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8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4 19:29: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重视“语言知识”,注重“学策”培养
1、以输入为主,多模仿套用,少语法分析。
初中英语教材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多而杂,教材中的生词量较大,许多语言结构较为复杂,且灵活性强,还有很多不规范的口语化的语言出现,再加上我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乡村,英语基础较差,我在教学中采用“以输入为主,多模仿套用,少做语法分析”,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和第六单元要求学生完成“问路”和“指路”任务的学习材料中就包含了表示方向和方位的词及短语,如“along, near, next to, across from, between, on the right/ left, in the neighborhood, at the corner”等,也包含了“turn right, go up stairs/ downstairs”等动词短语及问路使用的“where’s …”或“is there a…near?how can i get to…”等问句,还含有指路用的祈使句“take the first turn on your right. go along/straight”等,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将输入的语言进行模仿,套用,然后在活动中完成“问路和指路的”任务,对于文中出现的复杂的句子结构,如“is there a big supermarket near where you live?/ next to the hotel is a small house with an interesting garden/ let me tell you how to get to Chang Chen Hotel ”等,我只要求学生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即可,没有必要分析其语法结构,以免把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增加学生学习负担,从而导致教学的失败。
2、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
我在教学中还特别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学习策略可分为五类:认知的(cognitive)、人际关系的(interpersonal)、语言的(linguistic)、情感的(affective)和创造的(creative),每类学习策略又可分为对应完成不同任务的若干策略,《新目标》教材中许多任务的设计正是为了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其学习策略。《新目标》教材中每册都有两个复习单元,每个复习单元都有按要求将单词归类的任务,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主的分类学习策略。教材还设计了许多pair work, group work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策略,如八年级上册unit2自测部分activity2要求学生读短信,然后写回信,并提出建议,imagine that you and sally are on a student exchange programme, read her letter then write back and give advice, 通过完成这项任务,学生既能巩固本单元内容,又培养其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的情感策略,学生就学得轻松有趣。

二、教学宜多样化,学习宜多途径
1、教学“生活化”以提高学习效率。
英语在我国作为一门缺乏语言运用环境的外语,怎样才能使初学者对其感兴趣,并转向学好它,然后轻松应用该语言呢?我记得特级教师李镇西说过“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由此我将我的英语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静态的语言学习因注入生活之水而充满生机,平淡的生活也在语言转换中生出几分谐趣,满足学生“学有所用”的需求。英语教学“生活化”方式多种多样,其中英语值日报告是不可忽视的一种形式,是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当然值日报告的话题不能千篇一律地谈论“天气”和“日期”等形式,而是可以利用3—5分钟谈论学生所见所闻及所感的新鲜题材,如all kinds of news from home and aboard, 师生谈心(a heart –to–heat talk,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和校园内外(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 moment )等,学生们为了准备这个报告会到图书馆及网上去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及学习兴趣。另外,我有时还将教材中的内容“生活化”,如在教“问路”和“指路”这一话题时,可以在座位上插上一些牌子,标明地点,再让学生根据模拟情境问路和指路;学习shopping时,可把教室分成四个商店“toy shop” “fruit shop” “clothes shop” “food shop” 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由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其他的当顾客进行角色表演,如此一来,学生们都会积极努力准备,并热心地参与这些活动。再有,街上的广告牌、路标等等都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理解日常生活用语的形象化。
2、教学内容“情感化”有效地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jefc(book 2b)lesson 71。 ann’s birthday时,我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处理,为了导入新课,我首先向学生提问“were any of you born on this date? anybody? today is your birthday.过了一会儿,有一位同学勇敢地站起来,我对他说:ok!great! it’s your birthday today. boys and girls, what can we do for him now?其他同学异口同声地说:happy birthday! 接着“生日快乐歌”就唱起来了,师生同唱,此时学生情绪高涨,新课也就导入。today is ann’s birthday.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 这样整堂课如同一首完整的生日歌,浑然一体,师生情绪高昂,情感相通,而那位过生日的学生一定会永远记住这节特别的英语课。这节课的成功取决于课堂呈现教学内容,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4 19:29:29 | 只看该作者
三、以文化为背景,以知识为导入
1、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
在日常教学中,对于词汇、语法、句型和语法要点的讲解,我注重全面、系统地进行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导入。因为当学生遇到一个生词时,学生总是习惯于找一个相应的中文词来帮助记忆,而实际情况是好多词语并不能找到安全等同的汉语词汇。词汇的文化内涵是丰富多彩,学习一门语言绝对不能只按词语的字面意义去理解。必须充分理解其文化内涵。“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译成汉语为“露马脚”“the lucky dog”中文为“幸运儿”,armed to the teeth(武装到牙齿)。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扎扎实实地在文化渗透上下功夫,让学生理解、掌握语言知识的社会运用规则并形成较强的社会文化能力。这样,学生遇到词语或句子才能得心应手。
2、利用教科书导入知识
我结合教科书,经常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宗教习俗,政治经济制度,日常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知识等。如英语国家的人的名字排列顺序与我们中国人的名字排放顺序绝然不同,赞美与谦让、隐私、介绍、节日等都存差异,如人教版的bookiii、unit8,不仅介绍了圣诞节前的准备活动,而且也介绍圣诞节日庆祝内容,圣诞老人和圣诞精神。为配合主题我播放了一些庆祝圣诞节的歌曲,互赠贺卡,并布置他们将圣诞节和中国的春节作比较,比较的方式是回答下列问题。关于圣诞节的问题是:
1. which countries cele brate christmas day?
2. why do children put their stockings at the end of their beds?
3. is father christmas real?
4. what does christmas mean?
关于春节的问题是:
1. what do we usually do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2. what do we usually eat in north china?
3. what do we get from our parents or other senior people.
如此比较,一方面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能使他们体会不同文化的差异。
3、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导入背景知识。
为了有效地让学生更多了解背景知识,我有时也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创造异国文化氛围。比如在教学八年级(project english)上册unit2 playing sports时,就可以让学生畅游互联网,从而获得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在教该书unit1 keep healthy 时,可放手让学去搜集中外各种健康饮食习惯,使学生懂得健康的重要性及中外饮食文化差异。
当然,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努力揭示知识发生的过程,准确把握学生思维展开的层次,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的积极性,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还可以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催开学生的智慧的花朵,真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4 06: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