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论文: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让学生绽放光彩
保亭县三道镇中心学校 林珊泓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有一句教育格言“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当前正有着众多学校的教学行为都在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逐步转型,他们所追求的正是“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对于具有发展性逻辑思维极强的学科——数学教学,这种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的课堂更能体现它的意义所在。任何学科,教师“教得有效”只能体现在学生的学上,数学课堂更是如此。要立足于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不但要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还要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一、以学习为中心,首先须明确“教什么”
教师决定教什么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立于主体地位上。当教师把传授知识、传授经验做为最终的课堂教学任务时,那么学生的自主意识或创造意识势必被扼杀。为什么说以传授经验为主线的传统课堂模式会存在这样的弊端?从学生的学习方式看,学生的学习生成都是沿着教师的授课思路发展,所有的数学问题,在教师心中早有既定的答案。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再是集体订正等一贯模式,这样获得的学习成效毫无创新可言。课堂上大多时候都是师与生的互动,而生与生之间却缺乏交流,即使能回答问题的同学比较多,但教师能关注到的也只能是少部分学生的思维动向,难于发现“异声音”。个别行为代替了整体行为,数学活动中的“暴露错误”无法实现、知识点的探究也就流于形式无法深入。“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思想必定是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在孤独中进行加工和表达。”——列夫·托尔斯泰的这句格言道出了“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性。我们的传统课堂虽存在有学生自主独立思考的环节,也存在有师生对话,可更多的是寻不到“对学”、“群学”相互交流的踪迹。
教学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我们都说“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而我们要想“在有限的课堂里传授无限的知识”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要在有限的课堂里教什么呢?显然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真正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进而掌握学习方法。
如果教师把学生的发展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那么教师想得更多的会是如何让学生学会思考;如何学会与人交流;如何能掌握独立学习的方法等习惯的养成或方法的习得。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句话言明了课堂应要侧重于教会学生怎样去做的,即学习方法。中国数学会理事、特级教师孙维刚就特别重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对于“听课”、“上课”,他是这样建议他的学生的:一个概念提出来了,不妨试着自己先给它下定义;一个定律或公式写出来了,自己先试着去证明它;一个例题写出来了,自己先试着分析它、解出它。让思维跑在老师的前面,这样听课,才会体会到思维的乐趣。在他的课上,基本上是先出题,写出公式,然后让学生讨论,上黑板演示,老师在一旁点拨,让学生学会寻找规律。从孙维刚老师的课堂实施流程中,我们不难找出自研自探——合作交流——展示点拨的学习踪迹,这和当前教学模式的变革——“先学后教模式”不谋而合。只有先学了才知道要解决的问题在哪里,找到问题所在才能有的放矢。教师真正放手,学生才能真正发挥学习自主权,学生经历了无数次的自主探究、交流所获、思维碰撞的课堂,无形中便学会了学习方法。学生能在独立自主中领悟知识点,能在相互交流中解决困惑,更能在展示评价提升自我,这便是孙维纲教学成功的秘诀——永远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