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设计
课题 | 解决问题 | 课型 | 新授课 |
设计说明 | 1.加深对数量关系与除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设计借助动手分一分、画一画的过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除法的意义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灵活选择和运用数学方法的能力。 选择正确的数学方法是打开数学宝库的钥匙。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先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然后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把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与平均分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确定用除法解决问题。最后在解决问题之后,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检验解答的结果是否正确,从而引导学生学会用乘法检验的方法。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不断积累检验的经验,还能培养学生灵活选择和运用数学方法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 | ||
课前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圆片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效果检测 |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6分钟) | 1.课件出示教材23页例3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想一想根据情境图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想一想,这是我们学过的什么问题?
| 1.仔细观察,交流并提出问题: (1)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2)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 2.讨论交流后明确:这是我们学过的平均分问题。
| 1.填一填。 18÷3=( ) 想:3×( )=18 口诀:( ) 2.根据“四六二十四”写出4道算式。 ( )×( )=( ) ( )×( )=( ) ( )÷( )=( ) ( )÷( )=( ) |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20分钟) |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2.引导学生思考平均分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尝试解决,并交流解决方法。 3.组织学生检验解答的结果是否正确。在学生动手解决的基础上小结:可以用乘法检验除法。 4.引导学生总结发现。
| 1.小组讨论,并汇报。 不同点:第一道题是求每份数,第二道题是求份数。 相同点:都是平均分问题。 2.小组内讨论解决方法,并尝试解决问题,然后交流解决方法。 (1)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算式为15÷3=5(只)。 (2)求要用几个纸盒,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用除法计算,算式为15÷5=3(个)。 3.先检验解答的结果是否正确,然后交流检验方法。 (1)用圆片代替蚕宝宝,动手分一分。 (2)圈一圈,画一画。 (3)用乘法检验。 4.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只要是平均分问题,都能用除法来解决,并且可以用乘法检验除法。
| 3.把15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个。
4.一本的价格是2元,10元钱可以买( )本。
5.24棵白菜,每个筐里装4棵,需要几个筐? |
三、练习巩固,拓展提高。(10分钟) |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24页5题。 | 自主完成,集体订正。 | 6.有4张纸,每张纸做6个风车。把这些风车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
四、课堂总结。(4分钟) |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
|
教师批注 |
|
|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