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数学课程标准》“重视已有经验”的理念及学情实际,本节课的教学在设计上关注了以下两方面: 1.激活原有的知识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复习、引导、观察画面等活动引出学习对象,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使学生认识数轴,并能把正、负数和直线上的点对应起来,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正、负数的意义。 2.构建完整的认知结构。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结构的逐步形成和趋于完善是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本节课的教学结合生活情境,以树为起点,通过相反意义的量与正、负数建立联系。在直线与情境图的对比中让学生明白起点可以用0表示,0右边的数可以用正数表示,0左边的数可以用负数表示,从而在学生头脑中构建出完整的直观模型,更容易掌握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回顾。 师:我们学过在直线上表示哪些数? (学过在直线上表示整数、分数、小数) 2.设疑引新。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在直线上表示出来的正数,你们能在直线上表示负数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在直线上表示负数。(板书课题:在直线上表示数)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唤醒学生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数的经验,为学习在直线上表示负数打下基础。 ⊙探究新知 1.教学例3。(学习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1)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 师: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 (学生讨论后汇报:先画一条直线,在中间画一棵大树作为起点;再确定方向,如大树的左边为西,右边为东;最后确定距离,如一个单位长度为1米) 师:怎样用数来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 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2)观察直线,思考: ①直线上的点到起点0的距离与该点所对应的数有怎样的关系? ②直线上的点到起点0的距离与数的正、负号有关吗? (3)尝试在直线上表示小数。 师:在直线上表示1.5和-1.5,如果从起点分别到这两处,应该怎样运动?
(1.5是正数,在起点的右边,从起点到1.5处,需要向右运动1格半;-1.5是负数,在起点的左边,从起点到-1.5处,需要向左运动1格半) 2.总结。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在直线上可以用正数和负数表示距离和相反的方向,正数都在0的右边,负数都在0的左边。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直线上表示出负数,使学生对正、负数的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