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50#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18:21:00 | 只看该作者

情况。
3.全班交流自读情况。(归纳如下)。
a观察方面:不只观察了太阳的形状,还观察了太阳的色彩亮光及其动态(太阳慢慢升起的情景),即能从多角度进行观察。
b写作方面:有序,能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
c用词造句方面更妙,具体表示如下:
(1) 作者所用的词语准确地反映了事物的特点。
(2)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非常形象、逼真地写出了太阳上升时的艰难程度及样子的壮观,精神的顽强。
(3)反映了观日出的真实感受。
4.指导朗读。
(1)个人尝试读,找找感觉,看看该如何处置语气(语调)和 语速。
(2)在小组里读一读、评一评。
(3)展示读。
(4)回忆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观察海上日出这一局部内容的。
(5)板书:品读词句 体会语感
5.过渡: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自读特殊情况下(多云)海上日出这局部内容。
6.同学自读。
7. 检查自读情况。
在同学读懂的基础上重点交流“这时候,不只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身也成了光亮的了。”的理解。(这句话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8.齐读2至5节。
小结:这段主要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整个过程,抓住了景物变化的特点,写出了海上日出美丽雄奇的景象。
三、学习最后一节
1.这句话与全文是什么关系?(总结全文)
2.自读体会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赞叹)
四、总结全文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海上日出》这篇文章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色?
3.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
1、 背诵课文。
2、 完成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日出前 蓝—红—亮
海上日出 日出时 脸 升 云霞 夺目
日出后 躲 透
课后小结:
太 阳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3、收集太阳和自身熟悉星球的资料,并进行适当的处置。
4、根据本文的写作结构和说明方法,仿写一篇介绍星体的说明文。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3、收集和处置有关星球的信息。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语:太阳,我们每天都能看见,早晨,从方升起,把光明带给大地;黄昏,从西天落下,黑暗便来临。太阳对于我们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实又是很陌生的。因为对于太阳的真实情况我们知道得太少了。需要不时地去研究它,揭开它的奥妙。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太阳》。
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做个小小“科学研究员”,了解了解太阳。请挂牌上岗,大家一起进入实验室研究太阳,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工作最出色。
(一)课前交流整体感知
1、资料交流、感受新知(网络)
课前大家一定收集了很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谁来为大家展示你所收集的资料。
2、创设情境、引发质问
(媒体演示“七彩奇观”)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此时,距离地球一亿五千万公里的太阳一下子推到同学眼前。此时教师做出一副倾听的样子,神秘地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吗?好像有谁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说:‘同学们,你们认识我吗?′在哪里呢?噢,原来在这里。”同学们一看到笑哈哈的太阳,都乐了。
问:他是谁呀?
师:(板书课题)你们认识它吗?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有问题可以直接问太阳公公。
同学质问:……
师:同学们向太阳公公提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有些问题同学们可以用课外时间从科普读物中了解;或是到网上去查寻。有些问题现在还没有答案,等同学们长大后再去探索。那么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哪些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谁是一名合格的“科学研究员”!
(二)自学课文,理清结构。
1、自学课文(课件演示“太阳探密”):关于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与人的关系,课文上说得很清楚。现我们就把这篇课文当作一份资料来研究学习。研究科学,要提出问题,还需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查阅资料,有的还要搞实验。现在就请你们阅读这份有关太阳的资料。看谁通过自身的阅读找到答案。
2、理清结构
指导①:对于这类科普的说明文,一般一个自然段说明一个意思。我们阅读时,要一边读一边想每一自然段主要讲的什么,要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板书,一个自然段一个意思)要求同学读后把每个自然段概括的内容写在旁边,像加注一样。
板书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太阳远
2、太阳大
3、太阳热
4、太阳与人的关系
5、太阳与雨雪
6、太阳与风
9、太阳与杀菌
10、总结
指导(2):归纳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引导同学交流,各抒己见。
(三)、创设《太阳》的小型展览的情境,进行巩固练习。激发兴趣,明确要求。
1987年9月23日,在我国看到罕见的日环食,为了协助同学们认识太阳我们这些小小科学家,举办一个关于“太阳”的小小展览会。展览会用多种形式,用图画,用幻灯,还有动画演示、介绍、说明太阳与人的关系,这是展览会主要的局部。现在请一人扮演动画中的太阳公公

点评

构思独特,步步深入,适合四年级学生认知特点。  发表于 2012-5-3 11: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18:21:00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扮小朋友,两人对话。小朋友提问,太阳公公回答,协助小朋友认识太阳。
同座对话。(全班进行分角色普遍训练)
指名扮演讲解员。
(四)总结写法,点明意图
这篇课文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主要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和与人类的关系。第一局部(第一至三自然段)分别讲了太阳的远、大、热三个特点。第二局部(第四至八自然段)具体讲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下一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利用网络,进一步的学习太阳一文的写作方法,并仿照它的写法写一篇自身熟悉星球的说明文。课后请大家收集有关的资料,作好下节课上课的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课文第二局部,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形成练习,再创结构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的认识了太阳,并了解了课文的基本结构。下面请大家根据自身收集资料的情况,完成练习。(出示练习)
(二)根据课文,建构文章
学了太阳一文的结构后,可以单独创作文章,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网上写作活动。你们小组准备写什么,怎样写?小组成员一起协商后,先分工合作,再写作。
教师作用:
1、资料源提供,假如有的同学对于天文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打开课前的网站,搜索,查找有关的资料和信息。
2、对同学的学习进行指导,以了解同学的进展。(三)展示作品,驱动学习
生利用投影向全班同学介绍自身的作文。
师:刚才太阳公公也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想知道太阳公公在说什么吗?让我们仔细的听一听。(课件演示)
太阳说:四(五)班的小朋友真能干,这么快速度就能完成一篇说明文了。为了奖励大家,太阳公公愿意亲自给大家作个自我介绍,大家想听吗?四(五)班小朋友们,我叫太阳,我离你们很远很远,我很大很大,我的温度很高很高。我这样自我介绍行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引导同学研讨几种说明方法:打比如、列数字、作比较、假设。
师:那谁来为太阳公公做一做自我介绍:
生自由畅说。
(四)、自学第二局部:再读课文,运用不同形式进行检查。(媒体显示表格)
太阳的知识
数字说明



第一段:1、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你们这些小小科学家自身能找到答案吗?(同学回答,教师将数字填入表中。)
2.指点:从表上我们可以知道课文上说太阳远、大、热是通过什么来说明的?(板书:列数字)
3.文章中是不是光用数字来说明的?还用了什么方法?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后回答。根据同学回答,教师进行指点。
(1)、用传说。(媒体显示“美丽传说”)
假如这里不用传说,光用数字,这三节课文就变为:
太阳离我们很远,有一亿五千万公里。
太阳很大,有130万个地球大。
太阳很热,外表温度有6千度,中心温度是外表温度的三千倍。”
(2)、指点:“传说”是流传在民间口头的故事。研究科学非常讲究科学性,必需说明它的实质。
5.师读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理解承上启下句子的作用。
师:太阳与我们的关系到底怎样呀?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下面请大家拿起笔,用自身的读书方法认真的学一学4——8自然段。
出示自学要求:1、认真朗读课文
2、四人小组交流
3、汇报学习情况。
指名读,品读,齐读。
听了大家朗朗的读书声,我想太阳公公此时一定笑得更绚烂了,不信,请你们看(媒体演示“温馨家园”)
(五)、应用新知、修改文章
通过今天大家的努力学习,我们又深一层的学到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下面就请大家把刚才学到的好的说明方法,好的句子和句式应用到你们自身的文章中去。把自身的文章写得更加通俗,具体。
(六)、同学谈收获
1.这一课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知道了太阳与人的关系密切。没有太阳就没有动物、植物、人类,没有风云雨雪霜,没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学习这篇文章也使我们懂得了怎样阅读说明文。说明文一般在写作上常用“引用传说”“列举数据”“进行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所以在阅读时,针对这些特点,可采用“逐段读思学概括”“引用传说增兴趣”“列举数据画表格”“简笔绘画明因果”等方法。
(七)、媒体显示:“放眼太阳系”
同学们,希望你们不要辜负了太阳对你们的期望。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多读课外书,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板书设计:        太阳
1、 太阳远
2、太阳大
3、太阳热
4、太阳与人的关系
5、太阳与雨雪
6、太阳与风
7、太阳与杀菌
8、总结
课后小结: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和交流自身的日积月累,培养同学积累语言的习惯。
2、朗读词语,学习两句古诗,体会诗句描绘的意境。
3、走到户外,感受阳光,为写作文打基础。
4、开卷有益学习《太阳城》,了解转换器、热交换器、蓄能器的特点,以及太阳能的作用,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介绍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激发同学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兴趣。<朗读太阳城》,培养同学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转换器、热交换器、蓄能器的特点。
时 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朗读摘录笔记、词语、古诗,积累语言。走到户外,感受阳光,作自身喜欢的事情。
教学目标:
一、摘录笔记:
1、同学齐读词语,交流“清净、一刹那”的意思,并用这两个词语练习说话。
2、同学在小组内交流自身的摘录笔记,评出“摘录大王”在全班交流。
二、读一读:
1、用各种形式朗读词语,说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2、交流词语意思。
3、选词说话。
4、学习古诗:反复朗读体会诗意,通过想象体会意境。
三、初显身手:
1、朗读题目,明确要求。
2、作好准备:A、确定时间,选择阳光充分的时间。
B、确定地点:学校操场。
C、准备好实验用品:镜子、喷雾器、肥皂水等。
3、活动过程:A、同学先独自或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感受阳光。
B、集体演示交流,分享胜利。
C、谈自身的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朗读《太阳城》一文,了解转换器、热交换器、蓄能器的装置位置以及功能,了解太阳能的作用,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想像介绍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读自悟:
1、同学自身朗读文章,读准字音。
2、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朗读,想一想:自身明白了什么?并交流。
3、指生朗读课文,考虑:本课的“能”指什么?(能量)文章围绕“太阳城”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指生交流。
二、师生交流:
1、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应该怎样分段?
2、交流:1、(1)直接点明太阳城的特点:完全采用太阳能作为资源。
2、(2~3)简要介绍太阳城接受、转换、贮存太阳能的设想。
&nb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18:21:00 | 只看该作者

p; 3、(4~6)具体介绍太阳能的作用。
4、(7)表达对太阳城的无限向往。
3、小组内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出自身得体会。
4、指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十一单元:快与慢
单元说明:
本单元中有四篇记叙文,主要让同学感知“快”与“慢”的关系,让其了解“快”是相对于“慢”而言,“慢”是相对于“快”而言,主观感觉起很大的作用。解决“快”与“慢”的矛盾,应从主观上努力:一是要树立时间意识,有明确的目标(见《和时间赛跑》),应从主观上努力;二是想方设法提高效率(见《效率专家爸爸》,《欲速则不达》从反面说明,方法不当适得其反);三是坚持不懈(见《挑山工》)。让同学了解珍惜时间,合理支配时间,就是珍惜生命,提高生命的价值。
挑山工
教学目标:
1、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同学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朝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并学习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意味深长、腾云驾雾、拘束的意思。能用耽误、朴素造句。
4、能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让同学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学习挑山工不停地登攀的精神。
2、用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泰山是一座中外闻名的山岳,有许多人前来游览。在游览的同时我们会看到一些人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坡上奋力前行,他们就是挑山工。这些挑山工在登山时比游人多走一倍的路程,而却比游人先达极顶,这是真的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看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带问题自由读课文。
问题:①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游人是怎样登山的?结果怎样?(用笔划下有关语句。)②把挑山工讲的话划下来。
2、指名回答。
三、自同学字、新词。
1、辨析多音字。
2、易错的字。
四、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每人读一句。
3、指名分段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检查同学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2、提问:这篇文章写挑山工怎样登山的?由此引发了一个什么疑惑之谜?
二、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如何分段?根据什么分段?
2、讨论分段。
本文开头写作者在泰山上碰到挑山工,并由此发生疑问;有一次写出了作者的疑问,并用事实说明了疑问点;作者最后从这件事上受到启发。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即:
  发生疑问→解决疑问→受到启发
3、根据作者思路划段,总结段意。
(1)同学划段,讨论段意。
(2)小结。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登泰山时看见挑山工登山与游人不一样,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但奇怪的是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第二段(3~6自然段):讲我遇到一位挑山工的具体经历,证实他的速度果然不比游人慢,和我从挑山工的话中受到启发。
  第三段(7自然段):讲我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用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身。
4、提问:我们是怎样分段的?
先读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再根据作者思路为课文分段。
三、归纳全文主要内容。
  根据各段段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我登泰山时,看到挑山工登山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的情况,并从中受到启发。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同学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朝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并学习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
2、能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提问:《挑山工》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考虑。
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2、用自身的话说一说。
先写挑山工的样子:肩搭扁担,挑着沉甸甸的物品;接着写他们的动作,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有节奏地一甩一甩,再写他们登山的路线--折尺形。
  好处:不损坏东西,还可以省力气。
  追问:有什么缺点吗?
  这样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3、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我的疑问是什么?
挑山工走的路程远,速度慢,反而领先于游人。
4、读文体会二者的不同之处。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考虑:从这一段中找出我与挑山工登山的过程中,都是怎样登的?挑山工在哪儿超越了我?
(同学边读边勾划书中有关的句子。)
2、指名读,其余同学再认真考虑一次。
3、汇报。
我在山下遇到一位挑山工(一齐走)并很快超越了他。可是在回马岭和五松亭挑山工都走到了我前头。最后,在极顶挑山工又走到了我的前头。
  (教师边听边板书要点。)
4、追问:挑山工为什么能走到我的前头?从哪儿知道的?
  ①读挑山工的话,考虑一下他讲了几个意思?
  ②分析。
  (联系实际说说这些话的含义。)
挑山工 游人
走得慢 走得快
一心向着目标 不想目标
步步扎实 总停下来
一个劲儿往前走 东看西看,玩玩闹闹
&nb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18:21:00 | 只看该作者

p; 作者用亲身经历解答了疑问。
四、学习第三段。
1、齐读,考虑: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2、汇报。
这幅画体现了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不停地前进的精神。作者需要的是用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身。
教学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要懂得干什么事只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扎实,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板书设计:
挑山工
挑山工 游 人
走得慢 走得快
一心向着目标 不想目标
   步步扎实 总停下来
   一个劲儿往前走 东看西看,玩玩闹闹
课后小结:
和时间赛跑
教学目标:
1、同学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等情况,指导同学再读课文,讨论交流,结合自身生活实例,深入理解课文所蕴含的“珍惜时光”这一深刻哲理。
2、通过课内外语文实践活动,使同学真正理解课文中心“和时间赛跑一定会胜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在同学课前预习课文有所收获基础上,通过检查预习的方式了解在同学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等情况,指导同学再读课文,讨论交流,结合自身生活实例,深入理解课文所蕴含的“珍惜时光”这一深刻哲理。
教学准备:
教师:幻灯、电脑、课件
同学:预习课文,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全文初探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看谁先猜到:“看不见,摸不着,跑得快,不长脚,只见它过去,不见它回头”。
同学可能猜到谜底“时间”。
然后教师问:“同学们对时间这个概念,是怎么认识的。”引出对时间不时流逝永不复返的认识。
让同学交流预习时搜集的资料,加深对时间的认识。
教师小结:台湾作家林清玄不只感受到了时间不时流逝,时间的珍贵,更让我们敬佩的是他在生活中还能和时间赛跑(板书),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课《和时间赛跑》。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想想课文讲了哪些事?读后你明白了什么?第一问:同学在课前反复读课文基础上会回答:(1)外祖母去逝,爸爸和“我”谈话;(2)观察太阳变化;(3)观察小鸟飞行路线;(4)和太阳赛跑;(5)和作业赛跑五件事。假如同学说不全,引导其他同学补充。[这一环节设计,培养了同学抓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第二问:质疑问难:四人小组活动,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共性问题。在同学回答后出示预先写好的问题:
(1)“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什么意思?
(2)“我”把什么当作一个谜?
(3)“我”怕什么?
(4)“说不出的滋味”是什么滋味?
(5)“虽然明天还会有新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什么意思?
二、重点探究,解决问题
(一)学习课文(1-4自然段)解决前四个问题学习方法可采用指名朗读,自由读这局部内容。联系外祖母去世爸爸说的话谈感受来回答前四个问题,教师这样引入:“从刚才大家疑问中可以看出大家对第4自然段提出问题最集中,那么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同学带着问题读书,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这个谜是“我”对爸爸说的为什么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感到不理解,感到可怕。这里还可以引导同学结合自身生活认识来谈。进一步理解“所有时间里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这句话的意思。
(二)学习课文(6-8自然段)
学习步骤:
教师过渡:“是啊,就因为‘我’对事物永远不会回来这个问题发生了疑问,对时间有了朦胧的可怕认识,促使‘我’在生活中去有意观察。通过观察又有了新的认识。”
同学活动:
(1)自由朗读6、7自然段。
(2)观察课件,协助理解。
(3)结合自身生活中观察及亲身体验来谈。
(4)再读课文,深化认识。
为了协助理解,可采用以下方式:
结合同学生活体验谈:教师可让同学回忆自身过去最有意义、最留恋的某个时间或某件事情。问想不想再重新过一次,是不是特别渴望再经历一次。如:某某领奖仪式,幼儿园三年美好时光。这种愿望能否实现?为什么?从而体会时间流逝的无情。
结合同学生活观察谈:充沛让同学把自身看到的时间里事物消失的例子谈出来。如花的生长过程:由发芽、长叶、开花到枯萎,明年虽然还会这样生长,却不是这棵花而是另一棵花了。
教师小结:时光一旦过去了,将再不会回来,当“我”留心观察后对爸爸说的话有了进一步认识,并且心里感到了着急和悲伤。于是突发奇想,要与时间赛跑,下面请同学读第"自然段,想作者如何“和时间赛跑”的,跑胜后的心情怎样?画出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教师幻灯出示:“每一次竞赛胜过时间,你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讨论理解这句话,教师可引导,当“我”跑胜了太阳,提前回到家,赢得的时间可干些什么?从而理解快乐的无法形容。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再谈赢得时间后的感受。这里应重视有感情朗读的训练,使同学从有感情朗读中感受与时间赛跑的快乐。
三、安排作业
课下也试着“与时间赛跑”,下节课谈一谈自身的收获及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课内外语文实践活动,使同学真正理解课文中心“和时间赛跑一定会胜利。”
教学过程:
一、交流和时间赛跑的收获
教师导入:“上节课老师安排给大家一个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18:21:00 | 只看该作者

试着和时间去赛跑,感受跑赢时间那份收获的快乐。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同学交流: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全班性交流。
(因为同学亲自去做了,有了体验和收获,兴趣会很强烈)
同学可能回答:放学抓紧时间回家,抓紧写作业,比原来节约了时间,充沛利用这个时间去看课外书、玩游戏、上网等。这一环节充沛让同学谈,使同学此时的感受与作者的感受发生共鸣,在此基础上读第9、10自然段,感受作者20年里受益无穷的喜悦。最后全班齐读第10自然段,把自身感受融汇到读书中去。
二、介绍林清玄背景
这局部内容先由同学介绍,若同学不了解可由教师介绍,目的是让同学充沛了解林清玄这位作家,对他发生敬佩之情,知道林清玄的巨大胜利是他一直与时间赛跑的结果,激励同学假如能像他那样坚持和时间赛跑也能取得胜利。同时,激励同学阅读林清玄的书,去吸取作家其他文章的精华。
三、拓展练习
1.出示两道数学课题:
a.每天24小时,每年365天,80年共有多少小时?每年365天,80年共有多少天?
同学计算得出:700800小时,29200天。
2.写有关珍惜时间的片断或自身学习本文的感受。同学此时会把自身发自肺腑的语言真真切切地写出来,如原来自身是怎样对待时间的,今后又将怎样珍惜时光,和时间赛跑等等。
四、安排作业
(1)设计“惜时”专栏
让同学把自身搜集的珍惜时光的名人名言,谚语、诗歌、散文制做成手抄报贴在宣传栏。
(2)把自身感受最深最喜欢的名人名言、谚语贴在桌子角上或床头上,作为自身的座右铭,激励自身一直和时间赛跑。
课后小结:
欲速则不达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译文理解古文大意。
2、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教学重点:
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教学过程:
一、从题目入手,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师《欲速则不达》,看了这个题目,你猜一猜,题目是什么意思。
(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2、对于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提?
(同学提问题)
二、带着问题读课文
根据你提出的问题,预习课文,从课文重看看能否找出问题的答案。
同学读课文。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找同学读课文。
2、指名认读生字词语。
3、读了课文,你都读懂了什么?
四、小组合作学习
(一)分小组讨论一下问题:
1、齐景公为什么要火速往回赶?
2、齐景公是怎样往回赶的?
3、齐景公会很快赶回都城吗?为什么?
4、假如你是齐景公身边的一个侍从,当看到齐景公嫌马跑的不努力,自身下车步行时,你打算怎样说服他回到马车上去?
(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三)全班交流。
五、作业
搜集生活中有哪些事是欲速则不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译文理解古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与《挑山工》进行比较阅读,讨论,深化认识。
(一)再读《挑山工》,讨论:
1、挑山工为什么不像游人一样走直线?
2、难道他们不知道走折尺形路线比游人走直线路程要长一倍吗?
(二)全班交流。
二、联系实际,深化理解
1、练习生活实际,谈一谈自身对欲速则不达的理解。
2、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欲速则不达。
三、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理解
1、熟读译文。
2、熟读古文。
3、古文译文对照读,整体感知,理解文意。
4、播放《欲速则不达》之二的flash,教育同学欲速则不达的另一种意思。
四、作业
课后搜集一些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若有读不懂得课请教老师、家长或借助一些工具书进行理解,让同学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课后小结:
语文天地(十一)
教学目标:
我的摘录笔记、读一读、开卷有益、初显身手、以及金钥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前三项。
教学过程:
一、我的摘录笔记
1、生自身读此项中的词语句子。
2、齐读。
3、告诉同学在阅读的基础上摘抄好词好句,是一种积累语言的好方法。引导同学首先应从学习的课文中入手进行积累,并在交流中互相借鉴摘抄的方法。
二、读一读
1、生自读,理解三句话的意思。
2、教师讲解这三句话的意思。
3、同学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三、开卷有益:
1、同学自身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同学交流:这篇文章用一个小孩的口吻向我们介绍了他讲求效率的专家爸爸,处处体现了爸爸做事讲究效率。在爸爸的影响下,我学会了做任何事都讲效率,因此,我每天有时间下楼玩,拉小提琴,学习成果却很好。
3、效率专家爸爸给自身的启示是什么?
(提高效率的关键是做事有计划,想方设法提高效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初显身手和金钥匙。
教学过程:
一、完成金钥匙
这一项通过东东和丁丁的对话形式,告诉了我们听取他人意见时要冷静和虚心。既然对方能提出不同的意见,一定有自身的理由,对方的理由对,我就赞成;不对,我也不盲从。
二、完成初显身手
1、再读《效率专家爸爸》,深入探究一下“爸爸和我”是怎样提高做事效率的。
2、交流:发明提高效率的方法,争做效率专家。
鼓励同学大胆与同学交流自身的体会。结合刚读过的《效率专家爸爸》。
3、组织同学进行相互评价:评一评你心目中的“效率专家”是谁?为什么?
让同学在交流中获得胜利的体验,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明提高效率的方法的兴趣,不时提高学习和办事的效率。
第十二单元《回归》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回归”为主体选编课文,蕴含的文化内容广博而深沉。“回归”是针对错位而言的,有了各种错位,才需要有各种回归:被不平等条约割让的领土应该回归祖国,在殖民地生活的人民人心思归;接近灭绝的生物因当回归自身的家园,人类应当还给他们因当属于自身的栖息地;海外赤子身在国外,担心向祖国------
课文包括一首诗歌、三篇记叙文,记叙文中一篇是中国历史故事,两篇是外国故事。诗人在《七子之歌》中满怀丧权辱国的悲愤呼唤祖国母亲,教学时应联系历史背景协助同学理解诗意,加强朗读,不应死抠诗句外表的意思。《朱鹮飞回来了》内容浅显,中心意思不难掌握;虽然外表上似乎与大多数人无关,实际上却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应联系同学的思想认识组织讨论学习。
教学时间:10课时
七子之歌
教学目的:
1、通过预习使同学能了解澳门的有关知识
2 能掌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 能有感情的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同学自身分析为主,老师加以指导和总结
教学步骤:(一课时)&nbs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18:21:00 | 只看该作者

;
一 导入新课
(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同学们,我相信刚才的旋律你们都十分熟悉,他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那你们想一下,国歌在什么局面之下演奏最能感动人呢?(同学回答)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其实你们刚才听的国歌曾经就在澳门回归的现场演奏过,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在澳门回归的那一天,你门都举行了哪些活动啊?
二 的确,在那一天的中国处处是欢歌笑语,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在这之前澳门同胞们都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呢?下面我们就追随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当时澳门同胞的苦难和抗争!
三 朗读课文,找出诗歌中你们认为最具震撼力的词语和句子,在文中划出来并说明你们的理由。
太久了/依然/梦寐不忘
四 再把课文朗读一遍,结合文中插图分析图中那些画面给你的感触最深?
面容憔悴但目光坚定的学者
面容狰狞且趾高气扬的侵略者
阴森森的铁制的刑具
五 为什么这些东西会给你震撼呢?
学者既是闻一多的写照,也是广大澳门同胞的写照
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门同胞受苦受难最好的见证
六 同学说的都不错,那请你们在把课文读一下,然后考虑:
1. 从你们的震撼中可以发现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见前面的古文)
2. 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加强这种表达效果的呢?(通过拟人手法,把祖国比成母亲,通过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来增强这种表达效果)
七 看来同学都已经对诗歌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题目既然是“七子之歌”那我就请哪位同学唱一下?
八 和书后面的光碟上的录音对比,说说你认为哪一首最能体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各抒己见)
同学唱的:感情直露
光碟上面的:委婉曲折
九 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之下,澳门、香港已经顺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那你们想一下,闻一多的“七子归来”之愿望实现没有啊?(台湾)
十 确实,当其他六子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平安入睡时,台湾正隔着台湾海峡孤苦地望着自身的母亲,台湾回归我相信也是各位同学最大的愿望,那我们假设明天台湾就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了,作为漂泊多年的游子,它最可能说的话是什么?考虑几分中,用最简洁的话说出来。
十一同学门说的都不错,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台湾之回归一定回实现,让我们静静地等待着吧!!这一节可就上到这里,下课!
作业设计:
考虑:澳门的回归对祖国和澳门自身有那些巨大的影响??
朱鹮飞回来了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 个生字。
2、 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科考队员在小朋友的协助下,发现并精心维护朱鹮的经过,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3、 增强同学维护野生动物、维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发现朱鹮过程和课文记叙的顺序。
教学准备:
1、 同学课前按预习提示初读课文,通过图书室或网络查阅有关朱鹮的资料。
2、 教师准备朱鹮的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科考队员在小朋友的协助下,发现并精心维护朱鹮的经过,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展示朱鹮的投影片
教师:认识这些可爱的鸟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结合自身查找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介绍。课文中哪里介绍了朱鹮的样子?请同学朗读课文12自然段的“只见这两只鸟儿……”一节。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朱鹮飞回来了》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小组汇报交流
1、课前,同学们都已经初读了课文,下面我们根据课文的阅读提示再次自读课文,把自身能够读懂的地方和还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同学自读课文,教师巡视参与。
2、汇报交流。
教师:小光和伙伴们为了寻找维护朱鹮做了哪些事?文章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然后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教师根据同学的发言板书。
教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一定读懂了一些地方,也可能遇到一些困难,下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科考队员在小朋友的协助下,发现并精心维护朱鹮的经过,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2、增强同学维护野生动物、维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汇报交流上节课的问题
通过自身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词语,读懂了哪些地方?
点拔:
(1)为什么朱鹮会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
 请同学朗读课文中有关段落。比方第四自然段中的一些句子:“1978年,一份有关野生动物的紧急报告引起了亚洲国家的关注。……”在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可让同学继续发言或是教师引出问题:为什么科学考察队会来到陕西洋县呢?“频繁”是什么意思?引读“他们认为那里森林茂密……因此,在那儿找到朱鹮的希望较大。”
(2)寻找朱鹮的过程辛苦吗?
“天气很热,虫子不停地对他们进行骚扰,但是,大家都忍耐着,尽量减少活动,以免干扰观察工作”等句子体会到。让同学把句子读一读。
(3)大家都非常兴奋、高兴。
让同学先说说自身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然后读一读。
“就是它!”踏破铁鞋,千辛万苦的寻觅终于有了结果。(教师:其实,这句话的末尾用感叹号更适合表达此刻大家的心情。“按捺”是什么意思?请大家把这段话读一读。)
(4)大家一起精心地维护朱鹮。
请能够体会到这一点的同学自身站起来把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比方:“考察队员在朱鹮的巢边搭起了窝棚,他们忍受着风吹雨打、日晒虫叮,精心地观察、守护着这几只朱鹮”;还有“……考察队员趁成鸟觅食的时候,将它送回鸟巢。……”
(5)洋县成了朱鹮生活的乐园。
  请全班同学一起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通过刚才的交流,可能我们的许多问题已经解决了,假如你还有什么认为比较重要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老师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会那么热心地投入到维护朱鹮的工作中来呢?(答案主要是大家维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对朱鹮的喜爱。)
三、总结拓展
1、课文讲了什么事?教育我们什么?
(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维护野生动物,做它们的好朋友! )
2、介绍一下生物链加深同学的认识。
四、作业
誊写文中或课外收集的描写朱鹮的有关句子。
板书设计:
朱鹮飞回来了
&nb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18:21:00 | 只看该作者

p;相遇 → 探寻、发现 → 维护、繁殖
课后小结:
语文天地(十二)
教学目标:
我的摘录笔记、读一读、开卷有益、初显身手和金钥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我的摘录笔记、读一读和开卷有益中的第一篇文章。
教学过程:
一、完成我的摘录笔记
1、同学自身试着读一读出现的词语和句子。
2、齐读。
3、教师指明:文中这句话“但是”后面的局部语气更重。
鼓励同学在学习的同时及时进行积累,并在积累中提高理解语言文字的水平。
二、完成读一读。
1、同学熟读文中的两段话。
2、教师在同学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同学理解,进一步体会离乡的人格外怀念家乡、渴望回归故土的感情。
3、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4、鼓励同学在搜集一些类似的名言警句和有关“七子”的资料,并找到相关的背景资料,在交流和歌唱中加深对“回归”的理解。
三、开卷有益
1、熟读《陈嘉庚的故事》。
2、谈一谈自身理解的回归包括了哪几层意思?
3、2—5自然段为总分式,试着总结段意,找出最能概括段意的那句话。
(陈家更深在海外,心系祖国;他深知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在于人才,因此在关心祖国革命事业的同时,非常关心教育的普及和发展;陈嘉庚捐资办学画了多少钱,人们已经很难算得清了;陈嘉庚先生倾资办学,硕果累累,为祖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4、试着给课文编写段落提纲,以读促写,提高同学的读写能力和思维水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开卷有益的第二篇文章以及初显身手和金钥匙。
教学过程:
一、完成开卷有益的第二篇文章《皮匠和银行家》,与初显身手结合起来。
1、熟读课文。
2、放手让同学结合文字和插图,编演课本剧。
通过角色扮演,设身处地的领悟体会,把深刻的寓意挖掘出来。
3、在同学扮演的基础上,组织同学完成课后的考虑与练习:
(1)愉快的皮讲,为什么后来变成了可怜的皮讲?
(2)假如在这篇寓言后面加一段话,你想写什么?
二、完成初显身手
学唱《七子之歌》,查找关于“七子”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三、完成金钥匙
1、找生读东东和丁丁的话。
2、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综合评价自身的学习情况。
本单元的金钥匙为同学综合评价自身的学习情况提供了具体可行、科学合理的方法。即:从向评价看进步,横向比较找差异,纵横交错重收益。其目的是让同学在评价中正确看待自身,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具体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运用分享评价,横向对比,看看在识字、朗读、背诵等方面和他人有什么不同,激励同学学初公正美观的好字,情绪丰满的朗读背诵等;拿出做文本,通过等级,纵向比较,看看自身的作文是不是有条有理,规范工整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8 03: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