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说教材理解
1.教材特色。
《少年聂耳》是浙江省编的义务教育教材第二单元中的一课。这是一篇记事写人的文章。作者怀着对我国杰出的音乐家聂耳的祟敬心情,用简洁明白而又略带诗意的语言记叙了聂耳少年时代非常喜爱音乐的故事。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仅2句话,概括地介绍了聂耳的身份———杰出的音乐家和他一生的重大贡献。第2—5自然段分别叙述了聂耳少年时酷爱音乐的两件事。描写了少年聂耳被木匠师傅的笛声迷住,拜木匠师傅为师学笛的情景。描述少年聂耳在西山游玩时,独自出神地在大青树下吹笛,连下雨都似乎未发觉的事。全文层次清晰,行文简洁,用词比较准确、形象,字里行间饱蘸作者情感,隐隐地告诉人们:聂耳之所以成为杰出的音乐家是和他少年时代非常喜欢音乐,勤学苦练紧密相关的。此文被编入第7册第2单元第一篇课文,从思想内容上看,它与本单元的另两篇课文有其一起点,即都是记事写入的文章,都具有思想教育性,都为了使同学认识到“要下苦功夫才干有效果。”从语文知识能力上看,其重点训练目标都要求教师以课文为例,对同学进行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的训练。但在这方面,此文与另两篇比较,还有不同之处,即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主要缘于:①从整个小学阶段看,它是首次提出对意义段的认识。这标志着,从本文的学习开始,对同学不只要进行字词句段的训练,还要开始进行篇的训练,这是一种质的飞跃。②此文是打头课文,具有以篇带篇的范例作用。
2.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
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这既是本册阅读训练的重点之一,又是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
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内容,并品评有关语言。此文中有一些重点词句,如“每当……总是……却、一眨不眨、侧耳倾听、恳求、似乎”等,看似乎谈,却极能传神。协助同学掌握住这些重点词句,有助于同学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能使本册第1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得到迁移巩固训练,还能借此培养同学边读边思的习惯和训练语感。
难点:
对逻辑段的认识。因从整个小学阶段看,这一概念是第一次出现,受先前“自然段”影响,同学要把这一概念构建到自身的认知网络中去,需要进行一番笼统思维和比较和概括。
根据聂耳成才的事实,体会理解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重要因素。因这一思想情感因素并未在课文中直截了当地点明,需老师点拨,让同学从中领悟。
3,对教材和件的理解;
此文有两幅插图,一幅表示聂耳坐在石阶上,手托下巴,眼睛一眨也不眨地侧耳倾听笛声的情景;另;幅表示聂耳在大雨中出神地吹笛的情景。教学中,结合指导同学观察插图,描述插图,可协助同学直观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同时可作为同学分段的提示。文后的三道练习题皆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尤其是第2题的分段训练,它提供了2—5自然段的段意,旨在协助同学理解“把邻近的同一意思的几个自然段归并成一段”的操作方法,让同学不只知道这一课该怎么分,而且从中学到一种分段方法,即阅读方法。
4.教学目标。
课文总体教学目标(略)
根据此文的总体教学目标和同学的实际,本课文拟用两教时教学。第一教时的目标为: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学会15个生字,正确读写22个新词语。能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理解“谱写、诞生、夜幕降临”等词语。
了解课文主要讲什么,初步理清文章脉胳,能说出第1自然段的段意。
初步感知少年聂耳很喜欢音乐,并能勤学苦练。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句:“一眨不眨、侧耳倾听、恳求;……却……、似乎”等,并能用“每当……总是……”造句。
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能边读边思,划出具体描写少年聂年非常喜好音乐的句子,初步背诵第5自然段。
能感受认识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重要因素。上述教育目标,既考虑了知识、能力 也考虑了情感目标,同时还考虑了同学的可接受性。
二、学情(略)
三、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材较浅显简明等特点和同学实际,课时运行的教学模式为“激情导学——目标导练——积累迁移”主要采用“目标导学、读读议议法”,并辅助采用“图文结合法、直观演示法”等。 学法指导的重点是:协助同学进一步掌握词语比较法,初步学会“自然段归并”分段法。
四、教学程序
第二课时的课时教学分四大板块。 第一板块为复习导入、明确目标。在这一板块中,主旨是协助同学巩固生字和一些新词,这一字词的基础训练在四年级仍木可忽略。同时通过引导同学自读“单元学习提示”,让同学明白这一课主要的学习任务:即尝试运用按自然段归并给课文分段,和运用这一分段方法一般需要掌握的三个操作步骤中的第2、3步。第二板块为研读、讨论、自悟,并让同学进一步积累词句,巩固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本板块采用以下两大环节:
1.重点指导第2自然段的学习,运用“读、思、划、品、说、读”方法,先个体自学后再小组、全班交流、研究。此环节中,教师出示的自学要求为①边读边思边划:哪些词句表示了聂耳喜欢音乐?②借助插图,品读重点词句。③说说自然段段意。④有感情地读一读。在反馈讨论中,教师重点组织同学研究:①感悟“每当……总爱……”的句式,并要求同学运用课文第2自然段的内容加以仿说。如“每当木匠悠扬的笛声传来时,聂耳总爱跑到木匠师傅跟前”。这样布置,主要是让同学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中促使同学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同时也能防止教学内容游离于课外,防止教学支离破碎。②“忙、一眨不眨、侧耳倾听”等、表动作神态的词语,让同学演示体会,并从中理解从这些词语的运用中,可看出聂耳对笛声喜爱迷恋。③交流段意。
2.迁移学法,学习3—5自然段。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给同学布置较充分的时间,让同学以“伙伴学习法”展开自学。学习的步骤仍按“读、思、划、说、感情朗读”进行。之所以把3—5自然段的学习,让同学一气呵成,主要是考虑文字较浅显,同学的理解不会有多大困难,同时力图突破逐段讲解的定式,让同学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抓住重点词句学习。在这一环节的反馈交流中,教师重点组织研究。①“恳求”一词的用法,用抽词比较,体会其用词的准确性。②对“……却……”句式的理解,教师提供情景,让同学用“却”说话。如“哥哥跑过去替聂耳撑雨伞,聂耳却……”让同学体会一个“却”字突出表示了聂耳多么喜欢吹笛,多么勤奋吹笛,从而理解“却”字的转折作用。③“聂耳越吹越有劲,似乎一点儿也没有觉察到”。用删词比较法,让同学理解“似乎”一词看似平谈,却能形象地表示少年聂耳对音乐的喜爱已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④在启发同学质疑中研究:第5自然段描写聂耳在雨中吹笛,为什么还要写上“哥哥从龙门下来,忙替他撑雨伞”一笔?让生感悟到,这样写,是从侧面烘托聂耳对音乐的痴迷,因为哥哥知道每当聂耳吹笛时,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这一环节的朗读训练重点主要放在第5自然段。因此段是本文语言描写比较精彩的一段,其中有不少值得让同学积累。
这一自然段的朗读,教师可采用引读、指名读、评读等方法,让同学反复诵读。这样,协助同学读书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之境地,同时也能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生动性,为背诵此段奠定基础。在同学熟读的基础上,可指导同学边观图边尝试背诵。
第三板块,初步掌握“自然段归并法”的第3个操作步骤:把邻近的讲同一意思的几个自然段归并成一段。如有的自然段单独讲到一个意思的,就独立成段。 此板块主要环节如下:
1.根据板书出示5个自然段段意,先让同学尝试做“作业练习7”填空,组织4人小组讨论分段,并要求依—‘定句式说出为什么这样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