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3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草船借箭》课文分析与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2 17: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 张程玉



《草船借箭》课文分析



  根据我国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编的《草船借箭》一文,生动的记叙了孙、刘联合抗曹期间,周瑜心胸狭窄,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为借口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同周瑜斗智斗勇,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成功,挫败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一、结构严谨,首尾照应



  课文以“借箭”为明线,以“斗智”为暗线,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叙述,为什么借箭,怎样借箭,借箭的结果叙述得非常清楚。暗线的发展也随之展开,开篇即讲,“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便以作战需要弓箭,请诸葛亮帮忙造箭为由,又以“军情紧急”逼迫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达到陷害诸葛亮的目的,这是“斗智”的起因。然后吩咐军匠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从中作梗,派鲁肃前去打探军情,诸葛亮表面上按兵不动,秘密请鲁肃帮忙却不让周瑜知道,双方“斗智”向前发展。故事转而叙述诸葛亮与曹操之间的斗智斗勇,诸葛亮深知曹操生性多疑,选择“大雾漫天”的“四更”时直逼曹营,让“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来虚张声势,巧取十万支箭,“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宣告借箭成功,推进故事的进一步发展。故事结果是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得知借箭经过,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周瑜和诸葛亮的“斗智”也有了最终的结果。



  明线暗线步步展开,事情的前因后果一目了然,开头结尾互相呼应,结构谨严。



  二、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课文中的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



  周瑜:心胸狭窄,阴险毒辣。“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活脱脱一个小肚鸡肠的人,“让军匠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更昭示了他的心胸狭窄。一心想陷害诸葛亮,却给自己不仁不义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明里共商军事,暗里下套害人,明知故问。“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学生不要推却。”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还以“军情紧急”逼迫诸葛亮“立下军令状”,阴险毒辣之心昭然若揭。



  诸葛亮:有胆有识,神机妙算。当周瑜询问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回答说“只要三天”,“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表明诸葛亮早已识破周瑜的伎俩,胸有成竹,将计就计。诸葛亮的胆识更表现在他的神机妙算,而他的“神机妙算”表现在“知人”,他深知周瑜的气量狭窄,阴险狡诈,所以借箭的计划对周瑜是守口如瓶;他深知鲁肃的忠厚诚实,大胆请鲁肃帮忙准备“借箭”用的船只和物品,并请鲁肃随行“借箭”,好回来后如实向周瑜汇报借箭经过;他深知曹操生性多疑,谨小慎微,借箭时才故意虚张声势,引曹军放箭,自己放心笑饮美酒。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表现在“通晓天文地理”,“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表明诸葛亮早料到此时会“大雾漫天”,适合借箭。借箭成功后敢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是因为他深知“这边的船顺风顺水”,曹军“要追也来不及了”。



  三、语言运用,精炼传神



  课文中血肉丰满的人物性格是通过精炼传神的对话描写反映出来的。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特别能反映两人的性格特点。两人说话时的表情、心理活动不着一字,但周瑜一本正经却心怀鬼胎,官腔十足却步步紧逼;诸葛亮投其所好顺水推舟,表面迎合暗渡陈仓等内心活动,都通过他们的精彩对话表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课文中只有一次写道诸葛亮的“笑”,意蕴深刻,耐人寻味。当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五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课文其他地方都是写“诸葛亮说”,只有这儿写“诸葛亮笑着说”,诸葛亮笑谁?笑他什么呢?颇耐人寻味。联系前后文琢磨,他可能是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一种幽默的笑、一种宽厚友善的笑;笑曹操生性多疑,不敢轻举妄动,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笑周瑜心胸狭窄,阴谋落空,这是一种得意的笑;笑自己料事如神,借鉴成功;更笑自己神机妙算,挫败周瑜,这是一种胜利的笑。这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22 17:29:00 | 只看该作者
《草船借箭》资料链接

三国概述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魏国)、蜀汉(蜀国)、东吴(吴国)三个政权。三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各具特色,充满生机。

   184年黄巾起义后,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群雄割据纷争,东汉名存实亡。208年的赤壁之战初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魏,东汉灭亡。此后刘备、孙权先后称帝做王,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三国鼎立形势图)

  263年,蜀汉被曹魏所灭,三国时期结束。266年,司马懿孙司马炎废魏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280年,西晋晋武帝灭东吴,统一南北。

  三国时代人才辈出,后世常追思当时风云人物。在唐宋诗词中出现大量三国内容。元明清时期,三国事迹更加深入人心,成为戏剧和民间艺术文学常见话题。晋代陈寿所作史书《三国志》,后经裴松之注引,颇有参考价值。明代罗贯中以三国历史为蓝本,编撰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丰富多彩的历史内涵也流传到世界各地。直到今天,三国的著名人物、事件仍是耳熟能详,成为电视、电影、游戏题材之一。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

  罗贯中(1330—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三国演义》内容:描述了从东汉中平元年(18年)的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280年)统一中国的将近一个世纪中,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全书75万字。客观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之间政治的、军事的、公开的、隐蔽的、合法的和非法的矛盾斗争。淋漓尽致地刻划了封建统治阶级争名夺利、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明火暗刀的策略伎俩和阴谋诡计。有意或无意地揭示了农民无法生活、铤而走险、纷纷起义的真实历史背景和原因。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充分地显示了罗贯中在人物的刻划方面有着惊人的技巧。全书四百多个人物形象中,不管是曹操、刘备、孙权这些群雄之首,还是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鲁肃、周瑜、黄盖、郭嘉、许攸、张辽、陆逊以及王允、董卓、吕布这些巨谋勇将,忠奸之臣,都具有鲜明的生动的个人特性。尤其是对张飞、诸葛亮和曹操的形象塑造,真可谓出神人化,呼之欲出。罗贯中对战争的描绘是极其成功的,显示出战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描述战争战役,重点突出,错落有致,疏密相间,虚实照应;铺排战争场面,大肆挥洒,波澜起伏,风驰电掣,气势磅礴;渲染战场气氛,随意勾勒,生动逼真,有声有色。罗贯中是我国元末明初的一位杰出的古典小说家,是他把章回体小说这一文学式样推向成熟的阶段。后来的很多学者和作家曾给予他极高的评价,把他同司马迁、关汉卿相提并论。他的伟大的文学创作成就,成为中国文学、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他所创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被翻译成十多个国家的文字,风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国外,他的《三国演义》被称之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对诸葛亮的评价: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袁子》: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诸葛亮有焉。

  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杜甫: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曾对诸葛亮的事迹甚为欣赏,曾作过数首诗关于诸葛亮,包括《蜀相》(当中有两首同名蜀相)《咏怀古迹其四》《诸葛孔明》《八阵图》《古柏行》《武侯庙》《诸葛庙》《阁夜》。当中《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亦成为日后讲述诸葛亮一生的名句。其他诗人亦有作过不少诗词赞赏诸葛亮,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宋朝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诸葛武侯》、明朝文学家杨慎的《武侯祠》、近代历史学家郭沫若的《蜀道奇》,还有近代政治家董必武、陆定一等。

  毛泽东:伟人毛泽东在肯定诸葛亮才智的同时,曾试图分析诸葛亮统一中国失败原因,针对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荆州、益州两路出击北伐曹魏的总战略,评论说:“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前一句的意思是诸葛亮的战略不妥,荆州离益州千里之遥,两地分兵的做法必然让蜀汉失去兵力上的优势。后一句“三分兵力”指的是关羽之镇守荆州、刘备之进攻东吴、诸葛亮之北伐中原,“三分兵力”的历史事实最终导致蜀汉元气大伤,失去的统一中国的基础。然而亦有人不同意毛泽东的分析,隆中对本是希望以“利尽南海”的全个荆州支持荆州军北伐,再加上益州进行钳形战略,但后来刘备未能达到,亦因南郡之失,才令关羽失去在襄樊之战中的优势,而非为二分兵力之果。另一方面,对于失街亭、斩马谡的历史事件,毛泽东曾评点道:“初战亮宜自临阵。”认为当时诸葛亮应亲率大军挺进、临阵调度,不应分散兵力、委责于人。

  孙中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之民权主义中称赞诸葛亮:“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够成立很好的政府,并且能够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吴魏鼎足而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22 17:29:00 | 只看该作者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神机妙算”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顺序,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能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分清课文的前因后果,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材时间:



  2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阅读三国故事,了解三国历史。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读题质疑。



  1.交流三国知识引入。



  (1)谁能起来告诉大家几个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



  (2)说说自己知道的三国故事题目,



  (3)谁能说出几个出自三国故事的歇后语?



  教师小结:同学们!《三国演义》是我国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之一,为我们展现了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宏大场面,描写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和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个根据《三国演义》改编的故事——草船借箭。(板书)



  2.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节试读课文,相机正音正句,引导理解词语:



  妒忌  都督  推却  迟延  丞相  虚实  军令状  自由妙用  神机妙算



  2.交流讨论(人物和事件):



  (1)课文中介绍了哪几个主要人物?(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



  (2)补充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曹操、孙权、刘备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抗击曹操。刘备派军师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而周瑜是孙权的大都督。



  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快速默读,简要说说课文内容,梳理顺序:



  借箭的原因——借箭的准备——借箭的经过——借箭的结果



  4.概括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物。



  (一)精读第二自然段,了解故事起因。



  1.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周瑜怎样把造箭的任务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又是怎样接下任务的?同桌分角色读,分别说说两人的话里包含的意思。



  引导:他们的对话很有意思。你认真研究一下他们的对话,能否体会到对话里包含着的意思,能否体会到人物说话时的内心想法。



  2.分角色逐句朗读,说说每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说。



  周瑜:(设计陷害,暗藏杀机)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明知故问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公事要挟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步步紧逼



  诸葛亮:(将计就计,顺水推舟)



  “用箭最好!” ——投其所好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顺水推舟



  “只要三天。”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胸有成竹



  (二)自学“借箭准备”,理解“准备充分”。



  1.自读:诸葛亮为借箭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2.交流汇报。



  (三)精读“雾中借箭”,领悟“神机妙算”。



  1.过渡引入:诸葛亮究竟是怎样借到箭的呢?(板书:借)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2.讨论交流。



  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句子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鲁肃会感到很害怕。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



  生:“鲁肃会大吃一惊: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



  师:“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生:诸葛亮会暗自高兴。这场大雾,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



  (指导读句子)



  师:“但是,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不能!为什么?因为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所以,我们得再往前面读一读,联系上文看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生: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师:“我们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句子2: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1)“虚实”是什么意思?诸葛亮他们的内部实际情况怎样?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诸葛亮在“笑”谁?



  句子3: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放回20多里,追也来不及了。



  (1)学生演示受箭的过程并解说。



  (2)讨论,你从这几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3.总结:诸葛亮知人善用,通晓天文,熟知地形,是借箭成功的保证,这充分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四)齐读最后一段。



  四、探究故事的前因后果。



  1.课文表面上看,它的前因后果是什么?真正的前因后果又是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前后联系起来想一想。



  2.交流。



  五、作业。



  1.课文阅读三国故事。



  2.抄写词语,讲述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大雾弥漫  通天文



  周瑜  心胸狭窄



  草船借箭  鲁肃  忠厚诚实  知人心  神机妙算



  曹操  谨慎多疑



  顺风顺水  晓地利



《草船借箭》练习设计



  一、同音不同形,组词要分清。



  Dù   ______鹃  调_____  嫉______  _____船  心知_____明



  Jiān  ______并  _____督  _____锐  汉_____  举步维_____



  chénɡ  _____相  ______恳  ______序  _____罚  _____前启后



  二、给多音字组词。



  diào(  )  xiànɡ(  )  ɡān(  )  dānɡ(  )



  调       相      干      当



  tiáo(  )  xiānɡ(  )  ɡàn(  )  dànɡ(  )



  三、比一比,组词。



  瑜(  ) 援(  ) 寨(  ) 呐(  ) 幔(  )



  榆(  ) 媛(  ) 塞(  ) 纳(  ) 漫(  )



  喻(  ) 缓(  ) 赛(  ) 钠(  ) 慢(  )



  四、把句子中的黑体字换一换。



  1.周瑜请诸葛亮来商议军事。     (  )



  2.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  )(  )



  3.周瑜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 (  )(  )



  五、用“然”字组词填空。



  谁能在三天内造十万支箭呢?(  ),这是周瑜在刁难诸葛亮。如果三天内交不出箭,诸葛亮(  )会有杀身之祸。(  )诸葛亮明知这是周瑜的诡计,为什么还要答应呢?原因有二:一是诸葛亮此时只能团结周瑜,(  )就会影响联吴抗曹大计;二是诸葛亮才智过人,一定会有办法化险为夷的。后来,诸葛亮(  )借箭成功,挫败了周瑜的奸计。



  六、句子万花筒。



  1.词语巧换位。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话句改为转述句。



  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子瘦身美。



  有胆、有识、有谋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句子模仿秀。



  如果说历史是一本好书,时间就是优美的文字;



  如果说历史是一幅彩画,时间就是__________;



  如果说历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说历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上因果关系的关联词组成三句话。



  (1)诸葛亮挺有才干。   (2)周瑜用限期造箭来为难诸葛亮。



  (3)周瑜妒忌诸葛亮。   (4)诸葛亮三天就交出十万支箭。



  (5)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补充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歇后语。



  1.(  )失荆州——骄兵必败。



  2.(  )请蒋干——别有用心。



  3.(  )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4.(  )借荆州——只借不还。



  5.诸葛亮用兵——(    )。



  6.徐庶进曹营——(    )。



  八、点击课文。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1.透过“吃惊”看出鲁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透过“饮酒取乐”看出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断定曹操不敢出兵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与“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相照应的句子。



  4.“神机妙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课文围绕“神机妙算”来突出诸葛亮,他到底“算”到了什么呢?



  5.这个故事的表面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实际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



  6.你了解了借箭过程后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外拓展。



  《草船借箭》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在课外把它找来读一读,然后说一说下列人物的个性风采。



  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几个人物中你喜欢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群英会蒋干中计



(原著)罗贯中 改编(夏琼、孟阳)



  一天清晨,孙权升堂后,周瑜道:“曹操名虽汉相,实乃汉贼。江东兵精粮足,孙将军英明神武,正应横行天下,岂能投降曹贼?曹操此次进兵,犯了兵家的多处大忌:北方未平,后方未稳,这是一忌;北方士兵不习水战,这是二忌;现在正是隆冬,没有草喂马,这是三忌;北方人到南方来,水土不服,这是四忌。曹操虽然兵多,却必败无疑。只要给我几万人马,我定可为将军攻破曹军!”孙权听了非常振奋,说道:“公瑾此言,正合孤意!”说着,拔出佩剑,一剑砍下一只桌角,说道:“有再说投降的,这把剑饶不了他!”说完,把剑赐给了周瑜,当场封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



  周瑜回到住处,请孔明来商议破曹之策。孔明道:“孙将军见曹兵太多,怕寡不敌众,心中未稳。因此不可决策。将军能以军数开解,让孙将军心中无疑,然后大事可成。”



  周瑜于是又连夜去见孙权,道:“曹军号称百万,其实中原兵将,不过十五六万,而且都已疲惫不堪;曹操所收的袁绍旧部,也只有七八万,又并未完全心服。因此,数量虽多,并不足惧,我只要五万兵马,足可破敌。”孙权一听,果然如释重负。周瑜告辞后,心想:“孔明早料到吴侯心思,计谋高我一筹。日后必为江东大患。”于是便想杀了孔明,幸好鲁肃说现在是用人之时,劝住周瑜。



  周瑜于是调遣兵马,到三江口附近扎营。副都督程普是东吴老臣,见周瑜年纪轻轻,爵位便在自己之上,心中不快,托病不来。等听说了周瑜的调兵方案,大为叹服,亲自到行营谢罪。周瑜也谦虚了一番。



  几天后,曹操水军与甘宁战船相遇。曹军当头大将被甘宁一箭射死,东吴军乘势掩杀。曹操的士兵大多是北方人,到江上战船一摆,早已立脚不住,哪里是江东人对手!曹军大败回营,曹操便让蔡瑁等人加紧训练水军。



  周瑜胜了一阵,一面向孙权报捷,一面侦察曹军动静。一天,周瑜亲自去看曹操水寨,见大小船只互相照应,阵势严整灵活,大惊,忙问左右:“水军都督是谁?”左右答道:“是蔡瑁、张允。”周瑜便暗暗设计,想除掉二人。



  再说曹操见输了一阵,又被周瑜偷看了水寨,便召集众将,商议破敌之计。谋士蒋干道:“我与周瑜从小同窗读书,交情不错。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到江东劝他来降。”曹操大喜。



  周瑜正在帐中议事,忽然有人来报:“故人蒋干来访。”周瑜笑着对众将道:“说客来了!”便悄悄对众将说如此如此,众将领命而去。



  周瑜将蒋干迎入大寨,寒暄过后,问道:“子翼不辞辛苦到此,是给曹操当说客的吧?”蒋干一愣,随即道:“我与公瑾好久不见,特意来叙叙旧的。公瑾这样对待老朋友,我只好告辞了!”周瑜忙笑着拉住他道:“既然不是,何必就走呢?”于是传令摆下宴席,让江东的文武官员都来与蒋干相见。



  一会儿,文官身穿锦衣,武将披着银铠,都到了帐中。周瑜道:“子翼是我同窗好友。虽然从江北来,却不是曹操说客。诸位不要疑心。”说罢,解下佩剑交给太史慈道:“请你监酒:今日喝酒,只叙朋友交情;如有人提起军旅之事,立即斩首!”蒋干听了,也不敢多言。



  喝到半醉,周瑜拉着蒋干的手走出帐外。周瑜问:“我的军士,还算雄壮吧?”蒋干赶紧说是。周瑜又让他看粮仓,问:“我的粮草,还算充足吧?”蒋干忙答道:“兵精粮足,名不虚传。”周瑜又带他回到帐中,指着众人道:“这些人都是江东的英杰。今日宴会,可以算是‘群英会’。”喝到晚上,周瑜酩酊大醉。蒋干正要告辞,周瑜拉着他道:“好久没与子翼相聚了,今晚子翼就睡在这里吧!”



  当夜,周瑜大吐了一场,衣服也没脱就睡下了。蒋干却哪里睡得着!到了二更,见周瑜鼾声如雷,便悄悄下床,去看桌上文书。蒋干看到一封信上写着“蔡瑁、张允谨封”几个字,大吃了一惊,偷偷打开信来读。信上,蔡、张说要找机会杀了曹操,将首级献给周瑜。蒋干以为得了机密,便将信藏了起来。



  过一会儿,周瑜说起了梦话:“子翼,过几天让你看看曹操老贼的头!”蒋干问他,周瑜又不说了。



  快天明时,又听到帐外士兵悄悄说道:“蔡、张二都督说……”后面的话声音太低,听不清楚。蒋干见周瑜还在睡觉,便偷偷起床,溜出营帐。军士问了一下,也不阻拦。



  蒋干见了曹操,掏出那封信,又把听到的一些话说了一遍。曹操大怒,立即吩咐将蔡瑁、张允二人斩首。等到见了二人头颅,曹操才猛然醒悟,心中暗自后悔中了周瑜之计。



  阅读思考:



  1.蒋干中了什么计?



  2.对比阅读《草船借箭》,你怎么评价周瑜这个人?



  3.找出文中描写曹操进兵犯了兵家大忌的句子。



  4.想想,曹操猛然醒悟,后悔中了周瑜之计,他会对蒋干怎么样?对照《三国演义》,看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4 05: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