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及全册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19:37:00 | 只看该作者

的字音。
⑵指名读,及时正音。
⑶教师范读、正音后优秀体读。
3、了解词义。
⑴自由读,边读边想,可以查字典,小组内也可以互相交流。
⑵谁能用自身的话说说你已读懂了哪些词语?教师相机点拨一些成语的大意。
4、熟读成诵。
⑴自由诵读、记忆,想想运用什么方法记忆比较方便。
⑵小组交流记忆方法。
⑶检查背诵情况,及时鼓励。
三、教学第六题
1、复习导入。
齐背练习3的读读背背。
2、读准字音。
⑴让同学自读两句名言,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⑵指名试读、正音。
3、读懂句意。
⑴同学自由读后小组讨论两句名言的含义。
⑵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
4、熟读成诵。
⑴组同学充沛的时间自由练读。
⑵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座互背。
⑶指名朗读。
⑷指名背诵,褒扬能当堂背诵的同学。
5、课外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搜优秀培根和卢梭的名言,互相交流。
练习4 第三教时 总第59教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⑴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⑵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①看懂每一幅图的意思。
②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出来。
③将目击的交通事故清楚、准确地向交警报告。
2、指导。
⑴仔细观察,看懂图意。
⑵组织讨论:四幅图画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
①清晨的马路上车辆不多,较宁静。②一位中同学闯红灯,横过马路。③一辆小汽车把中同学撞倒。④赵玲向交警讲述交通事故的经过。
⑶继续讨论:赵玲目击了这一起交通事故,她是怎样向交警讲述的?
3、练习。
⑴自由练说。⑵指名试说。⑶同小组同学根据不同的角色互相练说。⑷每组派代表到台上当众讲述。
4、反馈。
⑴教师对同学的汇报进行评点,提醒同学目击报告要求真实、具体,不要展开想像。
⑵扩展到最近看到的事情,把自身目击到的一件事情讲给同学听。
练习4 第四教时 总第60教时
教学目标:
1、练习写“匚”包围的字。
2、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
3、写字要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两个汉字的书写特点
医匪
要求同学注意:左包右结构,“匚”取势左下,中间局部“矢”、“非”的中心要注意摆稳。“非”的左右两局部要呈左低右高之势。
二、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
三、同学自由练习书写
四、教师巡回指导
五、师生交流、评价
六、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七、作业:同学练习书写
16、白 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资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同学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资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录音带等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16课 第一教时 总第61教时
一、导入新课
老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猜到了吗?对,就是白鹭。(出示图片)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此文。
你熟悉郭沫若吗?
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生平著述很多,诗优秀《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等,现有《郭沫若全优秀》留世。
二、初读课文
1、请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②考虑: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2、检查:
①生字词:
鹤 蓑 喙 嵌 框 嗜
②指名分节读课文。
③提问: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3、指导分段:
第一局部(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局部(2—5):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第三局部(6—9):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溢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第四局部(10):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4、分局部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同学仔细观察田字格的生字后,板演。
2、引导同学评价,适当范写。
3、同学用钢笔描红。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誊写词语。
第16课 第二教时 总第62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白鹭的?
二、赏析课文
(一)第一段、第四段
1、指名读第一、第四段。齐读。
2、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3、在你的脑海中,诗留下什么印象?
(语言精练形象,节奏感强,充溢意境)
4、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这样比喻标明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二)过渡
1、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请朗读第二段,分别找出与白鹭是“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的语句。
2、同学交流。(2、5小节与白鹭是“精巧的诗”相对应;6、7、8小节与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
(三)第二段
1、再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这段是概括描写,哪小节对应这一节进行了具体描写?(第五自然段)
2、出示第五小节。
“颜色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读后有何感觉?
“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你有什么体会?
(身段精巧,颜色和谐,一切都很适宜,的确精巧如诗。)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3、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语言优美如诗。
(三)第三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考虑:这段作者为了表示“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觅食、栖息、飞行及白鹭不会唱歌)
2、其实这几方面在作者的笔下恰如几幅优美的画,让我们来品味品味。指名分节读6、7、8、9小节。你能概括这几幅画面吗?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小节,你最喜欢哪一幅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19:37:00 | 只看该作者

说说你的体会。四人小组交流。
4、汇报:
白鹭钓鱼图:
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指导朗读。
白鹭瞭望图:
画面富有诗意: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平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引导同学感受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的美。
指导朗读。
白鹭飞行图:
指名读。你是怎么体会“偶尔”这个词的?
“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你体会到什么?
教师范读。指导同学体会悠然的心境,读出享受的情趣。
5、尽管白鹭的无声会让人觉得美中缺乏,但“无声胜有声”,白鹭的自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齐读第九小节。
你有什么体会?(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就是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
自由练读。
6、这几幅优美的图画令人陶醉,让我们把它们记在脑海中,指导同学背诵第二段。
(四)第四段
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韵味无穷的诗了吗?(白鹭外形精巧,给人类美的享受;白鹭静静地“钓鱼”、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发生无限的遐想,带给人无比的快乐。)指导朗读。
这段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四、总结全文
1、练读全文,将你读得最有意境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
2、生活中有没有哪些情景也充溢韵味?
3、白鹭是一首诗,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作者的语言也精美如诗如画,大家要反复咀嚼。
板书设计:
16、白鹭
颜色的配合
身段的大小
精巧的诗 觅食 白鹭钓鱼图 韵味无穷的诗
栖息 白鹭瞭望图
飞行 白鹭低飞图
首 → 呼 应 ← 尾
17、、碧螺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关于”、“假如……那么……”造句。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3、凭借具体的语言资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资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课前准备:
朗读磁带
教学时间:
三教时
教学过程:
第17课 第一教时 总第63教时
一、揭示课题:
当你看到了课题的时候,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⑴提出自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的字形,读顺每句话。
②画出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自同学字新词。
③想一想揭题时提出的问题。
⑵同学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同学。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
2、质疑。(不理解的词语)
敏捷---动作等迅速而灵敏;
弥漫---充溢、布满;
神采飞扬---形容人的脸上的神态焕发有精神。
四、同学按自然段试读课文,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1、交流分段情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试说各段大意。教师随机指导朗读并归纳分段。
3、同位同学互查朗读一遍
五、指导写字。
1、先观察字行,掌握间架结构;
2、突出指导,“煞”、“茸”部首约占字的三分之一;“袄”字左边是“衤”,不要写成“礻”
3、同学描红,临写。
板书设计:
14、碧螺春
煞 汛 焙 袄 搓 捻 撮 茸
 
第17课 第二教时 总第64教时
一、复习检查
提问: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碧螺春”的?(板书:产地 名字的由来 采摘 制作 品尝)
二、学习课文
1、精读第一局部。
⑴自由地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用自身的话说一说碧螺春的产地和名字的由来,要用上“久负盛名”、“颇为雅致”,可以怎么说?
⑵指名发言,鼓励与众不同的说法,让同学领悟同样的意思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2、精读第二段。
⑴碧螺春久负盛名,一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江南的春光究竟是怎样的呢?
⑵找出描写江南春光的语段,好好地读几遍,有什么体会把它写在书旁。
⑶交流体会。
⑷讨论: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是个什么句子?为什么这样说?
⑸谁能给这样的景色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呢?
⑹指导朗读、背诵。
①江南春光如此美丽动人,你喜爱她吗?练习朗读第4自然段。
②指名读。引导评价。
③看画面,练习背诵第4自然段。
⑺清晨,茶园里闪现着采茶姑娘忙碌的身影,飘荡着她们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19:37:00 | 只看该作者

铃般的欢笑声,入夜之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5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喜欢。
抓住重点的句子教师指导同学理解这些句子。
⑻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⑼教师小结: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动人的画面,焙茶手熟练的技艺更让我们大开了眼界,这哪里是在休茶、焙茶,这分明是在进行艺术扮演。
三、作业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嘹亮( )弥漫( )明媚( )
反义词:敏捷( )繁忙( )清澈( )
2、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第17课 第三教时 总第65教时
一、复习
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三段。
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说:“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让我也沏上一杯碧螺春,看它独特在哪儿。
⑴沏一杯碧螺春,让同学观察,试着说说它的色、香、味、形。
⑵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读课文第6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词句。
⑶交流体会。
①碧螺春的色香味形各是怎样的?
②你喝过茶吗,请谈谈自身的感受。
⑷讨论这一自然段的第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读一读体会一下。你还学过哪些类似的句子?
⑸默读这一自然段,想一想:作者陶醉的除了碧螺春的色、香、味、形,还有什么?
同学讨论。
⑹指导同学朗读这一自然段。
2、精学课文第四段。
⑴齐读这一段。
⑵说说“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们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这句话饱含了诗人的怎样的感情?
⑶联系课文内容,练习说话: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___________。
三、指导造句
1、读文后习题4中的两个句子。
2、练习用“关于”、““假如……那么……”造句。
3、指名造句,引导评价。
四、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作业
1、造句。
关于
假如……那么……
2、你最喜欢吃哪种蔬菜?写篇短文,从色、香、味、形这几个方面介绍一下你所喜爱的这种蔬菜。
板书设计:
产地
名字的由来
17 碧螺春 采摘 美丽动人的画面
(久负盛名) 制作 工艺茶
品尝 陶醉
18、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背诵这两首古诗。
2、了解这两首诗的大意。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诗的大意。
教学过程:
第18课 第一教时 总第66教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二、学习古诗
1、整体感知,指导读通。
理解诗题,介绍创作背景。
2、朗读两首诗,对照诗下面的译文,结合课文插图,弄清大意。
3、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①先分别说一说,用几句话来表达。
②再次朗读。
③总结,诗中所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4、放声朗读古诗。
5、背诵这两首诗。
三、进行课堂总结
1、说一说诗的大意。
2、指名同学进行背诵。
四、作业
课外进行古诗积累。
习 作 5
教学目标:
1、指导同学读懂例文《银杏》,了解其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初步感知作者是抓住哪引起方面来写银杏的。让同学懂得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还不行,还要学会问、学会查找资料。
2、引导同学了解家乡的一种产品,进行仔细观察,并询问有关的人,查找有关资料,对这种产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培养搜优秀资料的能力的良好的习惯。
3、借助习作要点的提示,学习例文的方法,引导同学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与查阅到的资料按一定的顺序整理成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例文获取作文资料的方法。
2、训练同学如何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
教学准备:
组织同学实地观赏,引导同学像沈平平那样自身支观察、搜优秀作文资料。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学过程:
习作5 第一、二教时 总第67、68教时
一、指导观察,激发兴趣
1、出示挂图,让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谈话:刚才同学们观察了这幅画,说了自身观察到的内容,假如我们就这样写下去,不只显得零乱,而且也不够形象、逼真。沈平平同学根据金老师的要求写了这棵银杏,写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向她学习,看看她是怎么写的。
二、初读例文,感知内容
1、同学自由轻读例文,考虑:这篇例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用“—”画出来。
2、讨论交流。
3、小结:这篇例文先写了银杏的枝干、叶、花、果的特点,
再写银杏的价值,最后写出人们为什么称银杏为“活化石”。
三、再读例文,讨论写法
1、同学自读,考虑:沈平平是如何一步一步地依照金老师的要求完成《银杏》这篇习作的。
2、交流讨论。
小结:
⑴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沈平平同学介绍了银杏的干、靶、花、果的特点,还写了形状、颜色等。
⑵在观察的基础上,沈平平询问自然老师,查阅有关资料,知道了银杏的价值和为什么银杏被称为“活化石”。
3、读“习作要点提示”,对照例文,明确写作要求。
⑴齐读例文后面的“习作要点提示”。
⑵讨论本次写作的要点和重点。
⑶小结:这是一篇状物类的习作训练。
习作内容: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可以是农副产品,也可以是工业产品。
习作题目:自定。
习作重点: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
四、读写迁移,运用写法
1、确定习作内容及要点。
⑴你准备介绍家乡的哪一种产品?
⑵在观察的基础上介绍产品的外部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质地等。
⑶在询问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介绍该产品的营养价值或用途、食用方法或使用方法。
⑷通过询问和查阅资料,介绍该产品在食用或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19:37:00 | 只看该作者


2、组织同学交流、评议。
3、教师指点:介绍产品的三个方面内容时不要平均用力,要注意有详有略,偏重写一两个方面的内容,注意说法要有根据。
4、同学起草慰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指名同学读习作,师生一起评议。
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3、同学修改。
六、佳作欣赏。
练习5
教学目标:
1、描红钢笔行楷字,努力写得入体。
2、继续认识一批繁体字,了解一些汉字简化的情况。
3、将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归类。
4、理解和运用学过的关联词语,能根据前后分句的联系填空。
5、熟记12条成语。
6、读背古诗《大风歌》。
7、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同学提问、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8、学写毛笔字。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等。
教学时间:
四教时
教学过程:
练习5 第一教时 总第69教时
一、揭示课时任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完成练习5的第1至3项练习。注意要看清题目的要求。
二、教学第一题
1、出示教学内容。
2、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句子,注意每个字的字形。
3、你觉得这两句话中的哪些字比较难写,请提出来。
4、讨论该怎么写,可适当让同学说出行楷运笔的特点和应注意的地方。教师示范。
5、同学描红,要求:一边描红一边记忆,从字的整体入手,不能看一笔描红一笔,要一气呵成,并注意整体布局。
6、反馈评议,强化练习。
三、教学第二题
1、复习学过的局部繁体字。
2、从以前学习繁体字的实践中,你发现了汉字的简化有什么规律?
3、小结:认读繁体字可以记住主要的部件、偏旁的简化,这样可以协助我们识记一批繁体字。
4、同学认读本题中简化字组成的词语。
5、将简化字和繁体字进行对照比较,认读。
6、引导同学利用汉字简化规律识记繁体字。
7、多种形式认读繁体字,以达到熟练。
四、教学第三题
1、复习学过的成语。
2、审题。
⑴指名读题目。
⑵让同学说一说这一题应该怎样练习。
3、鼓励同学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自行填写。
4、反馈。
⑴指名将成语补充完成。
⑵根据成语的意思,按要求归类。
5、反复诵读,积累词汇。
练习5 第二教时 总第70教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复习学过的关联词语。
2、审题。
⑴指名读题。
⑵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3、同学逐条读题,体会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联系。
4、启发同学从自身的记忆库中提取相应的关联词语,小组讨论后自行填写。
5、同学自由朗读填好的句子,凭借语感,体会所填的关联词语是否正确。
6、反馈:指名同学读完整的句子,交流评议。
二、教学第五题
1、复习旧知,背诵学过的成语歌。
2、学习新知。
⑴多种形式准确练读。
⑵多种渠道词义。
①这些成语中哪些是你熟悉的?能说说它的意思吗?
②提出还有哪些不大明白的成语,交流讨论。
⑶边读边想,寻找联系。
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你们发现了什么?
⑷反复吟诵,读出韵味。
⑸熟读成诵,积累巩固。
三、教学第六题
1、复习前四个单元中学过的诗歌。
2、学习古诗《大风歌》。
⑴简要介绍。
⑵准确认读,自由试读,指名试读。
⑶读懂诗意。
①教师点拨,重点突破。
②说说诗的意思。
⑷反复朗诵,注意停顿,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⑸熟读成诵,巩固积累。
练习5 第三教时 总第71教时
一、教学第七题
1、课前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同学看“新闻联播”、“大写真”等电视节目,观察记者是如何对人物进行采访的。
2、讨论导入,激发兴趣。
⑴引导同学讨论本周观看的“新闻联播”、“大写真”节目中,记者们是怎样进行采访活动的。指名模仿其中你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一位记者的采访,将其扮演给同学们看。
⑵说说从同学的扮演中你学到了什么?
3、指导。
⑴通过看同学的扮演,你是怎么理解“采访”的?什么是采访?
⑵分小组讨论后,使同学明白,采访就是了解情况,搜优秀资料。
⑶小结:采访不是随便的交谈,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它寻语言的要求很高。因此,采访前要确定好采访的对象,列好采访提纲。采访时提问题要有礼貌、要得体。
4、模拟采访。
⑴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中有许多好人好事是很值得采访的,请你选择一个人,列好采访提纲。
⑵小组内交流。
⑶指名说一说。
⑷将同学提名的教师或同学请到教室,进行现场采访。
⑸教师出示采访时应该用的一些句式。
⑹教师用其中一些句式作示范。
5、总结。
采访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每天都要进行的一项工作,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坏人坏事都是通过新闻工作者的大量采访而公布于众的,这是个有意义的事情,请同学们都来当学校的小记者。
练习5 第四教时 总第72教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注意字的运笔特点。
3、写字要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两个汉字的书写特点
屋眉
本次临写“屋”、“眉”均为左上半包围结构的字。“赋予”字的“尸”、“眉”字的上面局部稍偏右,撇要出锋至内宫外,“至”、“目”要向上,偏右,略宽,使整个字平稳。
二、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
三、同学自由练习书写
四、教师巡回指导
五、师生交流、评价
六、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七、作业:同学练习书写
19 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资料,感受中国悠久绚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朗读磁带,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三教时
教学过程:
第19课 第一教时 总第73教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解题。
3、秦兵马俑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秦兵马俑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自读情况
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2、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局部词语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19:37:00 | 只看该作者

四、精讲“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文中哪一节讲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默读第二节考虑:课文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师生讨论。
4、朗读体会。
5、讨论: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五、作业
1、完成文后练习第2题。
2、誊写文后第三题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19课 第二教时 总第74教时
一、 师导入: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让我们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
二、 生观看课文插图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
三、 学习第2节:
1、第2自然段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认真读读这一段,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秦兵马俑规模的宏大。
2、 生自身读
3、 指名交流
(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大约13000平方米,三个俑坑大约有一个半我们学校这么大。)
4、 指名当小导游读第2自然段(还有谁?可邀请)
秦兵马俑不只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让我们先来看看将军俑。
四、 学习第4节:
1、生看图(将军俑)
请同学说说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2、指名读第4节
3、自身读课文,体会体会将军俑有什么鲜明的个性特点?
4、你可以说说你的体会。你也可以读课文,把你体会到的将军俑的个性特点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生交流:(师评价:威风凛凛、指挥若定)
5、 男生齐读
五、学习第5~9节
1、师:除了将军俑外,课文中还介绍了哪几种兵马俑?
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
选择自身感兴趣的一种兵马俑,用刚才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重点学习,看看图,读读课文,体会体会它们的个性特点。
2、生自学(时间允许:两人交流)
3、第5节(1) 选择学习武士俑的举手 (2)谁来说说体会?还有吗?读出体会也可以。
(3)现在想介绍武士俑的起立——齐读
(评价:英勇无畏、整装待发)
4、还有交流其他兵马俑的吗?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你会发现它们神态各异。
六、学习第10节
1、请同学们自身练读这几种神态的描写
2、你能读好哪一种神态,就选这一种来读。
能征善战、准备以身殉国的勇士、勇武干练、思乡心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誊写词语。
第19课 第三教时 总第75教时
一、复习导入
1、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兵马俑,是用哪句话连起来的?
2、过渡段在划分段落时一般是归于上段还是归于下一段?
二、讨论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①第2-10节讲了兵马俑的哪两个方面。
②按两个方面把2-10节分为两段。
2、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节):总领全文。
第地段(第2节):写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第三段(第3-10节):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第四段(第11节):总结全文。
三、学习第一、四段
1、指名读一段。
①“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是什么意思?这两个词说明了秦兵马俑的价值是怎样的?
②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3、齐读最后一段。
①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②这一段和文章的第一段是怎样的呼应的?
③师生接读: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 (绝无仅有的)。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秦兵马俑不只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是全人类的一份珍贵文化财富。
4、总结。
这篇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绚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 课外延伸:
1、 师提问:对于秦兵马俑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学了课文后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课外找找资料,找找你感兴趣的内容。
板书设计:
19 秦兵马俑(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不只)规模宏大 (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展示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勇气概
20 牛郎织女(一)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嫂子、牛棚、舔、笑嘻嘻)。“掇”字只识不写。
3、会用“原来”造句。
4、仔细阅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说说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牛郎和老牛很亲密。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仔细阅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说说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牛郎和老牛很亲密。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磁带、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20课 第一教时 总第76教时
一、导入
繁星满天的夏夜,在乡村的场地上,在纳凉的竹席上,头枕奶奶的手臂,听她讲述天上的银河边两个耀眼的星星的故事,这样的滋味该是多么令人陶醉!
或许在碧绿的葡萄架下,或许在城市的灯光里,你有机会聆听奇妙的故事,你的思绪一定会飞到那个充溢幻想的世界里……
今天的课文,就会带你去天宫漫游,去人间感受真情,让你认识人世间的善良和对美好的追求。它就是《牛郎织女》。
二、初读感知
1、默读课文4分钟。
2、自由交流课文写了什么。
3、学习生字新词。
三、自由轻读,理清脉络
1、根据课文内容给下列小标题排序,并划分段落。
①老牛高兴②照看老牛③孤苦牛郎④老牛牵线⑤相识织女
2、顺序:32451
3、分段
(1)牛郎是个孤苦伶仃的穷孩子。
(2-3)牛郎对老牛照顾得很周到,老牛跟牛郎也很亲密,还能听懂牛郎唱的歌、说的话。
(4)老牛叫牛郎到湖边的树林里去找一位美丽的姑娘。
(5-7)牛郎和织女相识,织女见牛郎勤劳、善良,就留在人间做他的妻子。
(8)织女跟牛郎来到牛棚,老牛很高兴。
四、学习第一段
1、认真听老师读第一段,准备说说大意。
2、指名复述。(2名)
五、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考虑:牛郎对老牛怎样?老牛对牛郎呢?
2、交流:牛郎照看老牛很周到,老牛善解人意,他们关系亲密。
3、结合课文语句,自由地说一说。
4、注意课文是怎样有条理地叙述的?男生练习复述第2自然段内容,女生复述第3自然段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19:37:00 | 只看该作者

5、指名复述。男、女生各一名。(较好的或中等的)
6、出示提示词语:每天 夏天 冬天 平时
长大 哼小曲儿 心里想什么
让两个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复述。男、女生各一名。
7、复述给同桌听。(刚才四位同学另选一段复述)
8、有感情地朗读。
六、作业
1、誊写《习字册》上的词语。
2、收优秀资料:与“牛郎织女”有关的诗句或其他的民间故事。
选做:学习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个主要意思写一段话。(参考题目见教参232页)
板书设计:20 牛郎织女(一)
照看周到
牛郎 (中有横向双箭头)老牛
善解人意
第20课 第二教时 总第77教时
一、复习导入
1、谈谈牛郎和老牛的亲密关系。(照看周到、善解人意)
2、具体说一说。检查同学是否能有条理地叙述。
二、学习第三段
1、一天晚上,牛郎走进牛棚……
指名说说,其他同学补充。
2、看看书上是怎样叙述“微弱的星光下面”老牛说话的情景的。
3、有感情地朗读老牛说的话。
三、学习第四段
1、轻读课文5~7自然段,考虑:
(1)牛郎是怎么找到织女的?
(2)牛郎和织女在交谈中会说些什么?联系上文,想象着说。
(3)其她仙女有何想法?
2、第5自然段的前三句话。
注意“找到”的过程:“翻过……来到……忽然……传来……循者笑声望去,只见……过了一会儿……”
3、练习说交谈的过程。同桌分角色,也可以一人单独叙述。
指名分角色说说。
4、众仙女佩服织女的勇气。
找出上文中与“勇气”有联系的词句——第5自然段“机会难得”。
5、小结:相知——相知——相守。
四、学习第五段
1、轻读第五段,圈出表示老牛高兴的词语。(眉开眼笑)
2、读出老牛的高兴。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老牛在故事中的作用。
五、练习用“原来”造句
1、读两句例句,体会相同的位置与用法。(表示发现真实情况)
2、联系生活,打开思路。针对自身感兴趣的自问自答。
(1)新学期:有同学转入、转出。这位新同学是谁呀?……
(2)上课时:有同学迟到,询问原因。***今天怎么迟到啦?
(3)马路上:围着一圈人,看个究竟。……
3、注意细节,写具体。
文中例句1:“回头一看,微弱的星光下面”
4、拓展,另一种意思。(起初,没有经过改变的)
(1)结合数学中的应用题。如:仓库中原来有96吨煤,现在又运来18吨,问现在仓库中共有多少吨煤?
(2)联系“新学期”。***原来是***小学的同学,现在转到了我们班,与我们一起学习、生活。
六、作业
1、预习《牛郎织女(二)》
2、把故事讲给爷爷、奶奶或村上的小朋友听。
板书设计:
20 牛郎织女(一)
心眼好,能吃苦
牛郎 <中有横向双箭头> 织女
心地善良,留在人间
<向上箭头>
老牛(眉开眼笑)
21 牛郎织女(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心急发焚”、“霎时间”造句。
4、观察夏天夜晚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唾和织女星,将观察到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观察夏天夜晚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唾和织女星,将观察到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磁带、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21课 第一教时 总第78教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复述《牛郎织女(一)》的主要内容。
2、牛郎织女后来的生活怎么样了?(问题导入)
二、初读指导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词组成的词语。
2、考虑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说说各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词的认读。
2、朗读课文。
3、说说每一段主要讲了些什么。
四、学习第一局部
1、指名读第一段,考虑: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第一段中哪些词语写出了牛郎织女的“日子过得挺美满的”?
①师生讨论。
②教师板书。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4、考虑本段的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五、讲读第二段
1、一天,牛郎去喂牛,发生了什么事?
①衰老的牛又讲话,老牛讲了什么?
②老牛讲话时的神态怎样?
2、小组讨论。
3、有感情地朗读老牛讲的话。
4、老牛死了,牛郎织女的性情怎样?
5、小结。
善解人意的老牛离开了牛郎,分手前还留下了“把我的皮肃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的话语,也给下文牛郎披上牛皮追织女打下了伏笔。
六、作业
1、完成文后的习题2。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21课 第二教时 总第79教时
一、讲读课文第三段
1、牛郎和织女过着美满的生活,但织女有时候也发愁,她愁什么呢?
2、王母娘娘知道了织女下嫁人间后怎样?
3、读课文3-5节,画出描写王母娘娘神态的句子。
①王母娘娘更是气得……
②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
③王母娘娘狠狠一推……
④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
4、通过王母娘娘的举动,可以看出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
5、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王母娘娘的句子。
6、默读3-5节,画出描写织女与牛郎的句子。
①朗读“织女一边挣扎一边望着……”体会织女不愿离开人间、不愿与亲人分离的痛苦情感。
②“心急如焚”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示了牛郎的“心急如焚”?
7、有感情地朗读第3-5节。
8、第三段讲了几层意思?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小标题。
①知道下落,发誓抓回
②闯人家里,抓走织女
③心急如焚,携子追赶
9、让同学根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19:37:00 | 只看该作者

上述三个标题说说这断课文的内容。
二、讲读课文第四段
1、指名读第6、7节,考虑这两段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①隔河相望,化作星辰。
②喜鹊搭桥,一年一见。
2、牛郎和织女隔着天河相望,他们会想些什么呢?七月七他们在鹊桥相会时会说些什么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课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三、总结课文
1、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依照“男耕女织,日子美满—老牛诀别,忍痛剥皮—王母知情,发誓追回—闯入家里,抓走织女—心急如焚,携子追赶—划出天河,牛郎被拦—隔河相望,化作星辰—喜鹊搭桥,一年一见”的顺序复述课文。
四、作业
1、用下列词语造句。
心急如焚——
霎时间——
2、观察夏天夜晚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唾和织女星,将观察到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21、牛郎织女(二)
生活美满
王母娘娘:残酷、专制
牛郎 隔河相望 织女
老牛:病死、剥皮
22、读书要有选择
教学目标:
1、知道读书要有选择。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将课文介绍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身手。
教学重点:
学以至用
教学难点:
知道读书要有选择。
教学方法:
讲解与自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22课 第一教时 总第80教时
一、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做上记号,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些什么?
1、自同学字词。
2、指名同学读课文。
3、说一说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些什么。
二、逐节读课文。
采用“读读——想想——议议”的方法。
三、这篇课文介绍如何选择合适读物,这会给你什么启发。
四、模仿课文2-5节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写一段话。
五、再次朗读课文,感悟理解。
六、课堂总结。
七、作业:
课外有选择性地阅读书籍。
习作6 观赏记、游览记
训练目标
1、 能对照例文,了解观赏记或游览记的特点及写作方法。
2、 能通过学习例文,掌握写好观赏记或游览记的要领。
3、 能按作业要求,写出一篇中心突出的观赏记或游览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观赏记或游览记的写法,写好重点。
难点:围绕重点写好重点。
教学准备
相关挂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习作6 第一教时 总第81教时
一、知识导航
观赏记或游记其实就是记观赏或记游,将你观赏或出游观光的所见所闻所感记下来,让读者看你所看、乐你所乐,分享你的观赏或出游情趣。所以,你在写观赏记或游记的时候,一定要做个好“导游”,让读者随你的行踪“重游故地”,随你的情趣乐在其中。
为此,你在文章中要首先抓住名胜古迹、旅游景点的特色局部加以浓抹重彩、着力刻画。假如是自然风光就要描写出他的自然美,尤其是他的独特之处。如:同是祖国名山胜地,五岳却各有特色:华山之险、泰山之峻、衡山之秀等等,我们在写作时要把“景点”的独特之点写出来。若是人文景观,历史古迹,我们就要写出它的历史,文化的故事,名人题字和有关诗文等,并在文中恰当的加以运用,从而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当然仅有这些还不能算是个好导游,还要还有交代你的行踪路线,使读者跟着你井然有序的游览、观赏,这样,读者才干游得顺利、游得舒畅。
另外,写游记、观赏记还要写出自身的感受、体验。一般说来,可以依托景物直接抒发自身的观感,也可以借助典故传说、题字诗文等背景资料,表达自身的感情。
二、范文示例
《龟山汉墓观赏记》
(你知道吗?)
龟山汉墓位于中国江苏徐州市九里山经济开发区境内的龟山西麓,为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刘注(即位于公元前128年--前116年)的夫妻合葬墓。该墓为两座并列相通的夫妻合葬墓,其中南为楚王襄王刘注墓,北为其夫人墓,两墓均为横穴崖洞式。墓葬开口处于龟山西麓,呈喇叭形状,由两条墓道两条甬道以及十五间墓室组成,由人工开凿而成。两甬道均由26块塞石分上下两层堵塞,每层13块,每块塞石重达6-7吨。墓室十五间,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此墓工程浩大,气势雄伟,实为世界罕见,中华一绝。
(你要说吗?)
读了这篇例文,我们一定会感到龟山汉墓的确是“中华一绝”。跟随作者我们看到了汉墓中“甬道之绝”,绝在它的直。绝在南北两条甬道的平行;“墓室之绝”,绝在它设计得精巧;“排水沟之绝”,绝在它和15个墓室相通,构成了一个里高外低的排水系统。读到这里,我们无不为我们先人的高超智慧而感到自豪!
同学们,写观赏游览记,最忌讳事无巨细地记流水帐。要知道,文章文章假如没有了中心,就像一张无纲的网,收不拢,放不下,会让人读了觉得不知所云。因此,围绕中心选择资料,抓住观赏的重点内容和项目来写,就显得由为重要。其实,观赏龟山汉墓要写的内容很多,(如图1),但作者依照观赏的顺序记叙观赏龟山汉墓的主要情况,抓住甬道、歌舞厅、排水沟等重点资料,突出了龟山汉墓是中华一绝这一中心。所以,作文前首先要回想一下本次观赏或游记总的感觉怎样,应该围绕怎样的中心来写,重点突出哪些资料,再依照观赏的顺序写下来,这样,就一定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图1)
第一室 楚王刘注车马室 第二室 马厩 第三室楚王刘注车马室 第四室 庖厨室 第五室 武库 第六室礼乐器具室 第七室 厕间 第八室 楚王刘注棺室 第九室 前殿 第十室 楚王刘注原棺室 第十一室礼乐器具室 第十二室 楚王夫人前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8 14: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