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学反思的“七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3:4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反思的“七要”
  
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包括课后)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干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干不时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一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同学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现代教学要求解脱唯知主义的框框,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因为对同学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耐久性更长。许多知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遗忘,更何况当今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只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所以,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需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二要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局部,“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教学,是集约化、高密度和多元结构的沟通活动,胜利的教学过程,应该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一起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同学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相互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胜利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了一个“学习一起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是只有教学形式表示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假教学”。
  三要反思是否发明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同学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只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在发明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教学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同学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四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
  要反思自身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好课”规范:教学环节中的“龙头”、“凤尾”、“铜腰”个个精雕细琢,教学手段中的“电媒”、“声媒”、“光媒”一个不能少;同学讨论热热闹闹,回答问题对答如流。这种“好课”似乎无懈可击,但有没有给同学考虑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效果?“满堂电”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有没有关注同学情感、态度、价值的变化?同学的发明性何在?对这些“内伤”必需认真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思、无情剖析,并对症下药,才干找出改进战略。
  五要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教学,不只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同学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发明。教学过程中,同学经常会于不经意间发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只应在课堂上和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获、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同学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同学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教学反思去捕获、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学的珍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
  六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同学的个性差别
  同学的个性差别是客观存在的。胜利的教育制度,胜利的教育者,必需根据同学的个性特长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沛发挥同学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同学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施展才干的天地与机会。换言之,胜利的课堂教学,应让基础好的同学“吃得饱”、跑得快,让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动,让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出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同学”,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同学的个性差别,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同学的思维能力,培养同学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同学的发展。
  七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伪探究”
  有的探究性学习只表示在问题的探究上,只要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几个同学立即围成一团分组讨论,也不论小组成员的组合是否合理,问题的价值是否有讨论的必要;待几分钟后,教师一声击掌,同学的讨论戛然而止;再由小组中的“老面孔”??优等生发言。至于其他同学,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讨论时是否真正心到神到力到?是否真正学会了应该学会的方法、技能、知识?就不得而知。这种“神散形未散”的“伪探究”掩盖了个性之间的差别,甚至会剥夺局部同学的独立考虑、质疑、发言的权利。那么到底解决了多少“疑难病症”?又有多少同学真正参与、体验了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6 12: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