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国际理解教育成为备受关注的教育新热点。但是很多人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解停留在了解国外文化上。这一了解偏于片面,停留在了解阶段是以偏概全。既要理解又要与教育结合起来。
如今的现状,由于缺乏系统研究作为支撑,我国的国际理解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不少地区的实践停留在将“介绍国外文化”为主线的“国际了解教育”阶段,或将外国文化当作固定不变、根据自身认知图示去诠释的“国际误解”教育阶段,成为阻碍国际理解教育持续、深入发展的瓶颈。
这就需要我们从“活动化”向“课程化”转型。
我国各地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大多以中小学教育实践探索的形式出现,“国际理解教育”一词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出现。《纲要》第十六章第五十条明确提出:“提高交流合作水平。扩大政府间学历学位互认。支持中外大学间的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联合推进高水平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加强中小学、职业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将文化理解融入教学过程,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内涵。结合具体可操作的措施,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素质。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以及其自身正确价值观。教师需要为这个目标奋斗终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