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发现学生出现问题在:做错的题目订正了,背诵了,然后再考一遍,原题都能错,不要说变式了。真让我伤脑筋,估计其他任课教师也有同感。我在找原因……
忍不住和班上的任课老师沟通了一下,基本上和我的感觉类似。再看其他班的教师,也是相同的感叹。
看完下面这篇文章,我知道问题所在了。
学不会”还是“不愿学”——转《教师博览》 山东 王维审
一位青年教师告诉我,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笨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讲上十遍八遍仍然听不懂,手把手地教也学不会,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我说,学生怎么会越来越笨,应该是越来越聪明才对呀!你看,很多操作复杂的电子产品,咱们看着说明书捣鼓半天也未必弄明白,但是只要交到学生手里,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可以操作的很熟练。看起来,应该是他们比我们聪明才对。
这个青年教师说,也是!别看这些学生学习不行,要是干点无用的事倒是比谁都聪明。那你说他们为什么能弄懂那些复杂的东西却不会做最简单的数学题呢?
我说,他们不是“学不会”,而是“不愿学”。举个简单的例子:加工一个零件,只要是有车床和操作熟练的技术工人就可以了,不需要考虑待加工的那块铁是不是愿意,是不是同意。若是让孩子吃饭,不管你做的饭多么诱人,看起来多么香甜,只要孩子不愿意吃,你都不可能喂到他的嘴里。原因在哪里?前一个问题面对的是物体,是被动加工的东西;后一问题面对的是人,是有想法、有选择能力的生命。所以,教育不是工业加工,做好教育的前提是解决好人的思想问题。
“摁着牛头吃草”是我们教师常犯的错误。很多老师喜欢把问题一遍遍讲给学生听,喜欢逼着学生做一套套的练习题,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都塞到学生的头脑里,却很少去考虑学生愿不愿意、肯不肯接受。其实,中小学学习的知识并不很难,只要学生愿意去学,不会存在学不会的问题。对于大多数“笨”学生来说,他们之所以“油盐不进”,是因为他们不想、不愿、不喜欢学习。只要学生对学习持有了排斥心态,那么无论教师如何负责,如何不厌其烦,都不可能把知识“灌进”他们的头脑里。
“杀鸡取卵”是教育管理者常犯的错误。为了追求即时的效益和政绩,很多管理者不惜违背教育原则,把教育窄化为教学,教学窄化为课堂,课堂窄化为某种流程,进而形成一种模式,硬生生地把育人这种生动的、灵性的艺术演变成了冰冷的工业流水线,并期望以工业加工的形式完成对人的塑造和教育。在这种理念下,管理者很容易把教师看成企业工人,过分地强调教学技能和技巧的培训,过分地关注教学成绩的毫厘之差,最终是把教师培养成了合格的流水线工人,在规定了严格流程的课堂上进行着熟练工式的工作。为了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益,教师自然是更加简化“生产程序”,冰冷的教学和生硬的灌输成为了主要的工作方法。
其实,教育应该是生命之间的一种相互交融和相互影响,让学生拥有向前的信仰、追求的激情以及主动探寻的动力才是教育的根本。对于学生来讲,只要解决了“愿意学”的问题,那么知识的接受和消化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对于教育来讲,只有摈弃那种纯教学的观念,让德育参与到教育之中,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教育,也才会取得好的效益。
“冰冷的教学和生硬的灌输成为了主要的工作方法。”看到这样的话,我不禁偷偷回顾了自己的课堂,也反思了同事的课堂,一刹那,感觉要流汗了。“六学一体”,多么好的课改,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推广和实践。初三的课改任重而道远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