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7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优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2 11: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
 我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围绕“考虑 练习”中的问题,在教学中放手让同学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同学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颇佳。
  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1、听一听,画一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我让同学听完课文后,让同学添画表情后问:“你为什么要这样画?”一个同学说:“铁罐在说话时十分生气,后来还恼怒成怒,大发雷霆,所以我要画出它双眉竖起,两眼圆瞪的样子。一位同学画完陶罐的表情后说:“我想表示陶罐当时的谦虚,说话时心情的平静。”所以它的表情应该是笑眯眯的。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又掌握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为理解寓意奠定了基础。
  2、让同学画一画,抓住“人物”的特点。阅读课文时,让同学自由读课文,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和陶罐说的话。为了指导同学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再让同学画出描述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想象铁罐说话的神情。同学很快抓住了“高傲”、“轻蔑”的神气、“恼怒”这些词语;在理解这些词语之后,同学再读句子,将铁罐的骄傲表示得淋漓尽致。
  3、让同学演一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在同学掌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便让出讲台给同学扮演。同学先选定自身乐于扮演的角色,再戴好头饰,按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扮演。教师还鼓励他们加上自身设计的动作。同学的扮演可以是绘声绘色,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会心的笑。同学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扮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再不是我的独角色,成了他们的舞台。
  在上述画、说、演的基础上,我抓住时机出示“考虑 练习”的问题: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同学读课文后,我先引导同学对比陶罐和铁罐最终的结局,同学能很快找出,铁罐已完全氧化,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而陶罐却依旧“光洁、朴素、美观”。并说一说是不是喜欢陶罐,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同学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外表光洁、朴素、美观;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已是很有价值的古董;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对人友好、善良。同学各抒己见,学习情绪高涨。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加深了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在设计教学中,我尝试了放手让同学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同学更主动参与课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22 11:42:00 | 只看该作者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2
 师:昨天,同学们回家已预习课文《陶罐和铁罐》,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这篇课文。(指板书,生齐读课题)
  师:(指?符号)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大家要运用在阅读上学到的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身读懂课文。下面老师先检查同学们预习得怎样了。(出示写有“奚落”“高傲”等11个词语的小黑板。老师检查预习字词,第一步是要读准字音,第二步是抽查有关词语,其中对词素有“御”、“慢”等作简要解释,对“无踪无影”换种说法积累词汇、为重点词“奚落”的学习作了铺垫。)老师让同学“开小火车”分节(一人一节)读课文,读准字音,通顺流利,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师:大家说说他们读得怎第样?
  生:××同学把陶罐的“陶”读成了“táo”了,应该读第二声“táo”。
  生:××同学把“立即动手”读成“立刻动手”。
  生:我给自身提意见,我把“多美的陶罐!”读成了“多美的陶罐啊!”多了一个“氨字。
  师:你们听得真仔细,有的还能自身发现问题,这很好。读书就得像这样,把字音读准,不添字,不漏字。
  (评:通过读书能检查是否真正读准了字音,还培养了同学认真听读书,读书不添字、不漏字的好习惯,也为分析课文打下了基础)
  师:这篇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生:这篇课文说了铁罐看不起陶罐的事。
  生:铁罐看不起陶罐,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变得很有价值,铁罐却无踪无影。
  师:说得好!同学们初步了解了课文,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请大家看课后考虑题,谁能把题目读读?(生齐读考虑练习题1、2、3)
  师:同学们已预习过课文,除了课后3个考虑练习题外,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吗?(静默了一会)暂时没有,那就同桌讨论前两个考虑练习题。
  生:(同桌讨论热烈)(评: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掌握课文内容,并能很自然地引入读课后考虑练习题,全课紧紧围绕考虑练习题展开教学。其中还注意了让同学质疑。
  师:我们先讨论课后第一个考虑练习题: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板书:奚落)还有哪些词意思和“奚落”很相近?
  生:(踊跃地分别说出)讽刺、挖苦、讪笑、讥讽。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给“奚落”找了这么多近义词,对“奚落”的了解又进了一步。铁罐是怎样讽刺挖苦陶罐的呢?课文有很精彩的描写,请你们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然后评一评谁读得好。(生读找,并划有词句)
  师:谁来读?
  生:(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生:(评)他没出高傲的语气。
  师:高傲的语气该怎么读?(没人举手)听老师读,我把这个句子读两遍,听好了回答哪遍好。(老师读)生:老师第二遍读得好。
  师:好在哪儿?哪个字读得重?哪个词读得慢?
  生:老师把“碰”字读得重,把“陶罐子”读得慢,读出了铁罐对陶罐骄傲、冷淡的态度。师:说得真好!谁把这个句子再读一读?
  生:(很有感情地)“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师:读得好!向他学习!全班齐读。(生齐读)
  师:铁罐不止一次地奚落陶罐,请你们像刚才那样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找出来,同桌交换读,读时注意揭示语,读出语气,然后大家评一评。
  生:(同桌交换读,气氛热烈)师:铁罐还怎么样奚落陶罐的?谁读一读?
  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生:他读得没有感情,太平淡,没有读出高傲的语气。
  师:这一句还用高傲的语气吗?
  生:不用,应该用“轻蔑”的语气读。
  师:那就请你读一读。
  生:(读)“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师:读得怎么样?生:(齐)好!(热烈鼓掌)
  师:还有谁来读?(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生:“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师:(高兴)读得好不好?
  生:(齐)好!(热烈鼓掌)
  (评:老师抓住重点词“奚落”层层递进地展开教学。老师还用范读试评引路,以找、读、评的方法来理解“高傲”、“轻蔑”、“恼怒”等词和有关句子。一改以往以词解词,详解详讲的做法,同学学习主动热烈)
  师:铁罐就是这样高傲、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
  生:铁罐只看到自身很坚硬,所以瞧不起陶罐。
  生:铁罐认为自身很坚硬,而陶罐很容易碎,它只看到自身的优点,所以看不起陶罐。师:真能干!铁罐认为自身很坚固(板书:坚固),这是它的优点(板书:优点),而陶罐很容易碎(板书:易碎),这是它的短处(板书:短处),它仗着自身的优点去奚落别的人短处(边说边标示箭头)。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怎样回答?请同桌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要读出不同语气。(读书气氛异常热烈,最后指名读)
  (评:紧扣考虑练习展开教学,教师抓住归纳上的难点,边叙边板书,条理清楚,化难为易。同学大面积读书,读出不同语气,自然理解了内容)
  师: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不是像罐说的那样破成了碎片?铁罐是不是像它自身所说的那样坚固得什么也不怕?它们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变化)请同学们看考虑练习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找出写他样变化的句子,然后用自身的话说说。(生默读课文,用笔勾画句子)
  生:许多年以后,人们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陶罐倒掉泥土,擦洗干净,和它当年在御厨的时候一样光洁、朴素、美观。
  师:陶罐和当年一样光洁、朴素、美观,你们说说这到底有没有变化(同学热烈讨论,后举后回答)
  生:我认为没有变化,因为许多年过去,陶罐还和过去一样光洁、朴素、美观。
  生:我认为有变化,陶罐外形虽然和当年一样,但是过了这么多年它已经变成了古董。
  生:我也认为有变化,陶罐外形没有变,但他的价值变了,它已经成了珍贵的文物。
  师:大家赞成吗?(生举手赞成)我也同意大家的意见,陶罐变了,变成了珍贵的文物,很有价值。(板书:很有价值)我们再看铁罐呢,有什么变化?用书上一个词叫
  生:(齐)无踪无影!
  师:(板书:无踪无影)你们看板书,许多年过去了,原来易·碎·的陶罐变得很·有·价·值·,而原来只看到自身坚·硬·优点的铁罐却早已补氧化,变得无·踪·无·影·了,故事学完了。你们觉得有趣?生:(齐)有趣!
  (评:根据大纲对中年级的教学要求,让同学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加快阅读速度。集中力量学习有关“变化”的句子,巧妙地设计问题,激发全体同学参与大讨论,很自然地受到一次唯物辨证法的启蒙教育。板书设计也为突破归纳寓意这一难点提供了方便)
  师:铁罐仗着自身的优点去奚落他人的短处对吗?
  生:(齐)不对!
  师:为什么?
  生: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短处,铁罐用自身的优点跟陶罐的短处比,是不公平的。
  师:正像同学们说的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短处,铁罐只看到自身优点看不到他人的优点是不对的,欠产看问题应该全面,既要看到自身的优点,也要看到自身的短处,这就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也是考虑练习所要求解答的问题,大家明白了吗?
  生:(齐)明白了。
  (评:用谈话法对照板书,自然引出对长短处辨证看法的寓意,防止了说教式让同学猜寓意的做法)
  师:根据考虑练习1、2题的提示,可以给课文分为几段?(生速读课文,后分段有分岐,让同学讨论并说明理由)
  生:我觉得应该到第8自然段。
  生:我觉得应该到第9自然段。
  师:理由是什么,请说出来。生:第一段分到第9自然段意思明白,因为写的都是古代发生的国王御厨的事,第10自然段以后是写现代荒地上的事。
  师:对啊!(向前一同学)你还有什么要说吗?
  生:没有了,我明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22 11:42:00 | 只看该作者

  师:段分出来了,能把段意说说吗?(同学很快按考虑练习1、2,用板书的“奚落”、“变化”说出段意)
  (评:老师巧借考虑练习作为提示启发同学进行单元读写训练项目的学习:分段和概括段意。在分段中让同学各抒己见,但以理服人,取得统一看法)
  师:课文学完了,还有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陶罐和铁罐》,方法是围绕课后考虑练习题给课文分段,读懂文章,明白道理。现在我们用这个学习方法独立阅读一则很有趣的寓言故事《蚕和蜘蛛》(发下《蚕和蜘蛛》)。同学们先独立阅读寓言和考虑题:
  1、人们为什么夸奖蚕?
  2、蜘蛛为何难过?
  3、后来为什么人们又夸奖蜘蛛?
  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速读短文,自学,个别讨论,分别回答了以上三个问题,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师:(小结)今天这节阅读课是这样学的:
  一、先预习自学;
  二、围绕课后考虑练习题分段,读懂内容明白寓意;
  三、用这样的方法独立阅读另一则寓言。
  今后,同学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说更多更有趣的文章。
  (评:老师重视教给读书的方法,紧接阅读课后题引导独立阅读,扩大了阅读量,又巩固了阅读教学效果,教一带一,加大课堂教学密度,努力实现节时高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4-22 11:42:00 | 只看该作者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3
  崔峦老师讲过:“儿童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的发生。”
  在教学中,强化同学的感受,淡化地道的分析,对语文的课堂教学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会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陶罐和铁罐两个事物在很成一段时之间,二者之间发生的故事,很有趣,也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在教学中假如单纯地采用分析讲解的方法,同学学起来定会觉得索然无味,也使有趣的故事不可以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我在教学时,注意了同学的感受。
  我在教学中感受到,在语文教学中,要想真正把同学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当中去,教师的语言和引导的话语固然十分重要,但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什么设计什么样的教学路子。
  例如,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先让同学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接着,我没有进行细致的分析讲解,而是让同学自身去体会人物的感受,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内心活动,我作为记者采访同学。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样,就会把同学引入了当时的情境,在情感上才会引起共鸣。
  因此,在《陶罐和铁罐》这课的教学中,我注意强化同学的感受,淡化对课文分析,效果很好。
  由此,我还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需通过老师的教学,让同学能看见课文中描写的形象。当然这种“看见”
  并非亲眼目睹,这是意象上一种的感受,
  是“仿佛看见”了。这“仿佛看见”虽不甚分明,却是活生生的,虽比不上照相式的“看见”清晰,却更为丰富,更为贴近儿童,而且留有宽阔的想象余地。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就要淡化内的分析理解,强调独特的体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3 12: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