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18:19:00 | 只看该作者

么标点,就意味着你们将用什么的语气朗读每一个诗句。
  2、同学边加标点,边练读。
  3、逐节检查。
  (1)指名同学说标法,并示范读。(要说原因)
  (2)众生根据指名同学的意见说看法,并朗读。师相机板书相关的标点并点评。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面对肆虐的病魔,你的眼中充溢着愤怒和冷静。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在生死抉择的时刻,你的眼中饱含着信心和坚定!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抚慰受难的病友,你的眼中流淌着温柔的深情……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在战斗的日子里,你的眼中闪烁着高尚的心灵!
  •啊,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4、同学依据标点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回顾延伸,点拨提高。
  1、这篇诗歌,我们学完了,大家知道它是在什么情况写成的吗?
  2、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凡是一篇文章,都有它的写作背景,有的交代了,如前边我们学习的《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但也有不交代的,如现在学习的这一篇。但知道它的背景,我们阅读时就好理解。所以,老师想请你们为这篇诗歌加一个写作背景,试试吧。
  3、同学自由写。
  4、指名读,并当堂点评
  5、播放高峰演唱的抗“非典”歌曲――《路》,渲染氛围。
和:板书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愤怒、冷静 (。)
  是那样美丽动人―― 信心、坚定 (!) 高尚
     ! 温柔、深情 (……)
  教学反思:我力求遵循课改的方向、理念和课标要求,并突出自身的风格特色。
  1、重视同学的自主合作而不放任自流。一是在授课之前,我根据同学自由选择基础上调整组合了三个小组,让他们在一定时间内自主去搜集资料,合作完成任务。不让他们充沛自由组合,这是考虑到同学还缺乏科学的自我认知和认知他人,让他们自由组合而不适当调配,可能就会发生分配不恰当而完成不好任务。二是在学习课文中,尽量让同学根据自身的感知来理解,但教师应适时制止和指导,不是让同学说得没完没了、不着边沿。
  2、重视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以求取得最佳效果。一是同学资源。课前准备请同学帮助搜集资料,可以更全面,同时也是给同学一个学习的机会。二是教学设备资源。充沛利用多媒体的生动直观效应,烘托渲染气氛,容易使同学入情入境,更有助于理解课文。三是教师资源。教师在其中注意做好服务者、引导者、组织者,如交给同学任务,规定时间结束后,老师须进行检查,提出意见,并加以整合。在协助理解课文的内容时,抑扬顿挫的语调迂回曲折,是很好的引导和示范。四是课文资源。课文大多没有标点,引导同学通过加标点来进一步理解体会课文,从而更好地朗读。这也是一个亮点。
  3、不严守规程,因生制宜。设计中不严格依照课文的书写次序分析教学,而是依据同学回答的先后相机教学。在设计教师的提问上,就略显一斑:如“再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觉得医护人员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师依同学回答板书:愤怒、冷静、信心、坚定、温柔、深情、高尚。)
《跳水》教学设计[陈 燕]
本课教材分析:
  《跳水》是第八单元“舟船”的第一篇课文,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文章记叙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跳水》中船长表示出的冷静、果断、机智,源自丰富的经验、超人的智慧,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展现了极大的人格魅力。课文按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划分为四段,整个故事始终在事物的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不只能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同学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有利于培养同学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置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激动。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示,体会船优点理问题的方法。
  2、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3、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同学查找列夫•托尔斯泰的有关资料。 2、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跳水吗?奥运会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竞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板书:跳水。)
  《跳水》是谁写的?你还知道什么?
  (同学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文学家。他一生中写了很多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复活》等等。)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谁跳水?为什么跳水?他在什么情况下跳的水?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等。)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自同学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
  3、再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熟读通顺。
  4、检查自学情况。交流字、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电脑课件,检查同学认读生字新词。
  (2)理解词语。
  在小组内说一说自身理解了哪些词,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把不理解意思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选择自身喜欢的方法理解,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做适当点拨。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朗读课文情况:指名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师生进行评议。
  2、同学读书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都有谁?用几个字说明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指导同学观察字形,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2、同学描红临写。
3、评议:
  (1)同学交换互评。看看临写的字和范字像不像,像的就用红笔把它圈起来,不像的字请你告诉他(她)哪儿不像,指导他(她)再写一遍。
  (2)师总结,褒扬红圈较多的同学。
五、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
  我们继续学习跳水,大家齐读课题。
  指名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考虑:还有什么问题不理解,同学读后提出来。
二、自主合作学习课文。
  1、课件出示考虑题: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18:19:00 | 只看该作者


  要求:(1)同学自身读书做批注笔记。 (2)小组内互相交流个人收获。 (3)在班上汇报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品读感悟,理解重点局部。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不但对课文做了细致的学习,而且还做了认真的讨论探究,这对我们学习文章有很大的协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尝读书的果实。
  同学品读课文中的段落,教师重点指导同学品读以下段落。
  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1)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身头上,爬上了桅杆,坐在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和爪子撕。(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
  (2)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水手们反而“笑的声音更大了”。孩子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引导: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丢面子了。)(我一定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夺回帽子,绝不能轻易廉价了它。)
  (3)猴子一边不时往上爬,一边回过头来逗孩子。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然后……扭着身子,龇着牙做着怪样。孩子气极了,……走上横木去取帽子。(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
  引导:区分“气急了”与“气极了”,体会孩子“气极了”的心情,也就是孩子走上桅杆顶端横木的原因。
  2、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1)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①从水手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②从“桅杆到挂帽子的横木的一头有一米多”、“摇摇晃晃”、“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脚底下就摇晃起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2)出示电脑课件,指导同学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直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
  引导: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吗?(万分危急、千钧一发、危在旦夕……)
  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
  3、看到这里紧张吗?你想救他吗?你想用什么方法救孩子?赶快想方法,时间可不等人啊!(让同学各抒己见。)(找海绵垫(床上被褥)、让水手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着、找直升飞机、让水手上去救孩子……)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逐个分析,看哪个方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掌握。
  4、这些方法实际上都不能行,那么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
  指名读课文第7自然段。说说船长为什么这样做?
  5、研究:假如孩子不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小组展开争辩。)
  从课文中找出根据,说明父亲不会开枪。
  6、“四十秒钟以后――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里互相矛盾吗?
  (四十秒钟非常短,可是时间珍贵,人们救人心切,已经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
四、总结全文。
  1、教师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2、学习课文后,你最佩服谁?佩服他什么?
  (这篇课文作者就是要告诉我们,遇事不要慌,不要束手无策,要想方法,用最好的方法解决。)
  3、此时此刻,你想对船长的儿子说些什么?
  (你做错了事,要敢于回头,不要怕他人笑话。
  你为了一顶帽子,差点失足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这不是勇敢,而是莽撞。你想过没有,万一失足,你会给亲人、朋友带来多么大的痛苦。
  你为了赢回一点儿面子,险些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今后做事一定要想想后果……)
五、拓展延伸。
  1、孩子被救上来以后,会说些什么?船长会说些什么?水手们又会说些什么?展开想象,说一说,再写下来。
  2、假如你当时也在船上,回到家,你向亲人讲述这件事后会怎样说?
六、作业设计:
  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预习《沙漠之舟》。
  教学反思:《跳水》一课情节起伏跌宕,同学乐于学习。出示课题后,引导同学从课题质疑入手,从情感上调动同学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学习课文。新课改重视读,重感悟,重体验。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促思。对于孩子处于危险那局部,引导同学专心地、投入感情地读书,随着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从而体会孩子的处境,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课上引导同学进行了充沛的讨论交流,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语言环境,进行想象和理解,从而使同学入情入境。在真切理解“情况危急”的基础上,体会到船长的机智、果断、了不起。在讨论想方法使孩子脱险一局部时,让同学自身想方法,真正引导同学深入学习课文,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体会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置问题的方法,学习船长遇事冷静冷静,机智果断的品质。
  2、抓住课文中人与猴子之间的联系,理清课文层次,练习给课文分段,复述课文内容。
  3、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质疑 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跳水
  2、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3、据同学回答,板书:谁?在哪里跳?为什么跳?怎么跳?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带着以上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从课文中能找到哪些答案?
  2、交流汇报。
三、理解课文 尝试分段
  1、课件播放课文的动画片,同学欣赏故事。
  2、同学欣赏后,提问:谁能用一个词形容看故事时的心情?据同学回答,板书:惊险
  3、故事中最惊险的局部在哪?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这一惊险场景?板书:5?D6
  4、指名朗读5?D6自然段,互相评议。
  5、此时的孩子站在最高的一根横木上,摇摇欲坠,情况十分危急!大家能用哪个词语来形容?(千钧一发、危在旦夕、万分危急……)
  6、故事写到这儿,就达到了?D?D高潮。板书:高潮
  7、这时,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所有人都迫切想知道什么?板书:怎么办?结果?
  8、怎么办?结果怎样?孩子得救了吗?是谁救了他?板书:船长
  9、你是从哪儿知道的?板书:7?D8
  10、谁自告奋勇把这一段读一遍?同学读。评议。
  11、孩子平安获救,你们的心情怎样?船上的人呢?在所有人当中,谁最高兴?为什么?
  12、当儿子转危为安,作为船长最想知道的是什么?谁能告诉他呢?(指名回答)13、13、哪几个自然段详细地描写事情发展的经过?板书:经过。请男生齐读2?D6自然段。
  14、猴子为什么会摘孩子的帽子呢?指名回答并板书:水手 取乐
  15、师指板书总结:因为水手拿猴子取乐,所以猴子放肆;因为猴子放肆,所以去摘孩子帽子;因为帽子被摘,所以孩子去追猴子;谁能接着老师的话,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将事情的过程介绍完整?(指名练说)板书:命令 得救
  16、从老师的板书,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个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请大家拿出笔来,就按这个顺序,在课文中把段落划分出来。
四、总结谈话 拓展延伸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身认真阅读,解决了心中的疑问;通过一起研讨,分清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了解故事发展过程的同时,顺利地给课文分了段。其实,给课文分段的方法还有很多,下课后,同学们还可以一起研讨其它的分段方法。
第二课时
一、体会情感&nb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18:19:00 | 只看该作者

p;评价人物
  1、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对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有了具体的了解,现在,老师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用“?D?D”划出描写孩子动作、表情和语言的词句,并用箭头图表示出孩子的心情变化过程。(指名上黑板画图)交流评议。
  2、文中除了孩子,还写了哪些人物?在这些人物中,你最佩服谁?为什么?
  3、跳水是不是最好的方法?你还可以想什么方法救孩子?
  船长真的会开枪吗?他为什么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这说明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板书:机智灵活 冷静果断
  4、文章对船长的描写只有寥寥几笔,仅仅两句而已,但却把一个冷静冷静,机智果断的船长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感觉真实又生动。这种对人物的描写手法,是我们在写作中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二、斟词酌句 指导朗读
  1、再次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句子或标点符号,用铅笔划记下来。并想一想好在哪里?
  2、交流汇报,指导朗读。同学发言,教师适时引导同学进行朗读。适时出示课文中的词句,指导同学朗读。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互相评议。
三、谈谈体会 续编故事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2、孩子得救了,而那只调皮的猴子还在桅杆的顶端,它会有怎样的结局呢?课后,请大家以《猴子的结局》为题给《跳水》写续篇。
板书设计:
file:///C:/DOCUME~1/LUCKYS~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png
总评:
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难点突出。《语文课程规范》指出:3-4年级的同学在阅读文章时,要达到的目标是: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身的阅读感受。这堂课根据此目标设置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掌握住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学习,基本达到了这一教学目标。
  二、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同学的主体地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了和谐与统一。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同学。在这堂课中,同学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沛的体现,教师的引导恰到好处,较完美地处置了教师与同学的关系,达到了和谐、统一。这也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三、课堂气氛活跃,发言面广,充沛体现了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整堂课教师设计的问题较有层次,充沛调动了全体同学的参与积极性,教师教得轻松,同学学得愉快,达到了水到渠成。
  四、巧妙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及探索的欲望。这节课,教师准备了《跳水》的故事动画短片,供同学欣赏,设计了多个层次的问题,供同学考虑,把同学引入到故事发生的现场,给同学身临其境的感觉,同学自然兴趣盎然。
同时,教师还注重同学的发散性思维,逻辑性思维,训练较为到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有的问题提得较为零碎,要是能进行一下整合,会显得更有条理。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陈 燕]
本课教材分析:
  《沙漠之舟》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说明文,课文以“沙漠之舟”为题,着重介绍了骆驼适应沙漠生活以及它如何协助人们穿越沙漠,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依照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第一自然段):讲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原因,在介绍骆驼适应环境的独特身体特点的过程中,也展示出沙漠广阔无垠、干旱炎热、缺少水草、风大沙烫、沙地松软的特点。第二层次(第二至四自然段):介绍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三个自然段从骆驼能给人们带路、指引方向,预报大风和能驮东西,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这三方面介绍骆驼在沙漠中的重要作用。也正因为这三方面人们才会把它看作渡过沙漠之海的航船,称它为“沙漠之舟”。课文的两局部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因为骆驼适应沙漠的恶劣环境,能在沙漠环境中疏通无阻,所以才干给人引路,预报大风,驮运物品,才干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沙漠之舟”。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2、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资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3、能将课后资料进行修改,插入课文相关段落,完善和补充课文内容。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培养同学爱动物的情感,增强维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资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2、理解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教学准备:
  1、同学查找有关描写骆驼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相关资料。 2、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板书课题)提问:“舟”是什么意思?(船)船在哪里航行?(江、河、湖、海)
  沙漠里有船吗?(没有)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骆驼)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自由读课文,自同学字新词。
  2、采用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解释文中生字新词。
  3、教师出示词语,检查同学认读。
  滚热的沙子 松软的沙子 陷进沙子里 宽广无边的沙漠
  刮起卷着沙子的旋风 大风卷着沙粒飞滚 移来整座沙丘
  说一说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描写沙漠的。)
  请你根据自身对沙漠的了解,用上这些词语为大家描述一下沙漠的情景。
  出示课件,感受沙漠,同学可以边看边说。
  4、引导同学选择自身喜欢的段落再次朗读,读到自身满意为止。
三、深入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1、骆驼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活?
  (1)同学自学。
  ①分组学习,在书中找出相关词句,画出来。
  ②边读边讨论:骆驼身体各局部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跟骆驼在沙漠里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③填表
  特殊生理构造 适合沙漠生活 成为交通工具
  身高、脖子长 望到很远的地方
  嗅觉灵敏     找水源、避旋风
  鼻子能张能闭 沙尘难以侵入 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
  腿上有胼胝     不会烫伤
  脚掌宽厚、脚趾分开 不会陷入沙子里
  背上有驼峰     贮存养料
  (2)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同学展示自身所填的表格。
  用“由于……因此”、“因为……所以”、或“是因为”等词语将句子连起来。
  例如:由于骆驼腿上有胼胝,因此不会被滚热的沙子烫伤。
  (3)同学补充介绍查找到的有关骆驼的资料。
  (4)指导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
  (5)讨论:骆驼身上的这些特点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从上到下,从头到脚的顺序)
  (6)小结:这一段除了第一句外,其他的句子有一个一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18:19:00 | 只看该作者

的特点:前半句介绍特点,后半句说明作用。
  2、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1)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先读读课文2、3、4自然段,然后讨论,找出答案。看哪个小组又快又对。交流前提示:将骆驼的特殊身手和骆驼的特点相结合进行交流。
  (2)同学交流。
  (骆驼身体高,脖子长,能望到很远的地方,能够为旅行的人带路;骆驼嗅觉灵敏,人们可以用它来预报气象;骆驼有宽厚的脚掌,腿上有胼胝,背上有驼峰,人们可以利用它做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所以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3)考虑:沙漠和大海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大海和沙漠都是“宽广无边”茫茫一片;大海波涛起伏,沙漠里“到处是高高低低的沙丘”;海上的风浪很大,沙漠里的大风“很可怕”,经常“卷着沙粒飞滚”。)
骆驼和船相似的地方?(船是海上重要的交通工具,骆驼是沙漠里的重要交通工具。)
  (4)指导朗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说明文,以“沙漠之舟”为题,着重介绍了骆驼的生理特点和特殊的身手及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作者抓住骆驼的特点,按顺序进行介绍,写得生动具体,有条有理。今后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尝试这种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同学朗读课文,读后进行评议。
  2、“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写它是“沙漠之舟”的?
  (一是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原因,二是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二、扩展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二:尝试把下面的资料做适当修改,插入课文。
  1、指名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
  (1)了解写作特点。
  第一自然段是“总――分”结构,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
  (2)了解内容之间的联系。
  通过研究、讨论,知道骆驼独特的身体特点是适应沙漠生活的必备条件;沙漠独特的环境也为骆驼身体特点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2、让同学根据课后练习二的提示,修改所给的资料,插入课文第一段。
  3、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协助。
  4、指名同学汇报交流。(及时肯定优点,并根据同学情况进行点拨。)
三、指导同学书写本课的生字。
  1、引导同学认真观察生字,比较“趾、脂、胝”的音形义,提醒同学注意“嗅”字的写法:不要丢了“大”上的点。
  2、同学描红临写。
  3、教师进行巡视,及时反馈同学书写情况,指出优缺点,进行强化练习。
  4、欣赏佳作,教师进行讲评。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同学带着问题,自身去读懂课文,获得知识。凡是同学能读懂的,都让同学自身去读,并将读懂的内容大胆地说出来,以培养同学学习的自信心。每一次读,都提出明确的要求,引导同学主动探索、理解,教师起好点拨作用。同时,引导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充沛利用课外资源补充课内有限的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注重了对同学自主合作能力的培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交流自身的认识,这样不只使同学在获得知识上有选择性,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沙漠之舟》补充资料:
  骆驼耐饥耐渴、性情温顺、不畏风沙、善走沙漠,被世界公认为沙漠之舟,是沙漠地区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骆驼有单峰、双峰两种。我国所产的骆驼是双峰驼,身高2米,重约450公斤,寿命可达35―40岁。骆驼原为野生,四千多年前被驯化,现野生骆驼在世界上几乎已绝迹,仅在我国内蒙古西部、新疆戈壁和甘肃北部人迹稀少的地方还能发现,被列为国家一级维护动物。
  沙漠环境恶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很大,水源植物稀少。骆驼长期在沙漠生活,身体机能具有一系列的适应能力。它的眼有两排又长又浓的睫毛,耳壳内有密生的耳毛,鼻孔内有挡风瓣膜,可以阻拦风沙的侵袭。它的足底有约0.5厘米厚的肉垫,可耐受沙漠70―80℃的高温或冬季的严寒,骆驼全身披有约10厘米长的褐色绒毛,冬天可以用来抗寒,夏季在绒毛与皮肤间形成降温的间隙,能防止高温辐射热。
  骆驼有惊人的耐力,在气温50℃、失水达体重的30%时,还能20天不饮水;它还能负重200公斤以每天75公里的速度连行4天。骆驼的驼蜂是用来贮存脂肪的,最多时能盛50公斤脂肪,约占体重的1/5。骆驼的胃和肌肉能贮存一定量的水,它的第一个胃一次可贮水近百公斤。因而,在一时找不到食物和水的情况下,它可以动用贮存的脂肪和水维持生命。另外,骆驼的嗅觉特别灵敏,能在3里内辨察和感觉到远处的水源,在茫茫的沙漠里,这个身手可谓至关重要。
  野骆驼生活于极端干旱的戈壁滩和沙漠之中,那里人迹渺无,动植物极其稀少。由于无水,天敌(狼、猞猁、豹等)也无法生存。自卫能力不强的野骆驼,为了避开天敌的侵害,凭着独特的生理机能,选择了穷山恶水栖居,生息繁衍后代。初生的小骆驼很快就能站起行走,随其父母漫步沙漠。
  为了获取美妙的食物,野骆驼有时也悄悄来到沙漠中的绿洲,那里水草肥沃,食物丰富,但是这要冒着生命危验,因为那里也正是恶狼出没的地方。动物学家曾记录了一场野骆驼与恶狼之间的生死格斗:
  七月份的一天,一头公驼离开了戈壁区来到水草地,被恶狼发现,狼向公驼扑去。机警的公驼顺来路向戈壁深处逃去,恶狼死追不放。追过30公里以后,野骆驼已无影无踪了。恶狼还不甘心,顺着蹄印寻找,追到40公里时才大失所望,只好无精打采地返回。这时,烈日当头,热风烧灼,气温高达50℃,戈壁滩连一滴水也没有,狼在返回途中干渴而死。公驼凭着善跑的身手,解脱了天敌的追击,终于返回平安的戈壁腹地。
  骆驼祖祖辈辈和沙漠打交道,练就一身适于在沙漠中生活的身手。
  一只骆驼能驮200公斤的货物,每天走40公里,能够在沙漠中连续走三天。空身时,每小时可跑15公里,连续18小时不停。所以,人们用“沙漠之舟”称誉它。
  在沙漠里行进,有时狂风四起,黄沙滚滚,天昏地暗。这时候,骆驼从容不迫地卧倒,闭上眼睛,浓密的长睫毛,就像一层厚帘子,挡住风沙,维护了眼睛。等大风沙过去了,再站起来,抖掉身上的沙子,不声不响地继续前进。
  夏天,骄阳似火,在沙漠里行进就像走在热锅上一样,寸步难行。然而,骆驼却一点也不在乎。因为它的脚底长着一层厚厚的角质垫,好像一只特制的靴子,一点也不怕烫。
  茫茫沙海,水源奇缺,草木难生。然而,骆驼在这样的环境里,却能十天半月不吃也不喝。它身上一层厚厚的毛能抵挡太阳光的直射。它很少出汗,也几乎不撒尿。另外,它的胃分为三室,前两室和有众多的“水囊”,有贮水防旱的功能。
《太阳的话》教学设计[孙爱梅 孙丰华]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太阳人的语言与思想,展示了太阳渴望走进小屋,打开人们关闭的心灵,让人们享受亮光、温暖、花束、香气和露水,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信念。同学对本课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能不容易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注意引导,以自身的激情煽起同学学习的热情。
学情分析:
  自使用北师大版教材以来,同学接触优美的诗歌型课文逐渐增多,同学对此类课文非常喜欢,拿到课文,都会情不自禁的大声朗读,并且也已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习本文,应抓住同学这一能力,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同学读,引导他们在读中悟,从而达到本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方法:
  让同学通过默读、朗读、诵读等多种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出太阳给人们美好的事物,让人们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身体到内心,切身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唤起人们珍视生命,追求光明,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会写3个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18:19:00 | 只看该作者

字。
  2、抓住关键词语,指导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太阳渴望唤醒人们,敲开人们心灵的急切心情,激发同学热爱太阳、热爱生活的情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课件出示动画)同学们,太阳公公正在笑眯眯的和我们打招呼呢!谁来猜猜它在说什么呢?这节课我们要把太阳公公请到身边,听听太阳的话。(板书:太阳的话)
二、逐层读文,整体感知
  1、第一遍读文,要求:速度慢,解决生字,读好每句话。
  2、第二遍读文,要求:在认字基础上,加快速度,读顺每句话。
  3、第三遍读文,要求:大声朗读课文,力争达到通顺、流利的效果。
  4、第四遍读文,要求:默读考虑,通过读文,自身知道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环节采用逐层深入读文的方法,旨在引导同学通过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体掌握课文内容。]
三、再读诗歌,体味情感
  1、指名朗读,标画出自身最想读的词句,并把自身的感受写在旁边,互相交流。
  2、引导同学抓关键词句,汇报读文收获。
  根据同学汇报相机给予感情读文的指导,重点指导以下几句话的朗读:
  (1)“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
  同学们,请大家闭上眼睛,稍作静息。
  相机用非常温和、轻柔的语气读儿歌引导:
  “太阳太阳起得早,急急忙忙把门敲,快快起床炼身体,外面风景多美好。”
  同学们,太阳公公敲门叫醒每一个睡懒觉的人时,心情怎么样?带着你体会到的心情读好这句话。(引导生读出急切的语气,体会太阳渴望快步进入小屋的感情。)
  (2)“快起来,快起来,快从枕头上抬起头来,睁开你的被睫毛盖住的眼。”(引导生联系实际,模仿早上妈妈叫自身起床的情景。)
  带着此时的这种语气与体会到的心情读好这句话。(引导生语速由慢到快,由缓到急,读出急切心情。)
  (3)“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温暖和露水,洒满你们心的空间。”(引导生先读,并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同学们,太阳无私的把花束、香气、亮光、温暖和露水送给人们,让人们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身体到内心,切身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唤起人们珍视生命,追求光明,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太阳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着我们大家。来,带着你现在的体会再读这句话。(引导生语气加重,体味到太阳的无私奉献精神。)
  听过《爱的奉献》这首歌吗?师即兴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相机指导行为:做一个无私奉献有爱心的人。
  (4)带着对课文的理解,感情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立足于同学的主体发展,在同学读熟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段落的重点词语、句子,让同学在自读、自悟中体会文章的内涵,将自身对文章的理解,通过感情读的方式出现出来。]
四、诵读诗歌,情感升华
  太阳――这个温暖的使者,把无限的光明无私的奉献给人类,使得我们不得不对太阳肃然起敬,我们应该怎样来表达对太阳的感激之情呢?让我们举行一次朗诵竞赛,作为礼物送给太阳吧!
  1、师生齐朗诵。
  2、在教室里选择合适位置,施展自身的扮演才气,加上动作,感情练读课文。
  3、生朗诵展示,全体同学担任评委,给予评议。
  4、师配乐感情朗诵,达到情感的升华。
  5、竞赛背诵诗歌。
  [设计意图:入情入境的诵读,使同学真正进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以朗读竞赛的方法,让同学在充沛阅读的基础上,体验感受,放飞想象。]
五、谈收获,记感受
  同学们,学了本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与感受?请用几句话总结出来,记在课本上。
  [设计意图:记随笔,是我们每学一篇新课文的必备环节,同学能通过记随笔这一环节,再次将思路回归到课文整体上,进一步从整体上感悟课文内容,深化学文后的情感。同时,记随笔也是培养同学良好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方法。]
六、拓展延伸,情感深化
  太阳是光明、温暖的使者,让我们用“您”称谓太阳,写一首赞美太阳的小诗,下节课,我们将以此为主题举办一期“赛诗会”。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同学想象力和发明潜能。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激发同学灵感,放飞同学想象,发散同学思维。]
  
file:///C:/DOCUME~1/LUCKYS~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png
教学反思:
  本堂课教学是在同学对诗歌型文章非常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同学感情读文,使同学通过读文,能够生发自身的想法和感受。我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同学,使他们能够有充分的时间,潜心阅读,在读中考虑,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完成情感的深化和思想的升华。随之又以“朗诵会”和“小练笔”的方式,引导他们进行交流与展示,从而使同学得以一起进步,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同学们的浓厚兴趣和出色表示证明本堂课教学比较胜利。
总评:
  这是一首富有童真童趣的抒情诗。不难看出:设计者是想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孩子们自然的走进文本,感受太阳的急切心情,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完成“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这一教学重点。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落实了课标精神,设计出了层次,落实了“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情感”的教学目标。特别是“选择合适的位置,自由放松的读”的环节设计,培养同学的个性化阅读行为,使他们在自由阅读中感受、体验和理解,真正体现了同学独立个性的施展,既使同学获得了一种真实的情感体验,又激发了同学的创作灵感。不难想象,孩子们当堂的“随笔”肯定是情感的迸发,心灵的碰撞;本单元的“笔下生花”也一定会绚烂芬芳。
一首拟人化的诗歌,在设计者的精心设计中,孩子们会敞亮自身的心灵之窗,吸纳太阳带来的馨香,以丰满的激情,珍视生命,热爱生活,与诗人的情感发生共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王艳梅]
本课教材分析:
  《海上日出》是四年级下册第9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课文第一局部(第1自然段)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地点。第二局部(第2、3自然段)写了“我”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第三局部(第4、5自然段)写了“我”在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第四局部(第6自然段)用反问的句式总括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第二、三局部,描写了晴天里和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以这两局部为主,培养同学写小标题。
同学状况分析:
  同学已初步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和文中的词语,查找了巴金的资料,对《海行杂记》有了了解。多数同学去海边看过日出,对这篇课文觉得很亲切,很有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同学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二、三局部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3、练习给课文段落加小标题。
教学准备:课件(有关海上日出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海上日出》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75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18:19:00 | 只看该作者

,快速地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说说你的感受。(同学读课文)
  谁来说说自身的感受?(生自由发言:我觉得课文写的非常美;我觉得巴金的文章语言很生动;这篇文章用了很多的动词,把太阳怎么升起来写得栩栩如生,像亲眼看到一样……。)
  (褒扬同学读书认真,说得很好。)能不能把你说的这局部内容从文中找出来,读给大家听。(读第3自然段)
  2、通过他的读,你了解到了什么?(生:我从他的读中感受到晴天时海上日出的情景。)
  文中还有哪个自然段也写了晴天日出时的情景,自身找一找,读一读。
  谁来读给大家听。(同学读第2自然段)
  3、你读书很认真,这两个自然段是写晴天时海上日出的。请你们把这两个自然段一起默读一遍,把描写太阳升起来时的动作,颜色变化的词找出来,做个标注,谈谈你的感受。
  (同学自学,老师巡视。及时解决问题,鼓励同学。褒扬同学能按课文的顺序进行学习。)
  下面我们来汇报学习的情况。
  (1)我们在汇报时,尽量依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来说。
  同学汇报:
  ①我喜欢写太阳快升起来的情景,“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转眼间”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速度很快,“慢慢地”“加强”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变化。
  ②我想说说作者为什么目不转睛地望着,作者天天看日出,知道这时候太阳马上要出来了。
  ③“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我觉得这句话写得很好,觉得太阳特别可爱。
  师:你能读出太阳的可爱吗?(同学读句子。评议。)
  我有个问题,为什么用“果然”一词,不用行不行?(大家讨论、争议,各抒己见。)
  师归纳:“果然”一词用得很合适,它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说知道太阳要从那里出来了,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
  师:同学们很用心地读了课文,才有这些见解。我们继续往下看,太阳是怎样一点一点升起来的。
  ④“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突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负着重荷”“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突破了”“跳出了”这些词语很形象,把太阳拟人化了。板书:负着重荷 一步一步 跳出海面
  师:你来读读这几句话吧!(课件:图片)
  师:怎样读好太阳升起来的这段话呢?同桌互相说说哪些词语要读得抑扬顿挫,试着读一读。(同桌互相读)指导读。
  ⑤“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这句话写太阳升起来了,  “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写出了太阳的强光。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这正是天晴时海上日出的景色。我们刚才用了在文中找重点词句体会的方式学习了课文。当太阳走进云堆里时又是什么情景呢?继续往下看。请大家自身默读第4、5自然段。用概括的词把这两段话的内容说出来。
  同学自学,小组讨论,同学发言。(1)走进云堆。 (2)冲出重围。
  (板书:走进云堆 冲出重围)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2)体会“这不正是伟大的奇观吗?”
  4、读全文,听音乐。
  5、这样一篇语言精美的文章我们学完了,巴金的作品还有很多,同学们课下去读一读。
板书: 海上日出
负着重荷 走进云堆
晴天时 一步一步 有云时
跳出海面 冲出重围
伟大的奇观
  总评:本课的设计层次清楚。以同学为主体,布置了教学环节。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重点是体会作者在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的日出景色。文章语句优美,是同学朗读、体会、积累的好资料。学习课文时,老师布置同学自学(体会、朗读语句),主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悟,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这一学习活动的布置,培养了同学自学的能力,品词品句的能力。语文的学习就是让同学学习语言,理解运用语言。同学只有在细细的品味中才干体会出语言的妙处。这样进行教学与课标的精神是相符合的。这节课以同学为主,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充沛自学、交流,谈自身对文章的理解。本课在教学时,虽然注重培养同学感悟语言,但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让语文课更有趣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日出的全过程。难点:理解全过程的词句,体会日出过程变化。
教具准备:课件1:重点语句的幻灯片。课件2:日出的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
  1、导语: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有许多令人怦然心动的自然景观,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丽的。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巴金,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2、谁看到过海上日出?是什么样的?当时心情怎样?
  [联系同学生活感受与作者发生共鸣,便于理解课文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18:20:00 | 只看该作者

、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巴金,著名作家,原名李芾(fú)甘。1904―2005年。四川成都人。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船赴巴黎留学,他把旅程见闻整理成《海行杂记》 39篇,《海上日出》是第23篇。除了擅长小说、戏剧的创作,在散文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巴金先生的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海上日出》。
  (板书课题: 海上日出)
三、朗读课文,畅谈感受。
  1、指名朗读课文。
  讨论:文章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2、自由朗读课文。
  考虑:读了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
  3、文中的哪一句话概括了我们的一起感受。(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奇观”是什么意思?
  课件出示: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这是伟大的奇观。
  读读两句话。考虑:这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句子的比较,使同学对反问句有了感性的认识。]
四、品读课文,美读展示。
  为什么称之为“伟大的奇观”?
  画画自身喜欢的句子,读读自身感受最深的句子,谈谈自身的读书体会。说说自身理解句意的方法。(小组内汇报。)
  集体交流:
  重点理解:课件出示
  1、“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1)为什么觉得“太阳好像负着重荷?”
  (2)为什么是“一步一步慢慢地”请你联系生活中见到的日出情景再联系上下文想想。
  引导同学体会太阳上升时,给人的一步一步的感觉。
  (3)看录像,谈感受。
  [多媒体的使用,给同学以直观的形象,便于同学对文章所描述的景象的了解掌握。]
  (4)读出自身的理解。(个人展示)
  2、“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绚烂的亮光。”
  (1)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2)你愿意跟谁比一比读这一句话。(赛读)
  3、比较带点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2)“太阳在黑云里放谢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
  (3)“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4)“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意思相近词语的区分,加深了对文章的准确理解。]
  4、指导朗读
  了解了海上日出的壮美与绮丽,想像一下作者看到太阳跃出海面时该是怎样的心情呢?我们该怎样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同学练读(配乐) 读读自身最喜欢的段落。 指名展示,他人评价。
  [评读可以有效地提高同学的理解能力,口表能力,听读能力。]
  5、齐读最后一段。
五、指导背诵、积累文字
  1、说说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
  (抓重点词语,把要背的内容串连起来;先局部,后整体,一段一段背诵。)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背诵自身喜欢的片段。
  教学反思:由于这是一篇散文,在讲授的过程中,我重点通过“品读”来代替文章的讲解。自由读、赛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目的是培养同学的朗读能力,教会同学如何朗读一篇文章的方法。课堂中,我先指名试着读一读课文中的某些段落,接着是同学自由朗读课文,再布置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合作朗读相互找优劣,并推荐其中读得好的范读,整堂课同学自读有自由的读,有尝试的读,有合作的读,有在音乐配合下有语气的读。“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堂上没有烦琐的分析,而是通过读让同学去品味作品语言的优美,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同学在课堂上积极踊跃,每一名同学都抢着读,学习氛围既轻松又热烈。“以读代讲”打破了以往“教师问,同学答”的陈腐教学思想,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太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3、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倍、庄稼、野兽、凝结、埋、炭、水滴、钢铁、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等词语。
  4、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教具准备: 1、识字课件。 2、有关太阳的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知道你们特别喜欢看动画片。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后弈射日》)
  [从同学的喜好入手,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2、同学们,这个动画片讲了什么事?谁来说说。
  3、天上的太阳到底能不能被射下来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说明太阳的课文。(板书:太阳)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现在请同学们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圈出自身不会的字。
  2、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长组织本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不会的生字,互教互学。
  (2)小组成员都不会的生字可以一起查字典学习。
  (3)小组成员接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以小组为单位学习交流,培养了同学合作的能力,为每一名同学提供了展示的机会。]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
  4、出示生字课件,同学读熟巩固。
  5、重点指导以下字的写法“嫁、兽、蔬、滴、凝、菌”
  (1)观察字形,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2)生写字,同桌互评。(3)写字交流展示。
三、再读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
  1、读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同学自由发言。(板书:远 大 热)
  3、读读自身感受最深的句子。
  4、互相交流读书体会。
四、作业:
  1、向家长介绍太阳的特点。
  2、搜集有关太阳及太阳与人类关系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影像导入,激发兴趣。
  1、早晨,当红通通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把它那金灿灿的光芒洒向大地的时候,你可曾想过,是太阳给我们带来了这个可爱的世界。(播放太阳升起的录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太阳。
  2、质疑梳疑:
  太阳是怎样一个星球?
  太阳与我们有着怎样的关系?
  [鼓励同学大胆质疑, 让同学学习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抓词理解,品读课文。
  1、讨论: 太阳是怎样的一个星球?
  (1)根据同学选择来学习
  ①远:重点词句:三万万里远
  日夜不停的走 走三千五百年;坐飞机 飞二十几年;从地球上看只有盘子那么大。
  ②大:重点词句:大得很 一百三十万个地球 抵得上
  ③热:重点词句:大火球 很高
  外表 六千度 钢铁碰到变成气 中心温度估计是外表温度三千倍
  (看课件体会理解“热”引导同学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从同学感兴趣的内容入手,以学定教,充沛体现同学的主体性。]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3)在你读出的这些句子中,有什么发现?(引导生体会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4)用你的朗读来再现一下太阳的特点吧!
  2、太阳离我们那么远,那么大,还那么热,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讨论:太阳与我们有着怎样的关系?
  (1)同学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08: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