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进生活, 拓展小朋友们的心灵空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3: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走进生活, 拓展小朋友们的心灵空间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优秀教案
雷莲慧
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强调教师:“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获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空虚,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活动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走进儿童的生活,才干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拓展他们心灵的空间。
作为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师,当我面对同一节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教学时,只因对新课标的理解和运用不同,使自身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出现不同,从而在三个班教出了三个不同的结果。面对这三个不同的结果,我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教学反思。
第一次探究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是《好大的一个家》主题单元中的第一课,主要是对小同学进行我国的民族认知和民族团结教育。第一堂课的教学,我依照保守的做法,认真地钻研了教材和教参,直到自认为所有的内容都吃透了,也准备充沛了,才走进课堂。我预料:这局部内容对二年级同学来说,接受起来难度较大,因为“民族”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生活中没有人为民族挂牌。因此我做了充沛的准备,以应对同学的提问。上课了,我用问话的形式开了头:
“同学们,你们知道‘民族’这个词吗?”
生:“知道!”
“你喜欢哪个民族?”
生:(缄默,茫然,没有回答)
“那你知道自身是哪个民族的吗?”
生:“威海族的。”
生:“中国族的。”
……
小朋友们没有任何疑问,也没有任何兴趣,情况比我想象的还要糟。于是,我费尽了口舌,从民族的生活习惯到民族的风俗文化,自认为很尽力、很到位、很清楚地讲了一节课,但从同学的表情看,“民族”留给小朋友们的仍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遥远的感觉,他们并没有获取知识的快感和对这一主题的深刻认知。我知道我失败了。
后面还有两个班要上这一课,我应该怎么办?
第二次探究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只有使同学成为“乐之者”,才干进入学习的最佳境界。于是,我想到了多媒体对小朋友的巨大吸引力。我重新备课,利用网络技术浏览了大量的民族生活图片,并精心选取了几个人口较多的民族(蒙古、维吾尔、藏族、傣族、朝鲜)风俗的音像片段,经过剪裁重新组合,还利用这些资源,制成了精美的拼图游戏。把整堂课设计成教师提供资料、同学有选择地通过自身动手操作进行探究的学习过程。
新的一课开始了——
“哇!——”,“啊!——”在一片惊叹声,几十双小眼儿情不自禁地瞪得圆圆的,小朋友们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声:
“真美!”
“真好!”
“蒙古人接待客人真有趣!”
“维吾尔族人的房子真漂亮!”
“傣族人的孔雀舞真好看!”
……
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用动感的画面,多变的音响把人的思维、情感带入某一时空,实现对未知世界的了解和认识,这是信息技术独有的特点。当小朋友们的眼前出现美丽的葡萄架,一望无际的草原,奔腾的马群,热闹的泼水节,隆重的望果节……“民族”的一切都在撞击着他们的心灵。
小朋友们坐在电脑前,迫不和待地点击着画面。
拼图游戏开始了,几个小脑袋这一堆、那一簇地凑在一起,嘀嘀咕咕、指指点点,不一会儿,胜利后此起彼伏的低呼声又充盈着教室的每一角落……
信息技术带来的人机互动的学习环境深深地吸引着小朋友们。在这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中,小朋友们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对民族知识的探究。
教完这一课,我的心里有一份激动:我的心血没有白费,这一堂课上得确实很胜利!
回到办公室,我兴奋地回味着刚才课堂上的一幕幕情景,高兴之余,我心里掠过一丝疑问:难道这一课就真的这么好吗?就没有一点遗憾和缺乏吗?能称得上是一堂完美无缺、经得起推敲的课吗?我重新审视这堂课。
我发现,小朋友们在这堂课中所表示出的更多的是惊喜和好奇,而其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却没有被凸显出来,“品德”与“生活”两个词被淡化了。
第三次探究
我重新进行考虑:课标对这一内容的要求是什么?这一课的编写目的又是什么?我的教学是否很好地达到了这一要求?依照新课改的精神,我是否发明性地使用了教材?我联系了同学的生活体验吗?还有哪些地方资源没有被我充沛利用?
在反思的过程中,我重新梳理了自身的思路。这篇文章编写的目的是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睦,对于国家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怎样正确地进行交往,才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这才是我们这一课的核心。而这一点,我原来忽略了。于是,我豁然开朗:原来我这一堂课的轰轰烈烈只是一种外表现象,只是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堂的翻版,我不过是借助于多媒体的手段,使同学更易于接受罢了。我还有一个班的课要上,我决定再次重新设计这堂课。
我查阅了威海族方面的有关资料,发现威海有46个少数民族居住,我回想我所接触的少数民族,我们班的同学中就有从延边地区来的朝鲜族,我们在华联门口繁华的街道上,还经常会看到从新疆来卖葡萄干的维吾尔族人和卖土特产的西藏人……我找到了设计灵感。
新的一堂课又开始了。我精神焕发地走进了教室。
“小朋友,林老师是汉族人,每到春节,我们全家人都要凑到一起包饺子吃。到了元宵节,要吃汤圆……你呢?能告诉我,你是哪个民族的吗?”
生:“我也是汉族的,过春节我们家还要剪窗花呢!”
生:“我也是,过春节一定要吃鱼!”
……
“有没有不是汉族的小朋友?”
生:我是鲜族的。
“能给我们说说你们家里人都爱吃什么?过什么节?怎样过节吗?”
生:我家爱吃打糕。过节时大家要凑到一起竞赛打秋千,还要竞赛走,是顶着一个大坛子走……
从自身、自身身边的人认起,让同学从自身的生活中了解、认识民族,这让小朋友们感到“民族”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这种真切的感受让小朋友轻松地理解了“民族”这个词。
接下来,我又贯穿运用了上节课的多媒体精华,最后,我还特意增加了一个环节:
“小朋友,假如现在你到了蒙古族,主人为你唱了祝酒歌,献了哈达,你会怎么做?
(一生扮演接受哈达,敬天地后喝酒的动作)
“假如你到了傣族,人们向你身上泼了一大盆水,你会怎么想?”
生:“我会感到很幸福,泼的水越多,说明他们送给我的祝福越多。”
“假如有别的民族的人到我们威海来,你会怎样招待他们?”
生:“请他吃威海的大虾!”
生:若是回族的,不能用猪肉招待客人。
生:“带他游刘公岛!”
……
一份亲情增加在小朋友们的心中。这时音乐响起来:“56个民族,56枝花……”小朋友们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此时的歌声已分明融入了小朋友们的幸福和自豪,小朋友们的心灵空间被拓宽了。
体会和感悟
一堂课在不时的反思、改进中,出现了三个不同的结果,这使我感触很深。我理解到,越是生活的,越是小朋友们容易接受的。协助小朋友们学会“做人”,才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品德对一个小朋友来说,影响着他一生的生长。作为一名《品德与生活》教师,我们只有积极主动地去考虑,去探索,走进同学的生活,才干更有效地拓展同学心灵的空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19: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