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037|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全册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19:3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义教语文第12册教学案例
目 录
第十二册
1 别了,我爱的中国……………………………………………………………………(186)
2 一夜的工作……………………………………………………………………………(192)
3 养花……………………………………………………………………………………(198)
△ 语文和数学……………………………………………………………………………(204)
□ 我的课余生活(习作训练)…………………………………………………………(207)
练习1…………………………………………………………………………………(211)
4 春………………………………………………………………………………………(215)
5 我爱绿叶………………………………………………………………………………(221)
6 请求……………………………………………………………………………………(226)
○ 周菲的启示(听说训练)……………………………………………………………(229)
□ 好 (习作训练)…………………………………………………………………(231)
练习2…………………………………………………………………………………(234)
7 冬眠……………………………………………………………………………………(238)
8 意想不到的灾害………………………………………………………………………(244)
9 看不见的大力士………………………………………………………………………(249)
△ 陨员……………………………………………………………………………………(255)
□ 把作文改具体(习作训练)…………………………………………………………(260)
练习3…………………………………………………………………………………(264)
10花潮湿……………………………………………………………………………… …… (268)
11鸟的天堂…………………………………………………………………………… …… (274)
12只拣儿童多处行…………………………………………………………………… …… (279)
○家庭风波(听说训练)…………………………………………………………… …… (283)
□纸团疑云(习作训练)……………………………………………………………… (285)
练习4…………………………………………………………………………… …… (289)
13林海………………………………………………………………………… …… (292)
14蒙蒙细雨…………………………………………………………………………………(298)
15古诗三首…………………………………………………………………………………(302)
△刻骨铭心的国耻…………………………………………………………………………(307)
□烧不坏的手帕(习作训练)……………………………………………………………(312)
练习5………………………………………………………………………………………(315)
16景阳冈……………………………………………………………………………………(319)
17委屈………………………………………………………………………………………(326)
18凡卡………………………………………………………………………………………(331)
○毕业赠言(听说训练)……………………………………………………………………(337)
□ 爱我,我爱 (习作训练)…………………………………………………(339)
练习6………………………………………………………………………………………(342)
19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女士:………………………………………………………………(346)
20詹天佑……………………………………………………………………………………(352)
21江姐………………………………………………………………………………………(358)
△小英雄雨来………………………………………………………………………………(364)
□写感谢信(习作训练)……………………………………………………………………(369)
练习7………………………………………………………………………………………(371)
有△的是选学课文
有○的是听说训练
有□的是习作训练
1别了,我爱的中国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1.郑振铎,福建长乐人(1898—1958),著名的学者、爱国作家。解放前一直从事进步活动。1927年“四·一二”大屠杀时,郑振铎北京商务印书馆编辑。他对蒋介石反革命地径极为不满,联系商务印书馆的其他编辑联名给国民党的元老蔡元培、吴稚晖写信,希望他们出来说话,制止蒋介石的屠杀。蔡元培等国民党内进行元老采用了郑振铎等人的建设,向蒋介石劝谏。但蒋介石反而下令要惩罚郑振铎等签名写信者。为了防止反动派的迫害,郑振铎被迫离开祖国去法国巴黎。课文写的就是离开祖国时的情景。1929年初回国,又投身到进步活动中去。解放后任文化部副部长等职,1958年出国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2.课文描述了作者离开祖国时所见所闻、所想所感,抒发了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为驱逐帝国主义、创立新中国而献身的决心。课文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我”离开祖国时,在码头和祖国、亲友依依惜别之情。第二段(第2—4自然段)写“我”出港时见到的景物,抒发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和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第三段(第5自然段至结尾)写“我”出国的目的,表达为建立新中国而战斗的决心。“爱祖国”的全文中心,“别”是全文的线索。课文饱含深情,适宜同学表情朗读和背诵。
二、教学目标
1.正确划出课文的中心句,并凭借三次出现的中心句,领会文章中心思想,感受作者热爱祖国的深情和驱逐帝国主义、为创立新中国而奋斗献身的决心。
2.学会2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2个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9自然段。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划找中心句,体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及背诵课文。
教学设计实例
一、 教学准备
课文的配乐录音带、句子比较灯片。
二、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大意,划找中心句。
2.结合第一段学习,讨论课后第1题(1)。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导入,简介背景。
“我”是谁?课题中最重要的是哪两个字?
(“别”——写作线索;“爱”——课文中心)
我们离开故乡是什么感情?想想郑振铎被迫出国又会是一种什么心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19:38:00 | 只看该作者

2.初读课文,整本感知。
(1)教师放配乐录音,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19:38:00 | 只看该作者

读课文。
听了朗读,你觉得课文贯穿始终的是作者的什么感情?
(2)模仿教师,自由读全文。
哪个句子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
(3)学习提示,划出中心句。
(4)同学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3.学第一段,明惜别情。
(1)自由读,考虑并讨论:
写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这时作者心中涌起的是什么感情?哪些看出作者对帝国主义的恨?出示灯片。
A.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B.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这两句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用后者?怎么读才干读出作者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将“不,那不是”“我们”“帝国主义”处置为重音。)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读。
第3自然段为什么要读得亲切些?从哪些词句看出作者对祖国的爱?
在码头是和亲人的惜别情,这儿出港处,作者又是什么“别”呢?(痛别。祖国被帝国主义侵略,悲哀万分。)第二处中心句怎么读?
优秀体朗读第二段,注意朗读的对比。
(2)学习第三段。
船入公海,郑振铎又想些什么?自由读第三段,考虑:
哪些词写作作者“不忍”离去?为什么不忍离去?
既然不忍,为什么又要离去?明明是革命需要,为什么又说“我”“不负责任”“是个罪人”?
出示灯片,体味用词的准确。
驱赶——驱逐 消灭——毁灭 宣言——誓言
(反映作者对帝国主义的痛恨,誓不两立、决一死战的决心。)
出示灯片:朗读第7自然段时应该(  )。
a.低沉 缓慢 b.明快 中速
c.激昂 渐快 d.亲切 舒缓
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3.巩固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5题。
(2)完成作业本第3、6题。
(3)有表情朗读课文,准备背诵。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检查字词,进行句子练习。
1. 训练朗练,交流背诵方法。
2. 进一步领会中心句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1. 检查字词。
听写下列字,写出笔画数和部首。
悬 盈 暂 驱 毁 誓 润 罪 倚
2.深究体味。
(1)体会中心句三次出现的作用。
①默读填表。
地点 见闻 感情
码头 水面宽 鞭炮声
(船离岸) 亲友挥手 再见声 (惜)别
(叙事)
出港 友色白色军舰 (痛)别
(船离港) 黄土 青草 眷恋
(写景) 小岛 海水
入海 不忍
内疚
(船离祖国) 更不忍 希望(暂别)
誓言
(直接抒情) 全心爱国
②出现三次中心句的作用。
有利于理清文章结构,有利于突出中心,更好地抒发作者思想感情。三次中心句感情逐次加深,在朗读中有变化。
(2)比较下列课题的异同。
再见了,我爱的中国 我爱的中国再见
别了,我爱的中国
(3)同学再次质疑问难。
3.指导读背
(1)指导表情朗读。
惜别——低沉、缓慢、留恋
痛别——悲愤、激昂转亲切、中速
暂别——激动、高昂、渐快
分段齐读——配乐全文朗读。
(2)交流背诵。
① 指名分段背诵,自由试背——个人指名背。
② 交流背诵方法:
分层逐句背诵,滚雪球;借助板书、关键字词背诵,头字背诵;借用录音机训练背诵。
3. 句子练习。
在下列三题任选一题作业。
① 用“即使……也”“宁可……也”“只要……就”各写一句话。
② 在上面三个关联句式中选两个连写。
用上三个关联句式写一段话。
2一夜的工作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1.在仔细阅读的基础上,正确划找中心句是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
2.何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人。17岁开始发表作品。1938年到延安参与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文学所所长、《人民文学》编委及《文学评论》主编等职。课文是他担任《人民文学》编委时所写。
3.课文记叙了周总理一夜紧张工作的情景,歌颂了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热爱和敬仰总理的思想感情。课文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我”送稿子给周总理审阅。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我”在总理办公室亲眼目睹总理紧张而简朴的一夜的工作。第三段(第7、8自然段)写在回来的路上,“我”为有这样的总理而激动不已。
二、教学目标
1.正确划出中心句,并借此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感受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为人民鞠躬尽瘁的高尚品质。通过朗读和片断练习,培养同学热爱总理的思想感情。正确背诵第三大段。
3.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12个词语的意思,能区别“浏览”与“审阅”、“咨询”与“询句”、“简朴”与“简单”的意思、用法的不同。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划找中心句,感受总理品德,表情朗读与背诵课文。
难点:培养和激发同学对周总理的敬仰与热爱之情。
教学设计实例
一、教学准备
课前引导同学观看介绍总理的课外书报、图片及相关电视、录像资料。
二、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完词,读通课文,统一分段。
2.学习理解第一段。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定向。
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讲清本节任务。
2.课内自学。
(1)自同学字词。
自由读生字词——同桌互读——全班抽查——课内5分钟誊写,完成作业本第1题——完成下列作业——出示灯片检查修改。
看拼音写字 shěn yuè(  )gōng diàn(  )
chén shè (  ) jiǎn pǔ(  ) láo kǔ(  )
根据意思写词:
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  )
向顾问、专家或特设机构片、征求意见。 (  )
大略地看。 (  )
课内完成课后第4题,做作业本上第2题。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搞清三对近义词的不同,在书上划出“简朴”、“浏览”、“审阅”、“咨询”的句子读读、体会。
(2)读通全文,了解大意,质疑问难。
3.统一分段。
(1)课文主要写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
(2)以事情发展为序,考虑人物、地点的变化,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大意。
各自分——全班交流分段结果及理由——统一分段。
4.学第一段。
自由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19:38:00 | 只看该作者

,说大意,了解第一段在全文的作用,同学尝试做作业本第5题,比较引导和书名号的不同用法。
5.练习巩固。
(1)修改和完成作业第1、2、5(1)题。
(2)多音字组词。
数shǔ(  )shù(  )分fēn(  )fèn(  )
转zhuǎn(  )zhuàn(  )似shì(  )sì(  )
(3)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划出课文的中心句。
2.学习理解二、三段,借助中心句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课文是谁写的?写一件什么事?读了课文,印象最深刻的总理品质是什么?
2.划中心句。
默读课文,将课文中点明周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朴素精神品质的中心句划出。
统一划出的中心句,本节课定向:在第二、三段中划出反映总理“多少劳苦,多少简朴”精神品质的语句,更好地领会中心思想。
3.研读课文。
(1)按“审阅前”、“审阅中”、“审阅后”给第二段分层次。
(2)出示灯片,默读填表。
① 指导学习第一层。
这一层讲什么?哪些重点词语写出了总理的“劳苦”与“简朴”?
灯片出示第2自然段的3、4句,教师示范填表。
时间 劳苦 简朴
审阅前 今晚上厚厚一叠 一个写字台
(工作量重) 两张小转椅
一盏台灯
为什么要特别点明“宫殿式的房子”?(对比,更突出摆设的简朴。)
让同学比较“非常”、“极其”、“十分”、“很”、“相当”的程度差异,理解“如此而已”的意思。
指导同学朗读,读出这些重点词,读出总理的“劳苦”与“简朴”。
② 回顾学法,自学二、三层。
回顾第一层学法,出示灯片:默读理解——划重点词语——概括填表——朗读体会。
四人小组合作学第二层并填表。
时间 劳苦 简朴
审阅中 一句一句审阅
画一个小圆圈
不是……而是……
(工作认真负责)
个人自学第三层并填表:
时间 劳苦 简朴
审阅中 公鸡叫明 两杯绿茶
下午参与活动 一小碟花生米
(工作时间长)
③点拨重点句学习。
“他不是……问我一两句。”总理不是浏览是什么?哪些词证明是仔细地审阅?
“花生米并不是……增加了分量。”这花生米究竟比平时增加了没有?增加了还好像没有增加,这说明什么?
(3)学习第三段。
假如你们也和作者一样亲眼目睹了总理这一夜的工作,回家路上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自由读第三段,考虑比较两个自然段的异同。(第7自然段从时间上纵向比,突出新中国总理的伟大;第8自然段从地域上横向比,突出社会主义中国总理的伟大。这两个自然段作者感情升华,由热爱到敬重自豪,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训练朗读:教师示范——自由学读——指名读——全班齐读——各自试背——选人背诵——全班试背。
4.安排作业。
(1)订正修改填表作业。
(2)完成作业本第4、5(2)题。
(3)表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检查字词,训练背诵。
2. 感受周总理的高尚品质,激发同学热爱总理之情。
(二)教学过程
1.检查字词。
2.深究课文。
课文中心句是什么?除了生活简朴,鞠躬尽瘁,课文中还反映了总理哪些品质?
(虚心谨慎:要我陪他审阅,问我一两句;平易近人:要我一起喝茶,叫我回去睡觉;一丝不苟:把转椅扶正。)
这一夜的工作其实代表着什么?(一生。)
课文有哪些写法值得学习?
(真实、朴素、自然的语言,准确恰当的数量词运用和对比写法。)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讨论?
3. 训练背诵第三段。
4. 读写训练
(1)出示灯片,分层次作业。
1974年3月26日下午3时至27日下午2时(23小时内),身患重病的总理的时间布置表:
下午3时起床,4时到尼雷尔总统会谈。晚7时进餐。晚10时参与政治局会议。27日凌晨2时半约民航同志开会。晨7时在7号楼办公。中午12时去机场迎接西哈努克亲王和王后。下午2时休息。
根据灯片或课文内容,在下列几题中任选一题作业。
① 把句子补充完整:
我们的好总理,你对工作是那样 ,生活又是那样 。我们为有这样的好总理感到 ,人民永远 。
② 根据课文插图写一个片断,以《总理办公室的灯光》为题写200字左右的片断。
③根据灯片内容,写一个250字左右的读后感,题目自拟。
(2)完成作业本第6题。
3养花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1.《养花》作者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在“五四”运动中,他开始用文言创作。《骆驼样子》、《茶馆》是他的代表作,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并被译为十几国文字。解放后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曾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文革”开始遭迫害自尽。《养花》刊于1956年10月21日《文汇报》。老舍旅美时得了“腰脊骨软组织粘连”,运了手术。后来在回国途中,病情加重,到香港已不能走动,只好留在香港。到北京后,一直留下了“坐骨神经痛”证——即课文中说的“腿病”。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划找文章的中心句仍然是本课阅读训练的重要项目。
3.课文叙述了作者养花的往事,告诉我们养花乐趣无穷,即长见识又须劳动。课文7个自然段,都讲述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课文不必再另分意义段。第1自然段讲“我”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第2自然段讲“我”只养些好种易活、会自身奋斗的花草。第3自然段讲在养花中慢慢摸到了门道。第4自然段讲养花要付了辛勤的劳动。第5自然段讲与他人分享养花的效果是一种幸福。第6自然段讲养花也会有伤心的时候。第7自然段是全文总结,概括养花的种种乐趣。
二、教学目标
1.正确划出中心句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2.了解养花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培养同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3.学会3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会用“不是……就是……”“要是……就……”等写句子。
5. 正确
6. 正确背诵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依照划中心句领会中心思想的方法,正确阅读并理解课文。
难点:领会“有忧有泪”,“给予”也是乐趣、幸福的情感;背诵4个自然段。
教学设计实例
一、教学准备
课文的朗读录音带,练习灯片,老舍故事。
二、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初知大意。
2. 正确划找课文中心句。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定向。
从人们爱养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19:39:00 | 只看该作者

说起。揭题审题:课文会写些什么?老舍写《养花》要抒发什么感情?
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
2.自学课文。
(1)自同学字词。
①填空作业。
三年五(  )偏旁 笔画共 字义
(  )之不理
(  )烛夜游
(  )花异草
②给带点的字选读音。
循环(huán huái)好朋友似的(shì sì)调节(diào tiáo)
③自由选巩固字词的方法和作业,准备听写。指名检查字词,试听写课后第4题词
(2)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各讲什么?哪个自然段最重要?为什么?哪些句子难懂?哪些说法很难理解?
3.读书划找。
(1)回顾单元学习提示及一、二课划找中心句的学习体会。
(2)自由读,独立划找中心句。
(3)比较思辨,统一中心句的划找结果。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是总起句,虽表达了作者爱花之情,但并未写养花的乐趣,不是中心句。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点明了养花的乐趣,说明爱花、爱养花的原因,是中心所在。
4.安排作业。
(1)作业本1、2题。
(2)在书上划出“不是……就是……”、“要是……就……”的句子,朗读体会句子意思。
(3)超额题,填空:
照顾 照管
班主任外出开会了,今天班时的事就暂时由王老师(  )一下。
长跑时,排头不能跑得太快,要(  )到排尾的小同学。
高兴 喜欢
他非常(  )地跑来告诉我一个好消息。
我买的这本书,不知你(  )不(  )。
难过 伤心
爷爷病故了,我哭得很(  )。
看到同学又出了错,老师心里也很(  )。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搞清结尾段与其他各段的关系,借中心句领会中心思想。
2.运用两级关联词写句子。
(二)教学过程
1.回顾定向。
中心句是什么?中心句意思怎样在前面段落中表达出来的?自身读读想想,伙伴议议,搞懂问题,并会用两组并联词写句子。
2.阅读理解。
(1)听课文录音,各自归纳各段要点。
(2)重点学第4自然段。
① 出示灯片,阅读后作业。
我工作的时候,总是 就到院子里去看看, 这棵, 那盆,然后再 。如此循环,让 和 得到适当 ,有益 胜于 。要是赶上 ,就得全家动员, ,十分 。几百盆花,都要 ,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 ,就又一次 、 。可是,这多少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如此循环”是批 ,这样“如此循环”的好处是 。最后两句有两个“这”。第一个“这”指 ;第二个“这”指的是 。
用~~~~划出反问句,并改为陈说句。
这里两次写了“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并说“这多少有意思呀!”这是为什么?表达老舍什么感情?
自由读写——小组互议——全班交流。
②朗读第4自然段。
(3)全班重点讨论。
① 为什么“我”只养好种易活的花?
②“我”怎么摸到门道的?这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19:39:00 | 只看该作者

明养花有什么乐趣?
③辛辛苦苦种的花,朋友们拿走了,为什么心里特别喜欢?
④养花有忧有泪,这写出了作者什么感情?
(4)总结:齐读中心句,说说中心句和各段的关系。
3. 句子训练。
(1)灯片出示范句:
……只要开花,我就高兴。
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
(2)半独立作业。
只要昙花开放,就 。
只要肯化力气,花就 。
只要朋友们高兴,就是 也 。
我工作时,不是 就是 ,使 。
夏天大雨倾盆,不是 ,就是 。
(3)交流评价句子作业,修改订正。
4.安排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最后4节。
(2)做作业本3、4、5、6题。
第3题时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老舍爱花爱生活的情感,进一步了解养花的乐趣。
2.进行背诵方法的交流指导,背诵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字并写出各自部首。
载 秉 赠 置 昙 奇 异
(2)按意思写出词语,并选3个说一段话。
①把它放在一边不论。(  )
②自然地生长、灭亡。(  )
③举着灯烛在夜间游玩欣赏。(  )
④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  )
2.背诵指导。
(1)交流指导背诵方法。
(2)指导背诵第4自然段。
将第4自然段划成2-4层,化整为零背诵。先自由唱读试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全班分两局部试背,再合背。
3.深入体会。
(1)老舍讲的养花的乐趣,哪些在你们平日的养花、养鱼和其他活动中也体会过?
(2)老舍讲的养花乐趣,哪些初读时觉得怪,不好理解,现在读完了有了新的感受?
(奉献给予是一种幸福;品尝艰辛、苦涩也是乐趣;甜酸苦辣才构成真实的多滋多味的生活。)
(3)有感情地读背最后4个自然。
4.弹性作业,任选一题练习:
(1)X X 也爱养花 (2)《养花》读后
(3)流汗流泪也有味
语文和数学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1.本文作者苏步青,浙江平阳人,学部委员,复旦大学教授、名誉校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这是苏老和青年同学在谈学习语文与学习数学的关系的文章,目的在于鼓励青年同学学好数学的同时学好语文。
2.本课是选好课文,要进行的阅读训练依然是正确划找文章的中心句。课文的旁注提示是教师引导师同学阅读理解的切入口。第1自然段写充沛认识语文学习和数学学习的关系,对我们的学习和今后成才会起促进作用。第2、3自然段用数学尖子进校后慢慢落后,大同学和工人来稿中的问题说明语文没学好影响数学学习。第4、5自然段讲语文是基础的基础,“我”虽研究数学,但一直深爱语文,对生活工作都有协助。第6自然段写“我”希望青年人在学好数学的同时把语文学好。
二、教学目标
1.训练正确划找课文的中心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知道语文是基础的基础,增强学好语文的自觉性。
3.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划出文章中心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难点:划出文章的中心句,增强学好语文的自觉性。
教学设计实例
一、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读通课文,读淮生字,理解书后第4题的词语大意,划出不懂的地方。
二、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会生字词。
2.初知大意,理清各自然段意思。
(二)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从班级中数学尖对对语文学习不重视造成的问题导入揭题。
2.自学课文。
(1)生字词学习:
妥tuǒ不妥 诵sòng背诵
魅mèi魅力 潦liáo潦草
辨字组词:妥(  )诵(  )魅(  )潦(  )
馁(  )俑(  )槐(  )缭(  )
(2)通读全文,划出问题。
3.初知大意,试划中心
苏步青写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课文的中心句是哪句?(同学试划有可能不统一,出现好多句,可布置延时反馈。)
复习回顾:
什么叫中心句?为什么要找中心句?
怎样找中心句?第一单元三课的中心句各有什么特点?
(1)出现在开头,如《别了,我爱的中国》。
(2)出现在文章中间,如《一夜的工作》。
(3)出现在文章结尾,如《养花》。
(4)中心句反复出现,如《别了,我爱的中国》。
4.自读课文,概括自然段意思。
5.作业练习。
(1) 做书后第4题。
(2)摘录书上反问句并改成陈说句。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划找中心句,体会中心思想,增强学好语文的自觉性。
2.会用“无论……都……”“非……不可”“不只……还……”等句式写句子。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定向。
2.细读讨论。
(1) 灯片出示课后第3题句子。
这句讲什么?什么叫“充沛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认为怎样认识才算充沛认识了?假如不充沛认识有什么害处?
(2)第2、3自然段举了哪些例子证明没有“充沛认识”学习语文和数学关系的害处?苏老是教学家,为什么却讲“若语文不及格,数学再好也不能录取”?你是怎么认识这个关系的?苏老在第4自然段是怎么讲这个关系的?
(3)哪些证明苏老是体会到学好语文的重要的?
(4)苏老从自身的亲身体会,从没学好语文的反面例子讲,讲来讲去的目的是什么?
3.重划中心句。
再划中心句,讨论第1课时试划时的分岐,说清为什么应将“我希望大家在学好教学的同时,也要把语文学好,这对青年人的生长一定会有好处的”划为中心句。
在说理中加深对中心句特征的认识,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4.师生总结。
这课的中心句和哪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19:39:00 | 只看该作者

课的相类似?在划中心句的再次变化中,有什么新的收获?
用“无论……都……”、“非……不可”、“不只……还……”等句式(可用一句,也可两句连用)说说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5.延伸作业。
任选一题作业(写200字左右的片断)。
(1)我吃过语文水平不高的苦头。
(2)苏爷爷,您放心吧!
我的课余生活(习作训练)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1.本次习作是一次记一项活动的写作训练,是记事作文。习作要求“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介绍自身的课余生活”。这是新教材作文训练第一次明确提出学习习作要“围绕中心”,这个训练要求与本单元训练正确划找中心句的阅读训练项目相辅相成。
2.《我的课余生活》习作有三个要求。第一是确定中心。这个中心不求有什么高深远大的政治思想意义,但应当是积极的、健康的,或能锻炼体魄,强壮身体;或增加知识,开阔眼界;或磨练意志,开启心智;或走向自然,陶治情趣。第二是选好资料。作文的资料要选好,首先是必需真实,的确是“我”自身的事,是自身日常的课余生活,而不是任意编选的所谓的“典型”活动。其次应该在自身真实的课余生活中选自身最喜爱、感到最有意思、最好写的活动写。第三是要做到有详有略。与确定的中心关系最密切的写详细些,关系不大的写简洁些,无关的完全不写。
二、 教学目标
交流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从中获得心智启迪,情感交流,并能围绕中心,选择自已有意义的课余生活,有详有略地写下来。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围绕中心写真实有意义的课余生活,并做到详略得当。
难点:有详有略地记叙。
教学设计实例
一、教学准备:准备《我爱优秀邮》的习作范文。
二、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明确习作需求,审清题意,交流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陶冶情感。
2.学习范文,选好写作资料,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试写。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审题。自由阅读课文。
比较“课余”和“课间”的区别。
课余生活范围:放学以后,双休日,节假日的生活。
课余生活:
体育活动:游泳、下棋、踢球、登山、武术、跑步……
文娱活动:唱歌、跳舞、弹琴、优秀邮……
科技活动:电脑、航模、车模……
闲暇活动:游山玩水、养鱼种花、钓鱼……
公益活动:绿化小卫士、志愿者、学雷锋……
明确习作要求:(1)确定中心。(2)选好事例。(3)有详有略。
2.交流课余生活。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并流各自的课余生活,谈谈自身最喜爱的课余生活,并说说为什么喜爱。再全班汇报交流。最后各人独立确定中心、选定事例。
3.出示范文《我爱优秀邮》。
自由阅读,考虑:小作者作文的中心是什么?他详写的是什么?略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布置?
全班讨论后,布置自身习作的详略,指名汇报评议。
4.试写习作。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指导同学在习作开头或结尾处用中心句方式点明中心。选择同学习作当堂作片断交流讲评,完成本次习作。
(二)教学过程
1.同学继续习作。
2.指定同学交流,肯定在首尾用中心句的方法点明中心的做法;指导详略不当的如何抓住重点分层写具体,将多余的一刀砍去。
3.同学修改誊抄作文。
和:
我爱优秀邮
我是怎样爱上优秀邮的呢?那还得从开学后不久的班会课说起哩。
那天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优秀邮的意义和方法,还给我们观赏了一本精美的优秀邮册(cè)。啊!那里面简直是个邮票世界:有反映革命历史、祖国面貌的纪念邮票;有印着珍稀动物、奇异花卉的特种邮票;还有图案精美、各具特色的普通邮票……真是琳(lín)琅(láng)满目,使人眼花缭乱。我羡慕极了,心想:要是我当能搜优秀到这么多邮票,那该多好啊!
从那天起,我就开始了优秀邮。每当亲友来信时,我就小心翼翼地把邮票从信封上剪下来。爸爸知道后,就将自身20多年来珍藏的邮票送给我。表姐还特地给我买了一本优秀邮册,鼓励我积极参与优秀邮活动。就这样,一枚(méi)、 两枚……,一套、两套……日积月累。至今,我的优秀邮册里已有500多枚邮票了。
其中,我最喜欢“大熊猫”这枚邮票了。那只长着黑白绒毛,竖着两只耳朵的肥胖的大熊猫,正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子。据说大熊猫的胃口可大呢,它一天要吃20公斤左右的嫩竹,最喜欢吃胡萝卜和苹果之类的水果,还喜欢喝牛奶。每当看着这只稚(zhì)态可掬、漂亮多姿的大熊猫,我总是忍不住要笑出声来。我为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大熊猫感到无比自豪。
我还有8枚成套的特种邮票“西游记”。题材新颖(yǐng),别具一格。其中“战哪(né)吒(zhā)”这枚,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画面上的孙悟(wù)空火眼金睛,手执金箍(gū)棒,腰束虎皮裙,异常威武。此时,他正在与天将哪吒交战。终究孙悟空神通广大,越战越勇,把哪吒打得难以招架。别的天兵天将更不是孙悟空的对手,纷纷逃跑。“西游记”这套邮票,在小小的方方的画面上,把孙悟空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刻画得栩(xǔ)栩如生,看了真叫人手不释卷。
清晨,我经常独自坐在窗前,翻阅《优秀邮》杂志,为其中的“中国邮票之最”、“世界优秀邮之最”所陶醉;夜晚,我伏在灯下,经常捧起心爱的优秀邮册,一页一页地观赏这五颜六色的各式各样的邮票。有时,我仿佛来到中南海,看到周恩来爷爷在灯下批阅文件;有时,我仿佛漫步在南京长江大桥,饱览着祖国的锦绣河山;有时,我仿佛坐上飞船,遨(áo)游在浩瀚的宇宙之间……
每张邮票,都是一件小型艺术品,它使我开阔了眼界,增加了知识。优秀邮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培养了我对艺术的兴趣和喜好,我真爱优秀邮!
练习1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本单元练习共5题。第 1题“读准多音字的音”。先让同学自身看拼音读准多音字,再比较每组词语中多音字的不同读音。通过比较,让同学将多音字的音和义联系起来记忆,加以巩固。第2题是读格言,想想它们的意思再抄下来。这道题主要是让同学积累内涵深刻的格言,从中接受东方文化的熏陶教育,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广博精深。第3题要求初步辨析四对近义词的异同,并能根据具体的语言选词填空。第4题是将陈说句改为反问句。这是让同学懂得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句式表示,并懂得陈说句和反问句表示作用的不同,及两种句式互换的规律。第5题是阅读短文。既有查字典,理解内容的问题回答,更有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要项目——正确划找短文中心句,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训练。这题是让同学运用本单元学会的方法独立划找中心句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7: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