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分析数量关系。 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为了让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本节课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示意图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让学生结合示意图,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与平均分联系起来。通过图形表征和语言表征等多种形式,将具体问题和运算的意义联系起来,使学生有理有据地选择算法。 2.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让学生获得方法,提高能力。 解决问题主要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而数量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则是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问题的过程。本节课充分利用主题图呈现的用除法解决的两种不同的现实情境,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同时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主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要解决的问题与除法意义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圆片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教材23页例3主题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各自从图中看到的信息)
2.组织学生汇报。 ⊙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教学例3,探究解题方法。 (1)引导学生从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讲给同桌听。 (2)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预设 生1: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生2: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 (3)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问题。 ①学生小组合作,先分析问题,然后汇报方法。 预设 方法一:用圆片代替蚕宝宝,动手分一分。
方法二:用笔画一画。 ②教师强调:我们可以用动手操作的方法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4)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①学生列出算式:15÷3=5(只)。 ②汇报想的过程: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数,这是平均分,应该用除法计算。 (5)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第二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并说明理由。 ①学生列出算式:15÷5=3(个)。 ②汇报解题思路: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求要用几个纸盒,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这也是平均分,应该用除法计算。
(6)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并与小组里的同学讨论。(学生讨论,然后交流讨论的结果) 不同点:第一个问题是求每份数,第二个问题是求份数。 相同点:两个问题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2.学习用乘法检验。 (1)引导学生质疑:大家解决的这两个问题到底对不对呢?你们能想办法检验一下吗?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检验方法,并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3)引导学生总结检验方法:可以用乘法检验。 3.总结。 我们刚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先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再在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掌握分析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作铺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