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0-4-22 11:42:00
|
只看该作者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3
随着教改的全面实施,了解新课程,走进新课程成为我们教师的一种新的追求。新课程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其实也是一次全新的考验。
前不久,我上了《科利亚的木匣》一课,第一课时我是这样布置的:
上课开始,我在简单介绍背景之后引出课题,然后同学针对课题来提问。同学的问题有:
1、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2、科利亚是个怎样的人?
3、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接着,让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初步感知课文。其中我布置了三次朗读课文。第一次,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次,让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来读自身喜欢的段落。这一局部同学的朗读方式很多,有一个人读的,有四人小组读的,也有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三次,是请同学协助老师完成下面的板书:( )木匣→( )木匣→( ),让同学再一次认真仔细地朗读课文。在完成板书的同时,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讲读埋木匣的局部,为了不使教学过于呆板,我没有逐段逐句来讲读,而且从同学最感兴趣的,科利亚怎样埋木匣入手。出示第二自然段,联系同学提示的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来找找木匣里的东西。其中,对于“小玩意儿”还展开了想象,"木匣还有什么东西?"同学的想象很丰富。第二步,是让同学来看看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我首先让同学找出用了哪些动词,同学很快找出了“放、盖、踩、撒”这四个动词。然后请几位同学来读好这句话。接着请同学说说从这里你可以看出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小朋友?(与前面问题相联系)同学回答他是个细心、善于考虑的小朋友。在这基础上请同学再读这一句,然后齐读。这样在同学感知的基础上在去读,那么同学的体会就更深刻了。
在讲完《科利亚埋木匣》之后,我让同学比较一下科利亚和他妈妈埋木匣有什么不同?同学也找了四处不同。之后,我又顺水推舟问:“那为什么他俩都把木匣埋到底下呢?”同学很容易的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联系刚才提出的问题)
最后,我让同学根据课文内容自身来画一画科利亚的木匣在哪里。这一局部其实也是为下一堂课作铺垫。同学兴致很高,大局部能准确地画出木匣在哪里。
这就是我的优秀教案和大致的思路。
我市教科室赵主任也听了我的这堂课,并且用新课程规范的基本理念对我这堂课作了全面深刻的评价。赵主任这种运用先进的理念的发展评价观,让我陷入了深思,使我不得不来重新审视我的这堂课,感触很深啊!
一、以同学的学习活动为线索
好的优秀教案不应该是严谨的教学流程,更不应该是问答式的教师提问,同学解答的单一形式。而应该是开放的,动态的,是对当下实态的过程的有效对策。是“以学论教”,以同学的学习活动为线索的优秀教案。
重审我的优秀教案,假如我以同学当初提的三个问题为教学主线,紧扣这三个问题让同学在课文中自身寻求答案,然后来讨论通过读课文你可以解决哪个问题了。这样就可以把埋木匣这一局部,在三个问题中得到讲解。既防止了同学过于被动,由老师提问同学找答案的局面,又使整堂课的内容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在展开,收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得以融会贯通。
新的教育观认为: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通过有目的的交往而实现的受教育者自我构建的一种实践活动。有句话很好地诠释了教师所担当的角色:“教师的职责表示在越来越少地传送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考虑;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为,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协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
这次课程实施的要求是改变实施的方式,其要点是构建起同学学习的方式。学习方式的构建协助教师从教为主转到以学为主。同学有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到主动地探究知识。那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在其中也得以体现:以同学学习活动为主线,同学自主地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同学身心愉悦,学习的积极性强,同学的情感得到体验,最后很好地掌握了知识和技能。
以同学学习活动为线索,强调学习活动的发明与运演,实现主体参与教学事件的最佳整合,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啊!
二、教师深刻地掌握教材
新课程改革对语文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一条是提高自身的功底。我想这方面包括的内容很多,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基本功、语文素质、专业技能等,才干给予同学更多。有句话说:“要给同学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而到现在我们不得不反思:
教师有没有一桶水?即使有了这一桶水,那么是桶清水还是浑水?
重新审视我的优秀教案;在第二次朗读课文时,我让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自身喜欢的自然段,同学兴致很高,读的方式也很多。当我正陶醉在自我感觉不错之时,赵主任的点评一针见血点醒了我。是啊,这是一篇叙事的文章,前后的逻辑性很强,我怎么能让同学东挑一段西捡一段地读,最后给了全体同学一堆支离破碎的东西呢?问题是出在我啊,我没头掌握好教材的叙述顺序,更没有去考虑这样的文章用怎样的方式来读更合适。
在讲读第二段时,我让同学来想象一下除了课文中讲的那几个东西外,科利亚的小玩意儿还可能有哪些?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个个都能讲出许多东西。而赵主任的一句话又问得我哑口无言:“课文主要是让我们了解科利亚是个聪明、善于考虑、做事细心的小朋友,你这一段的设计和课文的主旨有没有很大的联系呢?”对呀。既然和课文主旨没有太大的联系,花这么多的时间来讲读没有太大的价值的东西又有何意义呢?
教育活动不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简单的“教”+“学”的活动,而是教育者→教育中介客体←受教育者。从教育活动的目的看,教的活动是为了学的活动,教育着具有引导受教育者活动的意向和作用。在教育的过程中,假如引导者一方发生了偏离,那么必将影响到受教育者,使之无法很好地完成实践活动。
看来,要同学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教师对教材的掌握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自身全面、深刻地掌握教材,才干正确地引导同学理解课文,从中得到深刻的感情体验。
新课程的理念,真让我如沐春风,它给了我甘泉雨露,它唤醒了我沉睡的教学思想和意识,它带我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教改天地,它将带领这支教师队伍走进一个新的里程碑!
新课程的改革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次考验,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遇,它将是我全新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