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件出示教材46页下面例题。 结合“王叔叔要去游长城”的情境,初步感受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 王叔叔要去游长城,不同的交通工具的速度和行驶所需时间如下,请把下表填完整。
(2)引导学生独立计算、填表。(根据速度和时间求路程) 生个体汇报,师课件出示120,120,120。 (3)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1:我发现时间与速度的变化有关系。 生2:我发现速度增加,时间减少;速度减少,时间增加。 生3:我发现速度与时间的积是一定的,10×12=60×2=80×1.5=120,积都是120,即“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师总结:像这样,速度和时间两个量,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也随着变化,而且速度与时间的积(也就是路程)一定,我们就说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想一想:第1个问题中,表1和表2中的长方形相邻两边的边长成反比例吗? 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预设 生1:当面积一定时,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的积一定,所以相邻两边的边长成反比例。 生2:当周长一定时,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的和一定,但是积不相等,所以相邻两边的边长不成反比例。 3.在知识迁移中总结用字母表示反比例的方法。 师:结合正比例关系的字母表达式想一想:反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 生:如果用x和y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用k(一定)表示它们的积,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x×y=k(一定)(板书公式并强调积一定)
4.在对比学习中,明确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异同。 (1)正比例与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预设 生1:相同点是都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且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 生2:不同点是正比例关系中两个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反比例关系中两个相关联的量的积一定。 (2)你还能列举出哪些日常生活中的反比例?(学生自主举例,合理即可) 设计意图:结合新知内容,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并结合具体情境及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成反比例的量、反比例的意义和特点及正、反比例的区别,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知识归纳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得到提高。 ⊙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学校食堂新购进一批煤,每天的用煤量与使用的天数。 (2)全班的人数一定,每组的人数和组数。 (3)圆柱的体积一定,圆柱的底面积和高。
(4)书的总册数一定,每包的册数和包数。 (5)在一块菜地上种黄瓜的面积和种西红柿的面积。 [除(5)题外,其他题中的两个量的积都一定,都成反比例。(5)题中的两个量的和一定] 2.完成教材48页“练一练”4题。(生独立完成,借助表中数据说明即可。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独立完成习题的能力,在判断题的基础上增加难度,注重练习题的梯度性,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正比例与反比例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从意义、表达式等方面进行汇报)
⊙布置作业 教材48页“练一练”5题。 板书设计 反比例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