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是一篇四年级第二学期的教材,它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文章结构清晰,为了让同学进一步了解电脑网络,领略网络的神奇,真正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与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本节课的设计掌握语文内涵,以培养同学语文能力为目的,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其中。
我设计了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
认知目标:
1、能读、写11个生字,了解组成的新词所表达的含义。
2、能知道信息高速路就是网络,了解到网络为人类的生活和学习等各方面都带来了便利。
情感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到网络的神奇之处。
2、通过深入地学习课文,以和自身的实践操作,感受到网络是现代人了解信息的有效途径,激发他们对网络发生浓厚的兴趣。
能力目标:
1、能自身上网浏览,寻找自身感兴趣的东西,培养他们搜索信息的能力。
2、能把找到的资料在班里进行交流,培养他们交流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网络给人们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便利。
教学难点:
使他们对网络发生强烈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从小就运用网络的身手。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为什么称网络为信息高速路?
2、网络能为我们的实际生活提供什么协助?
一、释题导入,掌握“神”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17课“我家跨上信息高速路”我们知道汽车能在高速路上行驶,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课题中的信息高速路指的是什么? (板书网络)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网络吗?
我这样的设计一是想检验同学们预习的效果如何,也起到了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效果,让同学们一目了然:明确信息高速路指的就是网络。其次让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网络,这就是看看同学们对网络的了解情况,有意识地了解同学的目前状况,为我以后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直观媒体,激发兴趣。
我是从神洲五号上天的激动局面引入信息高速公路,对他们说:“同学们,我们国家最近发生了什么震惊世界的事情?”“想不想再次目睹飞天英雄的风采”然后我就播放了神州五号上天的媒体,并告诉他们这就是信息高速路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便利,使我们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这样做是激发同学们的对网络的浓厚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一旦兴趣被你吸引了,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提高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发生想看,想知,想学的愿望。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字词教学,合作共学。
对于四年级的同学来说,他们学习生字新词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我是放手让同学们在组内自学,我先在媒体上让他们点击自学的要求,请他们根据要求来自学。也可以运用工具书来协助学习。
我这样做的目的是充沛相信同学的自学能力,也考虑到了个体的差别。一个组内,有好的同学能带动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一起进步,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至少能够成为知识的接受者,跟上其他同学的节奏。
四、范读感染,兴趣选读。
为了是带动同学们的情绪,我是自身先范读,然后再请同学们找自身喜欢的一节来朗读,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自身有一个示范的作用,通过我的语言
来感染同学。让他们选择朗读,是充沛尊重每个同学的个体,尊重他们的选择,他们读喜欢读的更加会感情投入,印象深刻。
五、提纲挈领,放手自学。
在学习课文段落是,我是先请同学们朗读第一自然段,然后请大家讨论,爸爸的话里概括出了网络有哪些用途?协助他们归纳出了网络的大致用途分为三类:
1、网络能使我们快速地查阅信息。
2、网络能与世界各地的小朋友建立联系。
3、能上网购物、拍卖等。
这样是协助他们理清一个思路,充沛发挥教师的主导,点拨的作用。
接着,我是让同学自身点击进入2——4节,请他们在组内合作共学。步骤是:朗读2——4节,运用“网络能使我 ”来说说话。
我提醒同学们可以运用书上的语言,用复制句子的方法把要用的句子粘贴下来,还可以在里面加上自身的句子,使句子更加完整,流畅。
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我通过这样的手段既使同学们深入地阅读了课文内容,每个人都参与到了读文章,找句子的过程中,还使他们能够运用语言来把自身的理解表达出来。从而也解决了这篇课文的主要问题:2、网络能为我们的实际生活提供什么协助?
六、深入研究,比较,明确网络的实效性。
在学完了课文后,请同学们再次讨论:为什么称网络为信息高速路?
使同学们把网络和其他途径,例如:电话,上图书馆,通信,购物等等进行比较,突出了网络是现代科技迅猛发展,信息量日已万计的时代所不可或缺的工具。使他们对网络发生浓厚的兴趣,培养他们从小树立运用网络的决心。
七、能力培养。
请问同学,你感兴趣的是什么?让同学们在教师提供的网站里,自身上网查查资料,并在规定的时间里,请他们反馈,哪些小朋友是查到了他们所要找的资料。培养他们的搜索信息的能力。
请他们把找到的资料在班里进行交流,培养他们交流信息的能力。
八、拓展课文,再次感悟。
出示课文第五节,问同学们爸爸说的网络的用处还有很多很多呢!请你把他的话补充完整,你还知道网络的什么功能呢?
这样做是把课内的知识进行了延伸,培养了他们探究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