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第一学段要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因此,本节课借助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以收集数据、记录数据和呈现数据为主,从中学习调查、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并初步了解统计表,同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使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1.内容的选择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设计在内容的选择上能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统计学生体重的变化和视力情况,统计学生参加什么课外小组,统计某路口的过往车辆,统计同学们喜欢吃什么蔬菜等。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统计知识,既亲切又能激发兴趣。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统计知识,让学生感受统计的价值。 本设计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出发,以选校服颜色的情境入手,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制订收集数据的方案,再去实施,进而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体会统计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统计的实用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 纸卡 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教材2页例1) 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课件出示例1中的四种颜色),出于对同学们的人文关怀,学校决定由同学们自己来选择校服的颜色,可是,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2.学生自由讨论,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1:可以在全校进行调查。 方法2: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3.揭示课题:你们说的调查,其实就是进行统计。要统计出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板书课题:数据收集整理)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生活情境,从选校服颜色的情境入手,引出实际问题——选哪种颜色合适?从而促使学生产生用统计解决问题的需求,体现了统计的必要性。 ⊙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整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学习例1。 (1)引导学生制订调查方案。 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制订调查方案。 ②全班交流,确定调查方案。 调查对象:本班同学 调查方式:举手 呈现结果的方式:统计表 (2)按照方案在本班进行调查。(出示课堂活动卡) ①收集数据:用举手的方式进行调查。 要求: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当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每人只能选择一次,不能多选,也不能漏选。 ②整理数据:根据调查学生举手的情况完成课堂活动卡。
(3)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说出从表中了解的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说)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例1中(1)、(2)两个问题,全班交流方法和结果。 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第(3)题: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 )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然后全班交流,汇报。 (5)师生共同小结:我们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知道本班学生最喜欢××色的人数最多。但是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最喜欢××色的人数最多,所以应该再调查其他班级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最后统计一下全校学生最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定全校选哪种颜色做校服合适。 2.学习例2。
(1)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教材3页例2情境图)前些天我们班的故事大赛刚结束,王明明和陈小菲并列第一,但是每班只能选一名同学参加学校的比赛,这个问题怎样处理呢?我们应该选谁参加学校的比赛呢? (学生讨论,达成一致:用投票的方式解决问题) (2)收集数据,记录数据。 ①教师组织现场投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数据记录。(一人读票,一人监票,两人写票,其他学生在本上写票) ②展示学生记录数据的作品,观察比较,选择最佳记录数据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