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6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买菜》导学案教学案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4 21:16: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题

买 菜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是在学生理解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知识的理解,小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循序渐进、逐步提升来进行的。

1.将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数学并不陌生,从而有了探究新知的欲望,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小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获取的新知和寻求的策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生生的合作交流中明确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购物小票

学生准备:小数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4分钟)

1.课件出示一张超市的购物小票,引导学生思考。

(1)从购物小票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怎样来验证找的钱对不对呢?

2.导入新课——买菜。

1.(1)说一说从购物小票上获得的信息。

(2)观察购物小票,提出不同的加减法问题。

(3)交流验证方法。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用竖式计算。

232+443=  885-675=

2.说一说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二、合作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0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11页买菜情境图,请学生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进行估算。

思考:买这两种蔬菜,大约需要多少钱呢?

3.引导学生想办法验证“售货员收了3.66元”是否正确。

提问:售货员收了3.66元,对吗?你是怎样验证的?

4.引导学生探究算法。

课件出示教材11页的三种计算方法,请学生进行补充,并说一说算理。

5.引导学生分析三种算法的优缺点,明确哪一种算法最简便。

6.引导学生归纳小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竖式计算方法,强调:小数点要对齐。

1.观察情境图,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

2.估一估,明确买菜应付的钱数的范围,交流估算方法。

3.独立思考或与同桌讨论,明确验证的方法。

(1)求出这两种蔬菜的价钱之和。

(2)求出3.66与其中一种蔬菜的价钱的差。

4.观察每一种算法,根据题意进行补充,完成计算。然后说一说算理。

5.通过对比发现,列竖式计算最简便。

6.师生共同总结小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竖式计算方法。

(1)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2)从末位加起(或减起)。

3.用竖式计算。

2.35+4.12=

7.89-2.37=

4.填空。

(1)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先把(  )对齐,也就是(  )对齐。

(2)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如果得数的末尾是0,一般要把0(  )。

(3)8.44与5.21的和比它们的差大(  )。

三、应用拓展。(12分钟)

1.看谁算得快。

3.7+1.2  4.8-3.1

6.8-2.8  0.84-0.7

2.用小数计算。

4元2角5分+3元4角

3吨590千克-1380千克

8千米450米-7千米40米

3.改正下面各题中的错误。

(1)

3 2)   (2)

6.9)

4.游戏——抓珠子。

(1)介绍游戏规则。

①一个蓝珠子代表1元钱,一个绿珠子代表1角钱,一个黑珠子代表1分钱。

②任意抓一把珠子。

(2)将抓的结果填在统计表中。

1.独立完成,然后汇报结果。

2.先化成小数,然后进行计算。

3.观察算式,说出错误的原因并改正。

4.理解规则。

(1)抓珠子。

(2)填统计表。

5.某天某市早上的气温是6.8摄氏度,中午的气温比早上升高了3.1摄氏度,晚上的气温比中午降低了4.1摄氏度,晚上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四、课堂总结。(4分钟)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20: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