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语文老师随笔 期末了,说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教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10:54: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想为语文老师正名——源于很多教育和非教育工作者对语文老师的误解和不关注!

     语文学科教学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认为是不需要太多的专业技能就可以来承担的,有一句“行话”说:在学校里,不会教课的老师教体育,连体育也教不了的教语文。我想这种说法传播开来,定会遭受体育老师的“拳脚”,但作为语文老师,我以前是不辩解的,因为,长期以来,确定语文老师的要求指标只要能认识汉字,读的了文章,或者再加上对读书和写作有兴趣就完全可以胜任了——这是事实,但是也是很多人因为对语文学科的不了解和不研究造成的。

     我今年有十六年教龄了,当五年以前开始带着满脸的懵懂思考课堂,而后又从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走上语文教研员的岗位,到现在我才敢说语文教学其实是一个非常专业、非常不易的一个学科,语文老师是基础教育当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想要做好又需大量大量付出的一个专业。想要阐明的理由我想有以下几点:

      第一,没有哪个学科是像语文一样需要老师对“教什么”上下求索的。

语文老师都有体会,对于同一个文本会有不同的见解和认识,我所说的见解不包括对于文本内容本身的不同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揭示揭示的是文艺欣赏中的客观差异性,这符合人们的审美规律——而是说面对同一文本不同老师对文本的价值取向有不同,而且这种不同好像还能说出种种的理由。这在其他学科上好像是不易出现的。比如,教学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一文,我们看到的老师们的教学目标定位方向就有文本解读、技法鉴赏等,对于文本解读老师们所定出来的有:“体会作者的情感”“对话作者,推断文章的写作意图”“感受民俗美” “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等,对于技法鉴赏又有很多不同的侧重:赏析场面描写、赏析景物描写、赏析人物描写、赏析作家语言……众多的“可选点”,哪个才是最应教的?哪个才是反应文本价值的?哪个才是符合语文学科思想取向的?

王荣生教授指出:一堂语文好课的最低标准是“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较低标准是“教学内容正确”,较高标准是“教学内容的现实化”,即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教什么”这一标准是语文教学的方向,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意义的前提。有的老师可能会说,我明白课堂上教什么:教参这么规定或是考试这么出题,但在实际的课例中,我们所看到的是在操作层面,连这些外部理据有的课堂也靠不上,这看到师生都在课堂上忙来忙去——对于基础教育中很多学科可能是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的。

     第二,作为母语教学,语文学科的本体知识对老师的要求高于其他学科。

     语文老师要通过对篇章教学的研究,借助教材来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先贤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透过例子来分析、定位、练习、评价,这些操作都有很重要的教师学科本体知识来指引,而这些知识应该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它应该涵盖语文学科博大的文化内核和众多的价值意义。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由于母语教学的特殊性,对于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我们小指勾连就可以提溜出众多的内容,包括语言学、文学、文章学、心理学,而这四点里头又有若干若干的知识点。语言学知识大约又涉及:语言文字特点、语境与词义、语体、语篇、修辞格及比喻等;文学理论知识点:读者反应批评理论、文学接受理论、多元理解等等;文章学知识点:体裁、章法、段落、表达方式等。这些知识的获得是需要老师在时间和成长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的。

     那么这些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是不是已经让每一个语文从教者大致都具备呢,我经过人肉实践和咨询调查好像不是那么回事。

     第三,教学最需要的学科本体知识在师范院校学习时,是或陈旧或残缺或碎片化的。

     传统的汉语学习很重视“涵泳默会”,强调整体直观,但是对于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来说,再像私塾先生一样领着“读经”,讲究“品、悟”,这样的先生一定会被哄出课堂的。培养语文老师的高等师范院校有没有教给未来的语文教师如何让他们把语文学科本体知识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呢?这个问题得问那些师范院校的教授们,得问那些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专家们,得问那些只在高等学府的高墙内做学问的理论家们!

     第四,本应从课例中获取教学经验,但是大多数老师获取的是模糊的不可复制的老师个人技艺及风采。

     语文教学界不乏高人,即具有高超教学艺术的优秀教师们,他们也同样创造出了很多的语文教学模式,并做了无数场的现场观摩课、示范课、研讨课、展示课等等,但是,我们听完以后很激动,当我们把笔记仔细整理、认真回顾,我们照着上的也仅仅是这一节或半节课,因为这是照虎画猫的逻辑,离我追求的想要成为第二个魏书生、第二个李镇西、第二个于漪、第二个钱梦龙还又很远很远的距离,为什么呢?

     我们经常关注名家的“这一课”是“怎么操作”的,他用了什么活动导入,她用了什么问题提问,他用了几个活动推进,她用了什么话语总结,我们只是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论教学方法,从操作层面来论教学艺术,从技巧层面来论教学风格。如此一来,我们可能永远也得不到可以学习的经验,因为这都是名家自己才有的东西,我们根本没有挖到可以学习的内功。

可以学习的应该只是他/她针对这一文本确定了什么教学内容,这一路径是怎样的;确定目标之后他/她又是怎样操作实施的,方法规律如何;他/她的操作效果如何,有什么的理论支撑。以上三点是教学方法同时更是这个老师的教学内容,其实说的有点绕,意思是说只有关注相应教学内容之下的教学方法才是可行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15: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