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3: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反思
赵 杰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保守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规范,新的教材,给教学输入了新鲜血液,使教同学命力更加旺盛。作为担任《品德与生活》教学的老师,我也在努力探索、实践,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少一点距离,多一份亲切。
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往往是师教生学,进行权威性的“对子”交往,而《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则变成了平等的师生参与性交往。教师放下了架子,走近同学,把同学当作学习的主人,努力使同学感到教师是自身的亲密朋友。如在教《拉拉手 交朋友》一课时,为了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教学一开始,我先自我介绍:“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华庄中心小学,成为一名小同学,我是你们的班主任杨老师,我们以后会在一起学习语文、品德与生活等各科知识,做各种有趣的游戏。你们假如遇到困难可以来找我,我会协助你们的,你们愿意和杨老师成为好朋友吗?”一席话,师生之间的距离顿时拉近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也始终作为一位参与者与同学一起活动,一起游戏,用活泼生动的语言与同学展开交流,整堂课的气氛热烈融洽,同学学得更积极了。
二、少一点束缚 ,多一份空间。
 《品德与生活》与以往保守的思品课相比更尊重每一个同学的个性差别,允许不同的同学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身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促进每一个同学发展。如《我们的学校》一课我就主要以同学的自主活动为方式。观赏时,我根据学校实际设计了几条不同的观赏路线,同学可以按自身的兴趣自由选择,分组开展观赏活动。在观赏学校过程中,我又鼓励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做适当的记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同学,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同学无拘无束地活动,从不同角度考虑、观察,思维始终处于较积极的状态。这样的学习是有效的,同学们在表达学校中自身喜欢的地方时用了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剪一剪、贴一贴等多种方法,不只体现了教材的选择性,同学的个性也得到了充沛的表示。同时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同学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加深了对学校的认识。
  三、少一点说教,多一份体验。
 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材一般是通过一两个生动的故事或事例来传授一个道德观点。尽管这些故事大都是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但这些事例终究是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从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是不同于直接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的。《品德与生活》扫除了空洞说教,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让同学有了亲身实践的体验,使思想品德课更加贴近同学的实际生活。像《盼盼迟到了》、《上学路上》等课文都可以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角色扮演,让同学通过角色体验将自我融入情境,自觉地生情,潜移默化地移情,达到自悟的效果。另外还可以组织各种竞赛活动让同学来体验,我在教《坐立走 有精神》一课时就开展了“坐立走竞赛”,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尽情体验,自由展示其潇洒、优雅的仪表,最后评选出班内“坐立走”小明星并颁奖。活动中,同学们热情高涨,全身心地投入,在颁奖时,充沛体验到了获得胜利的喜悦。
 四、少一点呆板,多一份童趣。
 《品德与生活》这一学科的评价更关注同学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和表示,重视促进同学的发展,促进同学潜能、个性、发明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同学更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对于活泼好动的低年级同学来说,单调机械地重复“你真棒!”“你真好!”等套语少了一份童趣,不能很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那些类似颁奖、送礼物等比较生活化的激励方式却经常能掀起意想不到的高潮。在《送给新年的礼物》一课中,我就针对同学喜欢童话这一特点扮成了童话里的新年老人将准备好的有关的“小明星”证书、奖状、小奖品等作为新年礼物送给同学。送礼物时,我更关注那些“不起眼”的同学,尊重那些“不听话”的同学,让他们增添信心。这堂课上,每一位同学都欢欣鼓舞,争先恐后地表示自身,充沛体验到了当“小明星”的喜悦。
 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一堂生动有趣、充溢热情的课,能对思想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一定要充沛调动同学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让教学发挥出最大效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5 10:5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