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9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学说课设计 《买铅笔》说课设计--数学说课评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2:5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讲讲我对教材的理解:
《买铅笔》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加减二)的第一课时。本课教学是在同学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以和10以内加减法,初步感知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今后同学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
教材提供的主题图是小白兔到袋鼠的文具商店买铅笔情景。主题图中已经出示了数学问题:“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我认为本课的主题图给出的数学问题太直接,同学没有思维的空间。因此在教学时我把主题图进行了改进。把主题图中袋鼠提出的数学问题改为“有15支铅笔”这一条件,这样,让同学自身去观察主题图,从图中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再根据相应的信息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从教材提供的例题和练习分析,本课应是学习十几减9、8的退位减法。但我认为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应该是相通。只要掌握了十几减9、8的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同学就会自然地迁移到所有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上来。因此,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也作了调整,即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
二、谈谈我确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有三大来源:一是来自同学的学习需求。即要了解同学的一般特征,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二是来自同学的实际生活。同学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原理,怎样引导同学发现并理解生活情景中蕴涵的科学原理,并确定体验目标的要素构成与逻辑关联,怎样引导同学将学习效果运用于生活实际,并实现体验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统一,这是教师在制定目标是要重点考虑的。三是来自教材的学习素材。从确定教学目标角度而言,教材的价值和其研究重点在于: 1.提供学习内容的知识结构和逻辑联系; 2.确定教材所反映的知识结构和逻辑联系同同学认识特点的结合点; 3.确定教材所反映的知识结构和逻辑联系同同学实际生活情景的结合点。“以同学的全域发展”作为规范,教学目标可以分为知识技能,问题考虑,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四个方面。
依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我对目标制定的理解结合同学的年龄特征,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是这样确立的:
教学目标:
1、以“十几减9”为切入点,在合作交流中学会20 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2、掌握20 以内退位减法,并运用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初步培养同学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4、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同学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以和善于交流,敢于提出自身的想法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学会20 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研讨“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一)、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保守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和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规范,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同学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沛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同学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同学的兴趣,调动同学的情感投入,激活同学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考虑,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同学独立考虑、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同学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考虑,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胜利的乐趣。
3、尊重同学的个体差别,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同学生活背景和考虑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定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同学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同学找到适合自身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同学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同学,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二)、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规范,必需转变同学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同学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胜利、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考虑、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身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同学的发展。
四、聊聊我的优秀教案与分析:
(一)、观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
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利用好教材中的主题图正是培养同学上述能力的良好时机。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只有经过长期的训练才干逐步形成能力。因此,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1、出示教材第78页修改后的主题图。(如何修改我在教材分析中已经说过。)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主题图,从中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
3、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我想,只有让同学经过独立观察、独立考虑来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从而提出数学问题才干充沛体现同学的主体作用,同学的个性化理解才干充沛暴露,主题图的作用才干得到充沛的发挥,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二)、根据问题,列出式子。
同学经过10以内的加减法的学习以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学习和长时间的培养,已经具备了根据数学问题列出式子的能力。因此同学根据“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这个问题,能很快的列出式子。
(三)、讨论15—9的算法。
本环节的教学,我布置了4个小环节:1、独立考虑15-9的算法。2、小组交流15-9的算法,教师巡回指导。3、全班交流,教师整理板书。4、尝试练习(用自身喜欢的方法计算)。
为什么要布置4个小环节呢?我认为探究性学习必需要有独立考虑的时间。由于同学的生活背景和考虑角度不同,对15-9的理解也就不同,只有让同学经过独立考虑,去整理自身的思路才干在后一环节小组交流中充沛发表自身的见解。再则,由于一年级的同学年龄小,语言组织能力差,只有让同学经过独立考虑,好好的想一想应该怎样表达自身的想法,才干在后一环节小组交流中有东西好交流。
《数学课程规范》提出了:“提倡算法多样化”和“鼓励算法多样化”的要求。不同的算法展示了同学不同的认知方式。教学中,同学研讨算法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使同学经历一个独立考虑、合作交流与再发明的过程。这种探究式考虑的价值远远大于遵循某种方法的考虑价值。教学中,同学的计算方法各异,教师不急于评价某种方法的优劣,而是让同学介绍清楚各种方法的特点,引导同学“取其精华”,使算法多样化的过程成为一个探索与创新的过程。在教学中,布置小组交流环节,使同学在思维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提倡算法多样化,并非要求同学一定要掌握多种计算方法;也并不是要求同学要生硬地去套出多种算法。“算法多样化”应是同学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新课标中所提和的算法多样化和优化,是指集体的多样化,个体的优化。也就是说要求全体同学尽可能地多想出几种不同的算法,而不是要让每个同学都能想到或掌握这些算法。优化是同学个体的行为,教师不能把全班同学所有的算法都优化成一个算法,这有违新课标的精神。因此,在全班交流环节,教师有意识的把同学汇报的算法板书出来,把算理大致相同的算法整理在一起,让同学在听与说、议与思的过程中学会算法,为以后的个体优化奠定基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2:53:00 | 只看该作者

小组合作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难度比较大,同学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很好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如何让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又是一大难题。我认为,小组合作的重点是要每一个同学都动起来。因此,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对同学的合作学习提出了一些具体明确的学习任务。(见教学设计)
(四)、巩固算法
这环节,我布置了3个层面的练习。
第一层是基本练习。通过本题的练习,使同学巩固十几减9的算理,并迁移到十几减8、十几减7等20以内退位减法,使同学明确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是相通。
第二层是解决问题,延伸算法。计算教学假如只重视计算技能的学习,往往比较枯燥。只有把计算教学至于问题解决中去,使同学感受到计算是有用的,是能协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同学会更感兴趣。同时,利用两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使同学感捂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第三层是摘苹果游戏。
游戏是底年级儿童最喜欢的课堂学习形式。让同学在游戏中、玩乐中轻轻松松学知识,这不正是我们的追求。
(五)、回顾反思,总结评价。
这节数学课你学地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你想提醒同伴们注意什么?
对同学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让同学结合自身在课堂上的表示,进行自评、互评,发扬优点,弥补缺乏,不时进步。
以上是我对本课教学的一点认识,请各位同仁、专家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17: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