段时间中,教师至少会讲解不少于十遍,而这十遍只教会了20个学生,甚至可以换句话说我们讲解一遍平均只教会了2个学生,这样的教学效率是多么的低下啊?”。教师们都知道一个教师的成功往往取决于所教课目的高分率、一个班级的出名往往取决于综合成绩的高分人数。而这些成功的获得如果细化到每门功课每次考试上那就是我们教师如何去让学生突破较难题目,掌握较难题目,最终赢得高分。 如何能使我们教师讲课的效率提高,使较难题目掌握的人数在精讲少讲的情况下得到突破。那就要让学生能在平常练习中做到“一看就会”,教师讲解时达到“一听就懂”,从而保证下次再做时“一做就对”。而事实并非如此,很多“一看就会”、“一听就懂”的题目,到了学生手中就变成“一错就错”。下面我就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了调查,我把它称为“一看就会,一听就懂”下的“一做就错”成因。 “一看就会”的原因 学生1(物理课代表):之前类似题目完全听懂了,到了课后,得意忘形,看题不仔细,没逐字逐句看过去,便做错了。 学生2(中等偏上成绩):做过类似的题目,一看到题目便想起过去做题目时的情景,也不仔细看题目。觉得理所当然,对自己信心十足,又一次忘了看清楚题目中那不经意的小细节,于是掉进了出卷人挖下的陷阱中。 学生3(中等生):看到一道和以前做过的很象的题目,以为这次的题目与上次完全一样,于是习惯成自然,把上次的答案照搬原封不动地填到这次的试卷上,孰不知题目中有些细节变了。 学生4(后进生):一看就会是一种错觉,觉得题目很简单,其实不然,一做起题目来又是漏洞百出,平时复习不去多看书本内容,只会做课外题,基础知识还没打好,就做提高题,自然也没多大功效,所以每次考试都会出纰漏。 “一听就懂”的原因 学生1(班长):上课时,老师讲,我听,听完了当时就觉得其实按老师的思路来做是很简单的。看老师黑板上的图和板书,在当时思维是极清晰的。可老师前脚走,我跟着后脚收书,自已觉得弄懂就好,但并没有彻底变为自己的东西,时间一久就容易忘。简单的说,把思路全写下来,看一遍,能马上反映是这么做的,但自己做就不行了。 学生2(物理课代表):难题在老师分析的时候,讲了一会儿就突然豁然开朗,茅塞顿开,觉得这些题目都懂都会了,老师再讲时,就在下面放松会,开小差或发呆,没有听。由于当时没有仔细听,所以再做到类似题目时就忘记了之前讲的,结果下一次做的时候又傻眼了。 学生3(中等生):上课时只听一半,听到似懂非懂,就以为会了,然而就没心思听了,就没有听到精髓之处。到了课后问题就来了 学生4(后进生):老师在讲题时,总以为这道题已经会了,然后赶紧把答案写上,下课后没有巩固复习,到最后解题的方法就完全忘记了。学习中没有重视错误,不善于总结分析,没有抓住老师讲的题目的重点,没有分析各个环节。 有时听课时不懂装懂,明明一道题只听懂了一半,模模糊糊的样子,为了方便省事,就硬要说自己听懂了。 看了学生们总结的各种原因,本人觉得“一看就会,一听就懂”是一种对待问题的心态,是一种通过日积月累形成的习惯。从积极的一面看可以认为是自己聪明、领悟能力好、自信心强的表现,只是因为一时不慎才出现了错误,这种小问题是可以克服的;从消极的一面看可认为是老师讲的关键问题没有仔细听讲,课后没有及时消化,一些小细节自己没有重视,以致反复出错。一次出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类似问题反复出错。而出现了大问题还不重视,那只会演变成“一做就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2-19 16:09:55 | 只看该作者
在摸清了学生“一做就错”的成因后,本人通过初三班级近二个学期的时间进行了实践探索,现在学生对中等难度以上题的领悟能力和解题能力有所提高,一错就错正向再错不错迈进。 下面本人总结了如何由“一做就错”改换为“再做不错”的一些策略,供各位同仁参考。 1、关注中考动向,训练同类习题。 对于教学一线的物理教师来说,每年中考试题一出,相信出于对职业的热爱,每位教师都会第一时间去了解今年中考的试题,看看今年中考的动向、意图。这样才能更好的分析来年的中考趋势,才能有的放矢的指导学生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例:(小孔成像实验)(2013年无锡物理中考)晴天正午,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光斑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光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对此他们马上进行了探究.他们猜想光斑形状: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在探究“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是否有关”时,小明选用甲卡片进行实验探究,发现白纸上得到四个圆形光斑,由此得出“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无关”的结论,这结论____(选填“可靠”或“不可靠”).若由你进行探究,你将如何设计带孔的卡片?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孔的形状。 分析:学生都能从题目中看出运用控制变量法,由于甲图中小孔都是圆形,经太阳成的都是圆形的图像。若采用丙图的大孔,则光斑形状与空隙形状一致;采用乙图的小孔,则光斑形状与空隙形状无关,都为圆形。所以很多学生都会填不可靠。于是设计出如图(1)的卡片。这种设计已经能说明“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这一结论,但只对三角形孔有说服力,不具备普遍意义。于是更一步要求是如图(2)的设计。 当年在中考结束后,我询问过一些学生,他们都能说出控制变量法,但设计的图案大多是如图(1)这种,缺乏对实验结论普遍性的认识。于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都会强调实验至少要进行三次对比,这样才能得到普遍规律。 2、善于汇总难题,找寻科学规律。 物理中的一些难题,往往不是一次生成,而是经过一些问题的积累再结合日常生活运用,让学生由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来分析物理。反复探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如图(3)所示杠杆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静止,现将杠杆从水平位置运动到图中虚线位置。 变式1:(图1)若F的方向始终与杠杆垂直,则F的大小如何变化? 变式2:(图1)保持F的方向始终不变,则F的大小如何变化? 变式3:古代护城河上安装的吊桥可以看成一个以O为支点的杠杆,如图(4)所示。一个人通过定滑轮用力将吊桥由图示位置缓慢拉至竖直位置,若用 L表示绳对桥板的拉力F的力臂,则关于此过程中L的变化以及乘积FL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L始终在增加,FL始终在增加 B.L始终在增加,FL始终在减小 C.L先增加后减小,FL始终在减小 D.L先减小后增加,FL先减小后增加 分析: 变式1(图5)中,根据F1L1=F2L2,即F1L1=GL2,G和L 1都不变,L2变小,所以F也变小。 变式2(图6)中,当F始终为竖直方向时,可看出当杠杆提升到虚线位置时,此时L1’、L2’都变小,根据三角形相似,此时L1’/ L2’=L1/ L2,由此看出F1/G的比值不变,所以F将始终保持不变。 变式3(图7)中,吊桥的重力G始终不变,在从水平位置拉到竖直位置时,重力的力臂L2逐渐变小根据FL=GL2可知,FL始终在变小。拉力F的力臂L先变大后变小(OA最长)。 学生在平时练习中,接触较多的题往往是变式(1)和变式(2)。而变式(3)则从生活实际出发,抽剥出杠杆模型,再加上吊桥在运动过程中力臂的变化,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很高。若教师将这三个题目逐一讲解,让学生找寻出杠杆运动中力和力臂的变化情况,既让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有更深的理解也增加了对现实生活应用的认识。 3、注重细节讲解,淡化答案结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物理注重不是的一个选项、一个答案,不是只知道结论而不明原因的学习。教师只有教会学生分析物理的过程,才能应对各种复杂变化的题目。 例:(测定物质密度实验) 1、以下是某同学测定煤油密度的一些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空矿泉水瓶的质量m0; ②在矿泉水瓶里装满水,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1; ③在矿泉水瓶里装满煤油,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 ④用量筒测出矿泉水瓶里所盛煤油的体积V; ⑤计算煤油的密度.这些步骤中可省去的是(  ) A.①        B.②或④        C.③        D.都不能省去 分析: 测量煤油的密度时,根据密度公式,需确定其质量和体积.为能准确分析出答案,让学生画出实物图,这样一目了然,大部分学生分析出煤油质量为m2-m0,体积为V,于是可以去除m1(即②)ρ油=(m3-m1)/v;对于去除V(即④),不少学生一下子分析不出,若保留m1,则可知水的质量,进一步得出V水,即V油,ρ油=(m3-m1)/[(m2-m1)/ρ水]。得出结论:一定质量的煤油的体积可由量筒量出或根据水的质量与密度求出其体积,所以可省去(2)或(4),所以B正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2-19 16:09:58 | 只看该作者
4、        增加自主时间,开发团队合作。 自主学习是对自身学习的一种需求,一种依靠个人能力来提升学习本领的方法,合作学习是为了更广泛的汲取知识而进行的交流学习,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进多种方法讨论,激发智慧的火花。 合理开发自主学习时间,我进行如下尝试:(1)合理运用零散时间。课间,我们提倡采用课间提问的方式,结对子的或者小组内的同学之间互相提问几个学科的核心小问题,用这些小快灵的问题启迪思维,活跃气氛。(2)利用早晚自习做好每日反思,做好物理学科知识的阶段整合归纳。 萧伯纳曾经说:“假如你我每人有一个苹果,交换后仍然每人只有一个苹果,但假如每人各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就有两种思想了”。结合我所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作了如下尝试: 每一小组通常由3-4名在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征建成若干个较优化合作学习小组。在习题课上,首先以小组互动学习的形式,每一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先把一些简单的问题处理掉,学生们依靠小组的力量解决不了的,由老师帮助其解决。   灵活组织课堂讨论,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例如:《牛顿第二定律》一节,学生在学习了惯性之后,最关键的是要将它应用在实际生活之中,因此就可以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看看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惯性知识的例子,之后在将本小组总结的例子与其它小组成员进行分享,既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5、认真总结得失,信心迎接考试。 首先,调整心态,正确面对考试成绩。考试前,多数同学都为自己制定了目标,考试的成绩可能与自己的期望值不相符,甚至差距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我建议同学们一定要正确、冷静地面对考试成绩。对于一次考试的成功,不要盲目乐观,要继续坚定信心,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认真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保持优异的成绩。对于失利的同学,不要一蹶不振、灰心丧气,要认真反思,搜索失误,找准症结。 其次,注重知识点,认真分析考试过程。一次考试结束,但是一次考试并不是句号,也不是人生的全部。学习的过程本身是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考试是暴露问题的一个最佳时刻,问题暴露了,就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改正,让这次的不理想成为下一次提高成绩的催化剂。考试的目的不是评判优劣,而是帮助各位同学发现半个学期以来自己在学习目的、态度、知识、能力和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下一阶段进行弥补。 最后,相信自己,努力就会收获成功。美好的明天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它要靠今天的智慧和勤劳,只有今天的努力,才能换来明天的美好。我们该做的是要保持着一个好的心情,怀着一种平和的心态,投入到下一轮的学习中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8 15:1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