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音乐学科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孩子们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也逐渐适应了老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她们快乐轻松学习是我的宗旨,偶尔遇上孩子调皮时我给予更多的是提醒和改正的机会。这学期我在每一节课学新歌之前都让孩子们对上节课歌曲进行复习,让他们习惯每次都背歌词演唱,有时也用编动作加表演形式帮助孩子记歌词。为了进一步较全面、详细地了解学生在本学期的进步与问题,我从平时、期末两大部分,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相结合,对每个学生进行了音乐检测。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以音乐演唱技能、表现力和平时学习音乐的态度为主进行检测,对知识性的内容,则作为辅助性的了解进行。 从检测后发现,总体上是有所提高的,但从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从平时的检测情况看,多数同学已养成了较好的态度和习惯。其中,还有不少学生书上有老师发的“鼓励贴”,说明平时在音乐课堂的表现比较突出,参与的面较广。第二,从歌曲演唱情况看,多数同学在歌曲的演唱方面有了提高:有的音准能力有所增强,有的学会了带着表情、感情和动作演唱、表演,还有一些平时看来表现并不突出的同学演唱的很棒。另外,还有一些意外收获:有的学会了为他人打节奏,有的学会了静静地倾听…… 总之,考试中我们进一步发现和了解了学生的优点和出现的问题,这为我校今后对音乐教学的研究和对学生的指导,指明了方向。 7.校本学科 本学期初,我校校本学科在教师全员参与、分析反思的基础上,我们吸收借鉴了兄弟学校的管理经验,在本学期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在学校教导处的统一管理下,我们共开设了《我爱阅读》、《兰亭书社》、《花样跳绳》、《dream high》、《七彩童年》等课程,学校采用1—2年级师生共读、3—6年级学生走班上课的形式,每周五下午为校本学科师生活动时间,各课程班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但存在问题却不容忽视,如:指导教师缺乏接受系统培训,缺乏具体指导和行为规范;活动实施流于形式,其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在实践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能力,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与体验等方面的目标难以达成。 要真正落实活动课程,提高课程给师生带来的幸福指数,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作为学校,要在认真落实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尽快建立与活动课程相适应的保障制度,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团队,开发适合我校可持续性发展的特色课程。 8.综合实践活动学科 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选择了“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和家人,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生活。学生通过交流,与同学们分享劳动成果,在交流、汇报中学会了赞美,学会了欣赏,学会了理解,获得了知识。同时努力号召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自我发展和合作精神意识。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取得一定的成绩。如: 在与美术学科密切配合中,开展了家乡传统的剪纸、折纸活动,有两折的喜字、灯笼、春;三折的小草纹样、树叶纹样;五折的五角星、菊花;六折的玫瑰、窗花;八折的房子、蜗牛、栅栏五年级的手工折纸菠萝等。 在与语文学科的密切配合中,开展读书乐,组成小组读书会,组织故事会,展示学生的才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更喜爱文学知识,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为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构建校园文化、熏陶文学人才起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调查家乡樱桃树的发展,生长过程和取得的成就等,希望通过这个调查活动,学生对于自己家乡的特色产业就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还有调查自己家周围的四季常青树大叶女贞,这些学生都比较容易进行,做得非常好,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指导教师缺乏接受系统培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把握不准,导致指导学生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有的以学科课程的实施方式在教室“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的则放任自由,缺乏具体指导和行为规范。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流于形式,其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在实践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能力,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与体验等方面的目标难以达成。 9.心理健康学科 依据学期初制定的评价方案,我校对1—6年级学生进行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心理学科的学业评价,现对我校心理学科的学生学业质量评价分析如下: 本次评价分为三大块,过程性评价占20%,活动性评价占40%,终结性评价占40%,涉及了心理学科的各个项目。在本次评价中,我们突出了知识与能力的整合,注重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评价,我们发现: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的敏感时期,有些学生心理浮躁、敏感;教师对于心理学科不够重视,导致学生态度散漫导致家长不能很好的配合老师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 今后努力的方向就是如何更好制作课题,设计教案,搜索典型案例,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才能贴合小学毕业生的心理,缓解学生考试压力,正视自己,从而发现学生的不良心理,纠正学生、引导学生走向心理健康的良好循环之中,怀着愉快的心理顺利完成小升初阶段。 10.信息技术学科 本校共有三个班级(四、五、六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整体来讲大多数同学在学习中,他们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但是个别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 通过本期平时日常教学情况的分析,我认为主要有以下问题的存在: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堂听讲不认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较差。如不会基本字符输入、鼠标操作等;两极分化情况严重。 11.少先队活动课 少先队课程主要通过日常言行观察记录、学生课堂表现、小组学习、档案袋、有形成果、学习感悟、少先队活动等方式进行评价,从本学期的活动情况来看,我校六中队活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今后应充分发挥队会课的活动作用,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使少先队员在活动中增强集体荣誉感,提升自我,创设良好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 二、 问题认定 (一)教师懈怠、责任心不强,导致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师个人的专业技能、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以及敬业精神都存在着差异,学校工作开展的不够深入,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学生在学习方式方法、受家庭教育程度、学习生活习惯、爱好品质、学习基础、兴趣态度等方面参差不齐,为教育增加了难度。 (三)因为老师们对评价作用的不重视,最关键的是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一旦遇到评价学生方面的问题,多数表现为面面相觑,既不愿深入理解剖析,也不愿主动改变和创新,较为被动,只等学校给出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案来,或是简单搬弄别人的做法经验。例如,此次的学科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过程评价,模式就较为单一。 (四)教导处的工作需得到学校上下级的充分支持,教师队伍老龄化和代课教师的新生力量给工作带来了“你逼急了我就给你,好坏先不论”的两难局面。 (五)教师教科研意识淡薄,使教研活动较为低效,学科教学中的理念未能够一一落实。 三、原因分析 (一)教师工作消极应付 教育是一件良心活,教师的师德师风和职业责任感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都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学校要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建立在学校的制度保障、老师的个人修养等方面的。 (二)个别班级班风学风不好 每个班级中,能够自动自发参与到学习中的学生人数非常少,有部分学生需要老师的督促才能够完成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需要老师再三督促,各项学习活动都显示滞后。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与教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有关,日常观察可知,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机会和时间很少,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不出,他们体验不到自己通过努力尝试解决问题的成功感觉,感受不到个人存在于教室的价值,学习兴趣也就不浓了。 (三)老师的教还不够细致、具体,没有对学科内的知识点进行注意检测过关。 (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前预习、复习、课堂倾听、小组合作等学习中,方法还有待提高。 (五)教育监督力度不够。平时,某些学生的课堂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不能积极完成都是导致测试成绩不理想的最大原因,而这些工作如果有了家长的足够重视,相信一定会效果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