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1.课件演示,直观形象地再现图形变换的过程。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对于图形的变换过程一目了然,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有条理地表述图形变换的过程,巩固平移和旋转的知识,突出教学重点。 2.操作交流,体验图形变换的多种方法。 在图形的变换中得到了同样的变换,但思考的角度不同,常常会引出不同的操作过程。因此,本设计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再组织大家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不同的具有个性的操作方法。 |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七巧板 方格纸 三角尺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
|
|
| | | |
| 1.引导学生思考: (1)什么是平移和旋转?平移和旋转有什么特点? (2)用两个三角形设计一个图案,说一说你是怎样设计的。 2.导入新课,交代新知。 | 1.回答问题。 (1)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围着一个点或轴转动的现象称为旋转。 (2)设计与操作,同桌互相说出变换过程,并汇报。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1.将三角形绕点A逆时针旋转180°。 |
| 1.(课件出示教材32页上面和中间例题)探究将图①和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上的方法。 (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通过平移和旋转将图①和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上? (2)组织学生拿出方格纸、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动手移一移,转一转。 (3)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变换过程。(教师相机课件演示) 2.(课件出示教材32页下面例题)组织学生按照下面的流程探究将三角形进行旋转、平移的方法。 (1)想象变换后的图形所在的位置。 (2)动手操作。 (3)交流画法。 (4)学生汇报,教师课件配合演示。 | 1.(1)观察、思考、小组内交流。 (2)操作并选代表汇报。 (3)描述变换过程。图①先向上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10格。图②先向左平移9格,再绕直角顶点逆时针旋转90°。或图①先向左平移10格,再向上平移4格;图②先绕直角顶点逆时针旋转90°,再向左平移9格。方法不唯一。 2.想象、操作、交流、汇报。 先找准旋转中心点O,再把短的直角边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并画出相对应的线段,接着把长的直角边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并画出相对应的线段,再连接,得到图形B。然后找到图形B的顶点,画出每个顶点向右平移5格后的对应点,再连接,就得到图形C。 | 2.三角形ABC经过怎样的变换才能得到三角形A′B′C′? 3.画出下图先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再向下平移3格后的图形。 |
| 1.完成教材33页“练一练”1题。(通过思考、操作,使学生能清楚地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巩固图形变换的方法) 2.完成教材33页“练一练”2题。(在具体的操作中培养学生操作与描述相结合的能力,使每一个操作的动作与规范的数学语言结合起来) 3.鼓励学生用手中的七巧板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 1.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说出变换的过程。 2.动手操作,展示作品。 3.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摆一摆,自己设计出美丽的图案,并说出自己的设计过程。 | |
| | | |
| | | |
|
| | | |
| 1.组织学生说一说三角形ABC是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三角形A′B′C′的。 2.组织学生到台上演示。 3.导入新课,交待新知。 | 1.汇报变换方法。 2.边演示边描述。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1.(1)画出六边形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2格后的图形。 (2)画出小旗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
| 1.课件出示教材33页“试一试”。 2.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将图2“还原”为图1? 3.与同伴交流后记录还原的过程。 4.鼓励学生利用学具,按照自己的思考过程动手操作,还原成原来的图形。 5.组织学生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让学生体验方法的多样性) | 1.理解题意。 2.独立思考问题。 3.同伴之间交流自己的还原方法,并记录还原的过程。 4.动手操作,汇报。 (将A卡片向右移动2格;将B卡片先向上移动2格,再向左移动2格,最后绕右下角的点逆时针旋转90°) 5.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 2.风车图形中的4个三角形是如何变成长方形的? |
| 1.完成教材34页“练一练”3题。 (通过观察、思考、想象、记录,加深对的图形的运动的认识) 2.完成教材34页“练一练”4题。 | 1.先观察思考,然后记录还原的过程,并与同伴交流。 2.想象四个图形的运动过程,独立记录,全班交流。 | 3.左图通过怎样的变换得到右图?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