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旁观者
梁燕敏
分散游戏后,我让小朋友们搬着椅子坐在中间来,没过多久,听到小朋友的争吵声:“这是我的汽车”,“不是,不是你的,是我的”。循声看去,LEO飞飞和DAVID邦邦正在抢玩具,各自抓着汽车不肯放手,两人谁也不让。我倒要看看他们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假装没看见,排着桌子“监视”着他们的行动。他们的争吵已经升级,飞飞的脸涨得通红,邦邦瞪圆了眼睛,两人积聚像好斗的公鸡,僵持不下。这时,洋洋急了:“别抢,老是这样谁也别想坐。“两只小公鸡”就像见了救星“是我先拿到的”“不!是我先拿到的,是我的汽车,我的!”两人争着像洋洋诉说,期望得到小同伴的同情。洋洋听了都不知道怎么办,想了一下,小脑袋都歪了,就说:“要不你们看看谁跑得快的,小汽车就给谁。”两个小朋友想想“好吧”。经过一番角逐飞飞赢了,邦邦只好说:“我不要啦!给你吧”。看着邦邦不开心地服气的样子,真可爱。
通过以上这一件小朋友生活的“趣事”,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反思,让小朋友在事件中学会友好相处,学会合作。但小朋友的一日具体生活中难免少不了抵触,其实抵触也不是一件坏事,它可以让小朋友在其中从不同动身点、细致地考虑问题,从而了解自身行为造成的后果,和理解他人的想法,然后协调自身的行为与他人的认识,学会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克服自我中心的心理倾向,学会尊重、理解、宽容他人。
在抵触中假如老师和时介入可能立即铺平道路,但小朋友们就失掉了可贵的发展机会,少了解决问题的经验积累。在这件事中,我始终以旁观者的身份在一旁“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没有介入小朋友们的争吵,协助小朋友解决抵触,但小朋友们却自身和平解决了,因此,无妨在发生问题的时候,我们的老师试试以观察者的身份多一份耐心,多一点等待,多让小朋友一点空间,小朋友一定能从中收获更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