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 1.在具体情境中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创设具体的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上课开始,以学生熟悉的俄罗斯方块的旋转现象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味,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能很快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2.在师生合作中探究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新知的讲授中,通过课前准备好的学具,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说出图形经过怎样的变换才能还原成原图形,在这种学生互相交流的氛围中将每种图形的运动过程说清楚,从而让学生明确图形变换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方格纸 七巧板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图形的运动(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演示俄罗斯方块游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师:你知道在俄罗斯方块游戏中每一个方块都能进行哪些运动吗? (平移和旋转)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板书:平移 旋转) 师:这两种运动你们还熟悉吗?平移和旋转时应注意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出平移时应说清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旋转时应说清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今天我们就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来进一步探索图形的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俄罗斯方块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搭建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既交代了学习目标,又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探索变换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七巧板吗?这有一副七巧板,不过有两个图形很淘气,离开了家。你们愿意用所学的知识把它们送回家中相应的位置吗?(课件出示)
(1)学生拿出方格纸、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自己动手移一移、转一转。 (2)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操作的。 (3)汇报、交流变换方法。 根据学生的叙述,课件演示变换过程:图①先向上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10格。图②先向左平移9格,再绕直角顶点逆时针旋转90°。 (4)评价:你认为他描述得怎么样? (5)思考:我们在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时,要说清什么? 教师小结:在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时要说清旋转时绕哪个点、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平移时要说清是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6)课件演示,用完整的话说一说两个图形的变换过程。 (7)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可能会答出图①先向左平移10格,再向上平移4格;图②先绕直角顶点逆时针旋转90°,再向左平移9格;图②先绕左下角顶点逆时针旋转90°,再向左平移5格,最后向下平移4格)
(8)师小结:图①变换时用的是平移的方法,图②变换时用的是平移和旋转相结合的方法。在变换时找的旋转中心不一样,旋转的方向和角度就不同。这说明图形变换时,方式并不是唯一的,要根据要求灵活地选择变换方式。 2.动手操作:(课件出示教材32页下面例题)请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再将图形B向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C。画一画,说说要注意什么。 请学生拿出方格纸。 (1)引导学生先想象图形运动后的位置,再动手操作。 (2)和小组成员交流画法。
(3)汇报总结。 (4)根据学生汇报,课件演示:先找准旋转中心点O,再把短的直角边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并画出相对应的线段,接着把长的直角边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并画出相对应的线段,再连接,得到图形B。然后找到图形B的顶点,画出每个顶点向右平移5格后的对应点,再连接,就得到图形C。 (5)教师总结:旋转时,先找准旋转中心,再找准与旋转中心相连的关键线段,通过旋转找到与关键线段对应的线段,再连接。平移时,要找准方向,数清格子,找好对应点,再连接。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图形的变换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