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引导学生解决减法问题。 (1)引导学生解决第二个问题。(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列式:2000-1000) (2)学生组内讨论交流,汇报算法。 预设 生1:因为2个千减去1个千是1个千,也就是1000,所以2000-1000=1000。
生2:因为2-1=1,所以2000-1000=1000。 生3:借助计数器来拨数,最后得出2000-1000=1000。 生4:因为1000+1000=2000,所以2000-1000=1000。
5.巩固练习。 200+400= 600-400= 3000+6000= 9000-3000= 指名回答,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二)探究整百、整千数进(退)位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95页例12。
80+50= 130-50= 2.学生尝试解答。 3.交流算法。 预设 生1:因为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也就是130,所以80+50=130。 生2:因为8+5=13,所以80+50=130。
生3:因为13个十减去5个十是8个十,也就是80,所以130-50=80。 生4:因为13-5=8,所以130-50=80。 生5:因为50+80=130,所以130-50=80。
4.算法优化: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算? 5.巩固练习。 70+50= 120-50= 800+900= 1700-900= 指名回答,重点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算法。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现这些题中都是用几个千加减几个千,或者用几个百加减几个百、几个十加减几个十,这说明只有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6.比较算式,总结算法。 (1)引导学生比较:例12中的算式与例11中的算式在口算时有什么不同?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汇报。 明确:例12是进位和退位的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这样的算式都可以转化为20以内的加减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把旧知迁移到新知,自主探究出计算方法,并使学生在经历计算过程的同时,通过比较、讨论交流不同算法,进一步加深对算法的理解,从而掌握算法。 ⊙动手动脑,巩固新知 1.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800+400= 3000+4000= 70+80= 1200-500= 9000-5000= 1500-1000=
2.算一算。 670-600= 670-60= 4000+200= 4000+2000= 1800+2000= 1800+200= 700-500= 700-50=
3.完成教材96页“做一做”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练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尤其是最后一个练习,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