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游去》考虑
李 状
“生命根植于生活,生活因拥有无数的生命而精彩。” 这句话我非常喜欢,我认为这句话是对鲁洁教授强调的“儿童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基础”所作的最好的诠释。然而,怎么体现生活的课堂,让同学生命在课堂教学中充溢活力?怎么让同学在自身的生活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呢?我们在《秋游去》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经历了酸甜苦辣,尽管失败多于胜利,但每次都有或多或少的收获。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一起经历了生活,探索的自身就是在过有意义的生活。
就在不经意中,我们的品德与生活课程实验经历了两年。通过参与省市培训和教学研讨,应该说对该课程的性质、基本结构、课程目标等略知一二。可当拿到《秋游去》这个话题备课时,我们感到了莫名的棘手:“秋游”是一个同学无法自主决定的话题,“秋游带什么”一般都是由家长给准备的,到底什么是同学自身的呢?教师怎么对同学“出游”生活进行有意义的引导或指导呢?这个看似与同学生活贴得很近的内容,却不知怎么与同学走近。在痛苦的思索中,我们根据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特征,拿出了上面教学设计。
试教之后带来的是更大的困惑:为了体现活动型综合课程,我们设计了闯关游戏。而课堂上,小朋友为了完成校长的任务在活动,活动中和活动后同学在想些什么、感悟到什么看不出。我们还感到教学活动缺乏与同学实际生活的联系,不能很好地体现目标,只是一种形式出现,没有意义或意义不大,使课堂教学缺少生活的意蕴。
在虚拟中我们能捕获的东西就是教师有意识地在协助同学知道怎么秋游——在认识层面上,而非实践层面。虚拟中获得的认识,需要在实际的、真实的秋游中检验,内化、深化认识。
反复研讨之中,我们拿出过好几份教学设计,上面的这份可以说是最新的。回想起研究的过程,我们从没有生活——为了生活——在生活中过生活。我们学会了考虑:怎么从同学的生活经验、经历中寻找谈话的内容;怎么从教材的范例中发现与自身的同学最接近的生活问题,变为同学自身的问题;怎么关注同学,在平实中指导同学的生活;怎么以真实生活的逻辑为依据进行活动布置与设计……
一、课前调查,了解同学实际
品德与生活课标中指出“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掌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怎么掌握?在品德与生活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感到课前调查的重要性,因为它是有效进行优秀教案和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课前少了调查了解,课上的掌握就难以做到。课前走近同学和他们交谈,从中了解他们对生活问题的看法、对生活事件的态度、对生活实际的需求和困惑等,根据小朋友的实际设计教学,才干符合他们的心理愿望,才干让小朋友真切感受这是自身的生活。例如,我们课前深入同学时,发现小朋友们虽然无法自主决定去哪儿秋游,但是一年级的秋游活动的经历却给他们留下了的深刻印象;小朋友们说不出秋游有什么意义,但他们对看到什么、玩了什么兴致盎然。正是有了课前的调查资料,才为我们进入小朋友的生活提供了话题。
二、回味经历,引发同学心声
让同学回忆去年秋游中的最快乐、最难忘的事,和大家一起分享,虽然教材中没有提到,那么我们设计的目的又何在呢?正如鲁洁教授所强调的:“课程是为了生活”,为了促进儿童“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因此我们认为,真实生活经历、经验就是最好的课程资源,也是课程的基础。秋游的目的不只仅是玩,玩中体验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体验到了生活的美好,体验到了集体活动的快乐。这种教育不是通过“说”完成,而是小朋友能用自身的心灵感受得到的生活。我们就是要让同学在自身的生活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从而提高对实际生活的感悟能力。
三、贴近生活,关注同学问题
课前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同学秋游时留下的遗憾,比方:水带少了,还没动身水就喝光了;衣服穿多了,脱下的衣服没方法;吃的带少了,午餐时没吃饱;鞋穿得不合适,摔了跤……生活中出现问题,并不等于小朋友会关注问题,能面对和解决问题。教学怎么贴近同学的生活呢?关键在教师。我们进行优秀教案时注意了这些,从教材的范例中捕获到与自身的同学最接近的生活问题,生成为同学自身的问题,引起小朋友们的关注,通过“说出遗憾或不开心的事”到“谈自身的感受”,为积极主动参与探究,主动考虑,主动想方法解决“出游的准备”问题打下基础,使课堂离同学近了,课堂教学成为了同学生命历程中的一局部。
四、学会选择,提升同学生活
杜威说:“生活是一种自我更新的过程。”为了体现这个过程,我们还设计了同学介绍自身出游准备的物品,说出选择的理由;师生、生生互动提出看法、建议;根据自身的经历、经验进行的温馨提示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师生、生生多向互动的课堂生活,同学学会在生活中选择。在生活自导的同时,在生活经验交流的基础上,同学走进了自身的生活,学习生活并不时进行着自我更新,这些无疑为他们正在进行的生活起着有意义的引导或指导作用,不只推动了同学在课堂上所进行的有效学习,也使其已有的生活经验得到了提升,生活观点得到了发展,也使我们常说的“让同学在生活中学习生活”不再是一句空话。我想,这不就是新课程追求的生活的课堂,涌动着生命活力的课堂吗?
以上是我通过课例的研究积累的感受,尽管认识有限或许不妥,但我愿意把它出现给大家,为的是让更多的探索者发明出更多更好的课改新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