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9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中学语文命题的反思 命题素养,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 10:39: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伴随着昨天上午的高二语文考试结束,我一直悬着的心也算落地了。虽然已经是第二次经历在办公室接听电话苦熬仨小时,但已经是多了一份坦然,少了一份焦虑,毕竟紧张还是有一些的,因为人总可能有百密一疏的时候。回想自己的命题经历,我曾在去年的一篇博文中提到过。这三年多时间里,经历过十来次命题,我只能说自己还处于学习阶段,只学习到了一些皮毛。明了命题工作的要求、流程以及要注意的细节等方面,但对于命题在测量学方面的知识还未有系统的学习,所以只能称自己是在“打游击战”。但即便如此,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我还是经历了命题过程中的种种压力、挫折、困惑、焦虑乃至神经衰弱。自从做了教研员,才知道一套试卷的出炉要经历收集材料、命制试题、集中审题、试做试题,还有不厌其烦的几十遍的校对,校对到最后都有崩溃的感觉,前前后后需要两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我曾说过,命题是一种苦恋,既然今生与它有缘,就坚定地牵手走下去,走好、走稳。因为,这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

   但我有时又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在命题时下了那么大的功夫,可谓是用“工匠”精神,是用一种敬畏精神去面对试题命制工作的。但在试题命制出来,使用过程中是否起到应有的作用呢?每次考完试时当然也能听到不少称赞试题质量的,也有不少溢美之词,但我在想,是不是就是把试卷仅仅当作一种阶段终结性评价工具呢?让学生做一遍,老师讲一遍,出分数了比一比?如果仅仅停留在此层面恐怕是不够的。如果通过评价工作唤起教师自觉的命题素养,或者说通过学业水平测试工作培养教师的命题素养,则善莫大焉。每次考完试,总会有老师说哪道题难了,哪道题容易了,哪道题我复习到了,哪道题怎么出成那样,或者干脆在讲完试卷后将试卷束之高阁,不问后事。很少有老师自觉地去思考:这道题为什么要考?为什么要这样考?这道题背后考查的是什么知识或能力?考试倒推教学对我的教学有何启示?诸如此类问题。想到此,我不禁有些悲哀的感觉。自己为了一套题可谓殚精竭虑,命题期间有时甚至寝食难安,有时做梦还在想着试题,但这套试卷出炉后的命运却未能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和价值,它的归宿只能是尘封的一次考试的记忆。

   所以,我提出这个命题:命题素养,离我们老师到底有多远?提出这个命题的前提是命题素养在当今离我们老师比较远了,或者说很遥远,遥不可及。我这么说,一点也不夸张,不少老师虽然见过不少题,也做过不少题,讲过不少题,但也只是在题海里游了几圈而已,谈不上拥有真正的命题素养。所谓的“命题素养”,我觉得,既然现行评价体系中试题仍是占主导的,无法回避试题,那么作为一名老师,就应该明确试题的命制原理,试题背后考查的知识与能力,学会设计基于课程标准的作业,学会命制试题,等等。一名老师,只有自觉拥有了命题素养,才能科学测量出学生的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进而也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具有学科规范性和科学性。我觉得,“命题素养”是当下很多老师急需具备的一种素养。

   君不见,当下教辅资料泛滥成灾,优劣互现,很多老师选择几种教辅后便觉得很省事了,大笔一挥布置一些作业,也不加甄别和挑选,反正做就是了,多做总比不做强。他却不知道孩子要做多少无用功,用宝贵的时间堆砌出自己的“美好未来”。当然,在如今的考试制度下,多练、拼时间还是很有市场的,但现在高考改革的力度在逐渐加大,这种做法是否依然行得通不好说,况且这种做法并不是对每一类学生都奏效。与其随意布置作业,不如精挑细选;与其挑选别人的题,不如自己动手命制试题或设计作业。因为作业或试题是对学生的检测,你必须知道你检测的是学生的哪个知识点或能力点。要设计出科学的作业或试题,教师要研读课标、考纲、教材,弄清楚三者在知识网络中的位置和关系,并能细化到不同的学段。基于课程标准来设计作业,或者参考考试大纲来科学进行测量评价,不超越学生的学段,不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拔苗助长,不“超前”教学。

   还有不少老师尤其是毕业班的老师,对于讲题很在行,能把试题讲得头头是道,很透彻、很精辟,连做题方法、步骤都一清二楚、套路明显。可能这也是不少培训班很火的原因吧,只有这种速成式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和家长立竿见影地看到成绩提升。虽是现实裹挟,也很感悲哀。如果把答题搞成模式化了,那么考试也只能是机器生产线了?最后选拔出来的也只是产品而已。有时考完试经常会有文科的老师对于答案很拘泥、很死板,让人啼笑皆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则可能是中考的影响,二则就是这些老师根本不清楚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的什么能力。这样的老师不在少数,有不少老师喜欢跟着答案走,亦步亦趋,自圆答案。而缺乏自己对于试题的判断力和评价能力,说到底还是命题素养缺乏。我们经常告诉毕业班老师要多研究中高考试题,而研究的方法除了试题题型,更重要的就是要研究试题考查的知识与能力,以及试题考查的动向和规律。如此,你才能不被试题牵着鼻子走,才能在中高考中赢得先机。

   我们知道,评价有终结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评价具有反馈、矫正、诊断、甄选等功能。中高考作为高利害的终结性评价,主要是为高一级学府选拔人才的,而阶段性评价如非毕业年级的学业水平测试,它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诊断、矫正日常教学。所以,通过学业水平测试这个评价工具来诊断教学进而矫正教学,一直是我们的一个目的。因为,我们一般会结合课标、考纲和教材来命制试题,考查学生掌握情况,进而倒推教师的日常教学。按照常理,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按部就班地教学很正常啊,但现实却并不都是如此,应试的僵硬思维深深刻在一些老师的脑子里,进而扰乱正常的教学进程。不少学校的期中考试还有平时的月考,都是老师自己拼装的试题,连改编的都很少,其科学性和难易度不敢恭维,况且还有超越学段学习内容的硬伤,实在是祸害学生。竟然还有学校领导把考试的成绩拿出来比一比,请问:评价工具都不科学,评价结果还准确可信吗?就好比血压计坏了,量出来的血压还会准吗?所以,如果老师们具备基本的命题素养,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为了一场不科学的评价,自欺欺人。还有,就是有些老师并不理解试题考查的意图,如去年七年级语文考查了一道图文转换题,有老师就大惊小怪地说,这是考语文还是考数学呢?殊不知在河南省的中考中已经考到了图文转换,课标中也有关于非连续文本的内容。所以,教师如果对课标和考纲进行了细致的研读,就不会出现这种不知道试题考查的内容和方向了。

   凡此种种,不容赘述,有很多现象都说明当下教师的命题素养很缺乏。可能有老师会说,命题不是我的事情!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光是按部就班上好课,不光是个性洋溢出光彩,不光是气氛热烈人气旺,你要想得到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的满意和信任,你还得让他们考高分。我还没听过哪位名师是课上得精彩而成绩却很糟糕的,虽然各地的试题有异但考试形式类似。所以,秘诀就在于提高自己的命题素养。看透试题的背后、设计基于标准的作业、动手命制试题,这些工作慢慢做起来,会让你在走向名师的道路上如虎添翼。

   命题素养离我们到底有多远?路在每个人的脚下,而成功从来只属于有志之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 10:39:40 | 只看该作者
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余昆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6 21: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