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生平的小括号里写着“1920—2016”。本课是自读课文,查找资料的事我交给了学生。
下课的间隙,一名学生拿着自己查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问我:“老师,你看这上面写的是‘1927—1983’,到底哪个正确?”我接过来资料一看,确实如此。我夸赞孩子的细心发现,答应他查阅资料后再回复。
这件事带给我的影响,不仅仅是这名学生的细心和怀疑精神,还有那个敏感的数字“2016”。这让我想起了《散步》的作者莫怀戚。
认识莫怀戚,是在刚毕业时的一次听课上。那时,作者生平的小括号里,破折号后是空白。今年带七年级,才发觉斯人已逝,不禁感慨万千。
记得高三那年,正在楼梯上走,听闻巴金先生去世,我站在楼梯上愣了许久,缓缓走下楼梯。不知为何,心里失落得很。
大三时,那个称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人,那个激励了无数人的史特生,走了,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我们沉沦在《我与地坛》,久久不愿离开。
《老王》是杨绛先生的作品,我们和先生一起用善良体察了善良,而以后的作者简介里,那个破折号后面的空白,多了一个数字。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而我把这当成是对先生的祝愿,祝愿她心中的“我们仨”的重逢和温暖。
曾经那一篇篇的经典美文,那一个个影响我们的作家,如今都渐渐离我们远去,而他们留给我们的财富,值得我们一生珍藏。
这小小的课本里,蕴含着大大的世界,那是一段我们曾经一起走过的岁月,那是时光的印记。感谢他们,带给我们的美好和记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