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0-4-22 17:29:00
|
只看该作者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神机妙算”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顺序,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能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分清课文的前因后果,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材时间:
2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阅读三国故事,了解三国历史。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读题质疑。
1.交流三国知识引入。
(1)谁能起来告诉大家几个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
(2)说说自己知道的三国故事题目,
(3)谁能说出几个出自三国故事的歇后语?
教师小结:同学们!《三国演义》是我国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之一,为我们展现了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宏大场面,描写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和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个根据《三国演义》改编的故事——草船借箭。(板书)
2.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节试读课文,相机正音正句,引导理解词语:
妒忌 都督 推却 迟延 丞相 虚实 军令状 自由妙用 神机妙算
2.交流讨论(人物和事件):
(1)课文中介绍了哪几个主要人物?(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
(2)补充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曹操、孙权、刘备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抗击曹操。刘备派军师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而周瑜是孙权的大都督。
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快速默读,简要说说课文内容,梳理顺序:
借箭的原因——借箭的准备——借箭的经过——借箭的结果
4.概括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物。
(一)精读第二自然段,了解故事起因。
1.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周瑜怎样把造箭的任务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又是怎样接下任务的?同桌分角色读,分别说说两人的话里包含的意思。
引导:他们的对话很有意思。你认真研究一下他们的对话,能否体会到对话里包含着的意思,能否体会到人物说话时的内心想法。
2.分角色逐句朗读,说说每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说。
周瑜:(设计陷害,暗藏杀机)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明知故问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公事要挟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步步紧逼
诸葛亮:(将计就计,顺水推舟)
“用箭最好!” ——投其所好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顺水推舟
“只要三天。”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胸有成竹
(二)自学“借箭准备”,理解“准备充分”。
1.自读:诸葛亮为借箭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2.交流汇报。
(三)精读“雾中借箭”,领悟“神机妙算”。
1.过渡引入:诸葛亮究竟是怎样借到箭的呢?(板书:借)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2.讨论交流。
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句子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鲁肃会感到很害怕。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
生:“鲁肃会大吃一惊: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
师:“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生:诸葛亮会暗自高兴。这场大雾,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
(指导读句子)
师:“但是,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不能!为什么?因为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所以,我们得再往前面读一读,联系上文看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生: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师:“我们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句子2: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1)“虚实”是什么意思?诸葛亮他们的内部实际情况怎样?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诸葛亮在“笑”谁?
句子3: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放回20多里,追也来不及了。
(1)学生演示受箭的过程并解说。
(2)讨论,你从这几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3.总结:诸葛亮知人善用,通晓天文,熟知地形,是借箭成功的保证,这充分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四)齐读最后一段。
四、探究故事的前因后果。
1.课文表面上看,它的前因后果是什么?真正的前因后果又是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前后联系起来想一想。
2.交流。
五、作业。
1.课文阅读三国故事。
2.抄写词语,讲述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大雾弥漫 通天文
周瑜 心胸狭窄
草船借箭 鲁肃 忠厚诚实 知人心 神机妙算
曹操 谨慎多疑
顺风顺水 晓地利
《草船借箭》练习设计
一、同音不同形,组词要分清。
Dù ______鹃 调_____ 嫉______ _____船 心知_____明
Jiān ______并 _____督 _____锐 汉_____ 举步维_____
chénɡ _____相 ______恳 ______序 _____罚 _____前启后
二、给多音字组词。
diào( ) xiànɡ( ) ɡān( ) dānɡ( )
调 相 干 当
tiáo( ) xiānɡ( ) ɡàn( ) dànɡ( )
三、比一比,组词。
瑜( ) 援( ) 寨( ) 呐( ) 幔( )
榆( ) 媛( ) 塞( ) 纳( ) 漫( )
喻( ) 缓( ) 赛( ) 钠( ) 慢( )
四、把句子中的黑体字换一换。
1.周瑜请诸葛亮来商议军事。 ( )
2.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 )( )
3.周瑜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 ( )( )
五、用“然”字组词填空。
谁能在三天内造十万支箭呢?( ),这是周瑜在刁难诸葛亮。如果三天内交不出箭,诸葛亮( )会有杀身之祸。( )诸葛亮明知这是周瑜的诡计,为什么还要答应呢?原因有二:一是诸葛亮此时只能团结周瑜,( )就会影响联吴抗曹大计;二是诸葛亮才智过人,一定会有办法化险为夷的。后来,诸葛亮( )借箭成功,挫败了周瑜的奸计。
六、句子万花筒。
1.词语巧换位。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话句改为转述句。
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子瘦身美。
有胆、有识、有谋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句子模仿秀。
如果说历史是一本好书,时间就是优美的文字;
如果说历史是一幅彩画,时间就是__________;
如果说历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说历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上因果关系的关联词组成三句话。
(1)诸葛亮挺有才干。 (2)周瑜用限期造箭来为难诸葛亮。
(3)周瑜妒忌诸葛亮。 (4)诸葛亮三天就交出十万支箭。
(5)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补充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歇后语。
1.( )失荆州——骄兵必败。
2.( )请蒋干——别有用心。
3.( )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4.( )借荆州——只借不还。
5.诸葛亮用兵——( )。
6.徐庶进曹营——( )。
八、点击课文。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1.透过“吃惊”看出鲁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透过“饮酒取乐”看出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断定曹操不敢出兵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与“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相照应的句子。
4.“神机妙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课文围绕“神机妙算”来突出诸葛亮,他到底“算”到了什么呢?
5.这个故事的表面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实际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
6.你了解了借箭过程后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外拓展。
《草船借箭》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在课外把它找来读一读,然后说一说下列人物的个性风采。
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几个人物中你喜欢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群英会蒋干中计
(原著)罗贯中 改编(夏琼、孟阳)
一天清晨,孙权升堂后,周瑜道:“曹操名虽汉相,实乃汉贼。江东兵精粮足,孙将军英明神武,正应横行天下,岂能投降曹贼?曹操此次进兵,犯了兵家的多处大忌:北方未平,后方未稳,这是一忌;北方士兵不习水战,这是二忌;现在正是隆冬,没有草喂马,这是三忌;北方人到南方来,水土不服,这是四忌。曹操虽然兵多,却必败无疑。只要给我几万人马,我定可为将军攻破曹军!”孙权听了非常振奋,说道:“公瑾此言,正合孤意!”说着,拔出佩剑,一剑砍下一只桌角,说道:“有再说投降的,这把剑饶不了他!”说完,把剑赐给了周瑜,当场封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
周瑜回到住处,请孔明来商议破曹之策。孔明道:“孙将军见曹兵太多,怕寡不敌众,心中未稳。因此不可决策。将军能以军数开解,让孙将军心中无疑,然后大事可成。”
周瑜于是又连夜去见孙权,道:“曹军号称百万,其实中原兵将,不过十五六万,而且都已疲惫不堪;曹操所收的袁绍旧部,也只有七八万,又并未完全心服。因此,数量虽多,并不足惧,我只要五万兵马,足可破敌。”孙权一听,果然如释重负。周瑜告辞后,心想:“孔明早料到吴侯心思,计谋高我一筹。日后必为江东大患。”于是便想杀了孔明,幸好鲁肃说现在是用人之时,劝住周瑜。
周瑜于是调遣兵马,到三江口附近扎营。副都督程普是东吴老臣,见周瑜年纪轻轻,爵位便在自己之上,心中不快,托病不来。等听说了周瑜的调兵方案,大为叹服,亲自到行营谢罪。周瑜也谦虚了一番。
几天后,曹操水军与甘宁战船相遇。曹军当头大将被甘宁一箭射死,东吴军乘势掩杀。曹操的士兵大多是北方人,到江上战船一摆,早已立脚不住,哪里是江东人对手!曹军大败回营,曹操便让蔡瑁等人加紧训练水军。
周瑜胜了一阵,一面向孙权报捷,一面侦察曹军动静。一天,周瑜亲自去看曹操水寨,见大小船只互相照应,阵势严整灵活,大惊,忙问左右:“水军都督是谁?”左右答道:“是蔡瑁、张允。”周瑜便暗暗设计,想除掉二人。
再说曹操见输了一阵,又被周瑜偷看了水寨,便召集众将,商议破敌之计。谋士蒋干道:“我与周瑜从小同窗读书,交情不错。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到江东劝他来降。”曹操大喜。
周瑜正在帐中议事,忽然有人来报:“故人蒋干来访。”周瑜笑着对众将道:“说客来了!”便悄悄对众将说如此如此,众将领命而去。
周瑜将蒋干迎入大寨,寒暄过后,问道:“子翼不辞辛苦到此,是给曹操当说客的吧?”蒋干一愣,随即道:“我与公瑾好久不见,特意来叙叙旧的。公瑾这样对待老朋友,我只好告辞了!”周瑜忙笑着拉住他道:“既然不是,何必就走呢?”于是传令摆下宴席,让江东的文武官员都来与蒋干相见。
一会儿,文官身穿锦衣,武将披着银铠,都到了帐中。周瑜道:“子翼是我同窗好友。虽然从江北来,却不是曹操说客。诸位不要疑心。”说罢,解下佩剑交给太史慈道:“请你监酒:今日喝酒,只叙朋友交情;如有人提起军旅之事,立即斩首!”蒋干听了,也不敢多言。
喝到半醉,周瑜拉着蒋干的手走出帐外。周瑜问:“我的军士,还算雄壮吧?”蒋干赶紧说是。周瑜又让他看粮仓,问:“我的粮草,还算充足吧?”蒋干忙答道:“兵精粮足,名不虚传。”周瑜又带他回到帐中,指着众人道:“这些人都是江东的英杰。今日宴会,可以算是‘群英会’。”喝到晚上,周瑜酩酊大醉。蒋干正要告辞,周瑜拉着他道:“好久没与子翼相聚了,今晚子翼就睡在这里吧!”
当夜,周瑜大吐了一场,衣服也没脱就睡下了。蒋干却哪里睡得着!到了二更,见周瑜鼾声如雷,便悄悄下床,去看桌上文书。蒋干看到一封信上写着“蔡瑁、张允谨封”几个字,大吃了一惊,偷偷打开信来读。信上,蔡、张说要找机会杀了曹操,将首级献给周瑜。蒋干以为得了机密,便将信藏了起来。
过一会儿,周瑜说起了梦话:“子翼,过几天让你看看曹操老贼的头!”蒋干问他,周瑜又不说了。
快天明时,又听到帐外士兵悄悄说道:“蔡、张二都督说……”后面的话声音太低,听不清楚。蒋干见周瑜还在睡觉,便偷偷起床,溜出营帐。军士问了一下,也不阻拦。
蒋干见了曹操,掏出那封信,又把听到的一些话说了一遍。曹操大怒,立即吩咐将蔡瑁、张允二人斩首。等到见了二人头颅,曹操才猛然醒悟,心中暗自后悔中了周瑜之计。
阅读思考:
1.蒋干中了什么计?
2.对比阅读《草船借箭》,你怎么评价周瑜这个人?
3.找出文中描写曹操进兵犯了兵家大忌的句子。
4.想想,曹操猛然醒悟,后悔中了周瑜之计,他会对蒋干怎么样?对照《三国演义》,看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