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数学课程标准》中问题解决的总体目标是“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在分析题意的过程中,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有效信息,同时根据题意选择合理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设计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获取信息,知道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由这个问题你想到了什么”,培养学生从问题入手,选择有效信息的能力,即让学生在分析题意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分析法分析问题。 2.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让学生按“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动脑,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建构。在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作铺垫。 |
| |
|
| | | |
| 1.引导学生动手摆一摆。 (1)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 (2)10根小棒,每5根分成一份。 2.引入新课。 | 1.按教师提出的操作要求,动手分一分,摆一摆。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1.口答。 4×6= 5×7= 6×3= 8×7= 35÷5= 18÷3= 42÷6= 24÷6= |
| 1.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交流信息。 2.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 3.组织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算法。 5.引导学生回顾解题思路。 6.组织学生比较、讨论两种方法的异同,优化算法。 7.引导学生进行检验。 8.组织学生整理解决问题的步骤。 | 1.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数学信息。 2.要求出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就必须知道一个地球仪的价钱。 3.思考、交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4.汇报,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1:列式8×( )=56(元),想七八五十六,括号里填7。 方法2:列式56÷8,想七八五十六,商是7。 5.交流解题思路。 6.两种方法的不同点是一种方法用乘法,另一种方法用除法。相同点都是求56里面有几个8。明确:因为属于平均分的范畴,所以用除法计算更方便。 7.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检验。 8.结合情境图,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先明确问题,再选择有效信息,然后分析数量关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检验。 | 2.解决问题。 (1)2张纸可以做8个纸鹤,平均每张纸可以做多少个纸鹤? (2)4人要做20个灯笼,平均每人要做几个灯笼? (3)二(2)班有30名同学, 如果每5名同学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 3.看图列式计算。 (1) 每副手套多少钱? (2) 种了20棵松树,每4棵一行,能种几行? |
| 想一想:如果24元买了6辆玩具小汽车,一辆玩具小汽车多少钱? (1)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2)怎样列式解答? (3)组织学生小组交流: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4)解答正确吗? | (1)找到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 (2)在练习本上独立列式解答。 (3)互相交流得出:已知24元买了6辆玩具小汽车,求一辆玩具小汽车多少钱,就是把24元平均分成6份,求1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4)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检验。 | 4.填一填。 (1)40里面有( )个8。 (2)32÷8=( ),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是( )。 (3)56里面有( )个8。 (4)一个星期有7天,35天是( )个星期。 |
| 1.教材43页4题。 2.教材43页5题。 引导学生在明确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完成。 | 1.先理解题意,再列式解答。 2.先明确游戏规则,再按规则进行游戏。 | 5.在○里填上“>”“<”或“=”。 24÷8○9×2 19×3○2×8 35÷7○4×1 27÷3○4×5 28÷4○49÷7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