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刚石、石墨、碳60》课后反思
12月2日在定安上了一节课,课题是《金刚石石墨 碳60》
整节课的基本思路如下
以新闻视频引入------2011年研究发现蜡烛火焰中产生钻石、石墨、富勒烯,无定型碳等。
提出问题-----这些物质同时在蜡烛火焰中发现,是否具有相似的性质?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1)通过观看金刚石用途介绍视频,让学生归纳用途,并提问:以上用途体现金刚石具有什么特点?
(2)石墨是否和金刚石相似?观看石墨图片,尽可能具体的描述它。
只是观察还不足以让我们了解一个物质,我们可以摸一下桌上的石墨粉,说说你的感觉。
通过以上活动,归纳石墨的特点,再提问,根据石墨的这些特点,你觉得它具有哪些用途?
石墨还可以作电极,这体现它具有什么特点?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
3.虽然石墨和金刚石在蜡烛的火焰中被发现,但我们从没有看到它们掉落下来,因为它们在火焰热量的作用下,最后都变成了二氧化碳。这说明它们在元素组成上有什么共同点?
研究证明,这两种物质确实都只由碳元素组成,但为何性质差异这么大?
观看研究讨论这两种物质中的微观模型,描述观察到的不同点,深化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
4.介绍碳60的性质,用途,结构
5.介绍四种无定形碳在生活中的用途
6.通过观看视频感受人类由古至今,从今往后与碳单质们的历史与展望
10月从成都听课回来,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感受——一定要带领、帮助学生去感受知识的过程,才能谈得上理解。在这节课里,没有太大的难点,它的重点应该放在帮助学生体会,形成以下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
那么如何带领学生们去体会这个过程?尤其是如何深刻认识金刚石石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从而具有不同的性质?
由这些想法,最终形成了以上的上课思路。
回顾这节课,做的比较满意的地方有:
引入切题,并能渗透元素守恒观
准备石墨粉,让孩子们自己感受它的滑腻感。很小很简单的一个实验,但现在回想觉得还是必要的
让孩子们自己设计、操作实验证明石墨的导电性
360度的旋转金刚石和石墨的模型,让孩子们去找它们的不同点,并在苏清霞老师的建议下,给出键角、键长,深化对原子排列不同的认识
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在原子排列方式这里,觉得还可以再深化一些,讲的更深入浅出些。问题也不够精准到位
定安实验学校的孩子们很可爱,也很需要老师的肯定。这节课里,有2个小孩看上去很腼腆但还是主动起来回答问题(他们很努力的想好好配合老师),然而我没有抓住机会表扬他们。
应该在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让孩子们谈谈,你还知道有哪些碳单质。深化体会元素可以形成多种不同的单质的事实
课堂的节奏在后面没有把控好,应该慢一些。在后面热闹的氛围中,我又忽略掉了那部分节奏稍慢的孩子们,而跟着部分主动回答孩子们的节奏走。更好一点的做法,可以让孩子们单独起来说说四种不定型碳在生活中的用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