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5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学说课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想|人教课标版--数学说课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2: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和直角"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同学以前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学在学习前面的几何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角,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感性认识基础。教材只是把建立角的概念放在"初步"的水准上,这就要求教学时,既要巧妙地避开角的概念,又要揭示出角的实质属性。为中高年级继续学习角和其它几何图形奠定基础。 教材从引导同学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同学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过同学实际操作活动,用一张纸折角,用两根硬纸条做活动角,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最后再笼统出角的几何图形。可见,这种获取知识的途径实际上是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逐步笼统概括。
从同学认知水平来看,由于小同学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笼统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防止的要发生几何图形的笼统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同学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资料的基础之上。因此,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和同学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方面:培养同学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同学独立学习能力和发明意识。
(3)思想情感方面: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同学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其中教学重点是:协助同学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难点是:通过直观感知笼统出角的几何图形和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充 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识规律,采取了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剪一剪等教学手段,把静态的课本资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同学亲身感知亲手操作,把外在可见的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鉴于此,我在优秀教案上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一、加强观察和操作,协助同学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心理学研究标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因此,要解决数学笼统性和同学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靠具体的操作与观察。因此,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充沛利用和发明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资料,引导同学进行观察、折叠、制作等活动,使同学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动脑,在手脑并用中获得感性知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实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我让同学依次观察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并指出这些物体外表的角。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角,丰富同学对角的感性认识。
接着,出示一张圆形纸,让同学观察有没有角,启发同学用圆形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我不讲怎样折,而是鼓励同学自身折。再对折出的角进行观察比较得到,角是有大有小的。然后让同学用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的;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从而揭示了角的实质属性。
最后,鼓励同学用图钉和硬纸条做一个可以活动的角,也是让同学自身想方法做。然后让同学随着教师一起活动自身的角,边活动纸条边观察: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这一教学的目的是让同学从认识静态中的角过渡到动态中的角。使他们直观地看到,纸条张得越开,角就越大,纸条合得越拢,角就越小,由此渗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实质特征。
在同学的所有操作活动中,我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教具为自身动手,使同学的听觉、视觉、触觉多感官并用,充沛发挥同学独立操作的主体作用,力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发明意识。
二、利用多媒体优势,优化课堂教学。
这节课,我充沛发挥了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直观、形象的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启迪同学的思维,优化课堂教学。
1、利用多媒体,笼统出角的几何图形。
作为一名教师重在授之以"渔",教学中关键是让同学掌握知识形成过程,使其知其然,还需知其所以然。本节课中,从直观感知笼统出角的几何图形是教学的关键。如何把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清晰地展现在同学面前呢?这又是教学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分两个层次进行突破。
首先,从活动角笼统出角的几何图形。教学中,让同学从观察生活的角、折角、做活动角,然后从活动角笼统出角的几何图形。如何笼统呢?为此,我设计了由活动角到角的几何图形笼统过程的动画。用点来代表图钉,用一条直直的线来代表这根纸条,再用一条直直的线代表另一根纸条。这样,变笼统难懂的知识为直观的画面资料,很自然地把实物中的角与角的几何图形联系起来,增强了角是源于生活的认识。而且,用线代表纸条的连续过程,也孕伏了"角是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形成的图形"这一几何概念。
然后,从同学已经感知过的实物中再次笼统出角。在同学初步形成角的概念后,我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同学感知过的实物"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利用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上的角的形状,紧接着把实物的模像去掉,再次笼统出几何角。让同学观察这些角虽然大小不同,方向不同,但都有什么一起特征?这时画面上同时闪动所有角的顶点,然后闪动各自的两条边。协助同学再次笼统概括出所有的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这样,就实现了由形象思维向笼统思维的过渡。
2、利用多媒体,变静为动,化难为易。
让同学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同学认知水平还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其思维活动需要一定的感性资料作支持。而让同学直观感知不论边伸长还是缩短,角的大小始终不变,在保守教学中很难做到。比方用实物演示,首先角的两边伸长缩短的教具难以制作,其次是演示时角的位置方向大小容易变化,不易比较。于是,我在教学这一环节时,先让同学通过活动角感知角的大小跟纸条张开的大小有关,再提出疑问:角的大小跟纸条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呢?这时,我设计了把活动角的两根纸条伸长和缩短的动画,让同学观察,角的大小变没有?同学非常形象直观地看到,不论纸条伸长还是缩短,角的大小始终不变,说明角的大小与纸条的长短无关。这样,就达到了变笼统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的目的。
另外,在完成练习题第二题,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为了让同学加深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我先用动画演示怎样用三角板上的角去比第一个角,接着让同学自身用三角板比一比。在同学得出两个角的大小一样的结果后,我又告诉同学:"刚才,我们是借助三角板比出了这两个角的大小,我们还可以用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这时,又借助多媒体用动画演示把两个角移近,使两个角重合,不但更形象生动地说明两个角一样大,而且也教给了同学比较物体大小的不同方法,蕴含了数学学法的指导。
三、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促使同学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心理学研究标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同学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同学有一种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1、导入激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2:52:00 | 只看该作者

课一开始,我就用动画显示出色彩鲜艳的钟面,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在滴答滴答地走动,有声有色的画面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学的注意力。等声音和画面静止后,才问同学:"刚才是什么声音?对,刚才是时钟走动的声音。"这时闪动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问同学:"现在,时针和分针之间形成了一个图形,认识这个图形吗?这是什么图形?"自然地导入了新课。这样,利用模拟逼真的动画和声音,不但使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于课堂,而且渲染了气氛,发明了意境,有助于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2、在"动中"感悟知识。 儿童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对单调的刺激容易发生厌倦。针对这些特点,我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例如,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剪一剪等活动,让同学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在师生一起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3、练习中创设故事情景、竞赛情景。 这节课我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这一得天独厚的教学功能,使练习生动有趣。如判断角的大小一题,我是这样出示的:"小乌龟画了一些图形,这些图形是不是角,要请小朋友们用角的特征来判断一下。"然后投影出示一只小乌龟和图形,让同学用手势判断,并随同有趣的声音。又如,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一题,我也是把题目融入故事当中,对同学说:"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你当裁判。有两个角,一个叫红角,一个叫蓝角,一天两个角争吵起来,红角骄傲地对蓝角说:'我比你大',可蓝角不服气地说:'你并不比我大',那么,这两个角到底谁大呢?请小朋友来当当裁判。"并随同蓝角红角的声音。这样,一段形象生动的故事,激起了同学解疑的兴趣。 最后的发散练习"勇夺智多星",我用比一比谁最聪明能干,谁能夺得"智多星",创设竞赛的情景,激起同学的竞争意识,以达到激发同学兴趣和求知欲的目的。
四、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人际交往活动。
素质教育要求课堂的交往形式优化和多样化,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摸式,能发展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健康的人格,提高智力和发明力。为此,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我采用了"小组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剪一剪等操作活动中,让同学在各自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一起讨论,互相协助,一起解决问题。一方面,最大限度的给同学以活动的空间,各个同学亲身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知识的获得有活力、有发明力的。更重要的一方面,积极创设一种平等和谐、富有人情味的学习氛围,充沛调动了同学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培养了同学的互相协作精神,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以上就是我设计本堂课的一些想法。
总之,教学中我本着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同学主体作用相结合的思想,促使同学全面、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在生动、活泼、和谐、合作的氛围中,达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的,促进同学素质的全面发展。设计中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22: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