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3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少一点,精一些——《小小的船》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 14:22: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小的船》是 叶圣陶 先生写的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和幻想的儿童诗。儿歌虽短,但是可以切入的教学点很多,除了识字写字、还可以抓住精美的插图进行说话训练,可以抓住儿歌中典型的词句进行词句模仿训练。新教材继续留用这篇教材,我到底应该确立怎么样的教训目标的呢?  
众多的选择让我如临繁花,纠结之际想起 蒋立勤 老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起先在活动安排中,看到有这节课,心里不觉为上课老师捏把汗,虽然自己还未上过这堂课,但隔着时空,背负着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光凭这几点已然让教惯了低段,对高段语文实属门外汉的我对这课的教学失去了碰一碰的勇气。而 蒋 老师,却把这堂课上得津津有味。作为听课者的我,也听得轻松明白。之所以能如此,现在回味起来,或许只赢在最初的教学目标定位上。纵观 蒋 老师的课堂,教学目标简单明确,从教学环节中,我们能很清晰地感受到,本堂课 蒋 老师设置的第一要务是理清课文脉络,并用小标题的形式,一一概括。第二要务是从略写部分,从对敌人的描写中,感受五壮士的英勇无畏。目标简明了,环节也简化了,借助小标题理清课文脉络,由扶到放,先共同概括第一自然段,由此范例,让学生有本可依;从略写中体会五壮士的英勇无畏,无论是学过的没学过的,下节课要学什么,心中也是一目了然。而没有因为公开课的缘故,混淆了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之间学习任务的难度梯度。  
曾看到过这么一段话:“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得多,忘得也多。很多时候,语 文 老师要 向数学 老师学习,一堂课集中教一个知识点,解决一个问题。如此,教得轻松,学得也更扎实;反之,累了自己,也苦了学生。”面对现代文教学,回想起自己的语文课堂,几乎每次我都极尽所能地开发可以教给学生的知识,每回都挖空心思地寻找能发掘学生的能力方法,训练他们。仿佛这样我才对得起那宝贵的40分钟,才对得起自己和孩子们,也几乎每一节课都来不及完成,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见我教了,就全掌握了,不知道问题出在哪?而这次“的狼牙山之行”,归根到底,我听后最大的收获还是那句老生常谈却永不过时的老话:简约而不简单。  
想到此,纠结慢慢淡去。立足学生的现在,对于刚进校门几个月的学生来说,第一课时识字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识字教学中方法多样,分散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重在激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让他们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减轻学生识字压力。把识字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留有自由识字的空间。如引导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你还有更好的记忆方法吗?”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潜在的创造能量。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会有许多识字方法,想出许多好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猜一猜、组词、找反义词等方法。而在这个环节中,看得出平时识字较多的孩子反应快,发言积极。  
第二课时重点在朗读和拓展上。《小小的船》朗朗上口、短小生动,而且在经典诵读课上已接触过歌曲《小小的船》,因此在朗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播放歌曲《小小的船》并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弯弯的月儿像——,蓝蓝的天空像——,闪闪的星星像——,以此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孩子们的想象的确丰富,不仅想出了“弯弯的月儿像香蕉”,还想出了“弯弯的月儿像镰刀”,不仅想出了“闪闪的星星像宝石”,还想出了“闪闪的星星像眼睛”。而“蓝蓝的天空像什么”孩子们更是异口同声“蓝蓝的天空像大海”,看来还真是不能小看了这些拖着鼻涕,上课需要老师一直提醒,经常惹点小麻烦的小家伙。在学生朗读了课文、倾听了歌曲后,已有很多学生能背诵课文了,因此我设计了背诵积累的环节,以此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此外在学习课文“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在感受作者的意境时,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设计提问“如果你坐在这小小的船里,你会看见什么?”学生的回答是丰富的:“看见了流星雨”、“看见了太阳系的行星”、“看见了中国的长城”、“看见了北斗七星”……让学生自由地去创造,可以与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果断的判断力相结合,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加工进行创造,并且进一步引导学生用上叠词这种富有韵味的形式,来把看到的东西说具体,如“亮亮的北斗七星”、“长长的河流”“绿绿的树林”等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3 12: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