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6-11-8 01:35:06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受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根椐初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好动,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容易忽略知识技能的学习,喜欢热闹(学生特点)。在教学中,课堂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教学中要不时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的具体操作、交流讨论中来。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生跟种子一个样,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师能做到的,只是供给他们适当的条件和照顾,让他们自己成长。如果把他们当作工业原料,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硬要把他们制造成一色一样的成品,那肯定要失败的。”可见教学中对于老师来说,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如果用观看视频录像的教法取代学生亲自动手的实践过程,无疑是削弱了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利用多媒体演示学生的实验操作,学生只是形成了实验的理论知识。要想形成实验操作能力,必须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获得。如在上《练习显微镜的使用》课时,重点是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如何使用显微镜,还必须经过反复操作才能熟练掌握显微镜使用方法。
1 操作不规范
1.1 表现 ①取镜和安放方式不正确(取镜时往往一只手抓起镜臂就从镜箱中取出,并且重重地往实验台上一放。安放时显微镜距离实验台边缘太远,甚至前后倒放);②拿或擦拭镜头方法不当(手拿目镜或物镜时,食指按住镜面;当物像调不清晰,或者视野中有异物时,直接用手指擦拭镜面);③调焦方法不正确(一是镜筒下降时眼睛不看着物镜,这种操作方式容易损玻片和镜头──限制螺钉脱落或未调好的显微镜很容易出事;二是不按先低倍后高倍的顺序进行调焦);④转换物镜方法不对(转动镜头转换器更换物镜时,直接扳动物镜,这种转动方式容易使物镜光轴发生偏差,导致调焦不准);⑤观察方式不正确(观察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用手蒙住一只眼,另一只眼观察,有些学生则只会用右眼观察);⑥镜臂倾斜不当(一些小个子学生为了方便,观察时喜欢倾斜镜臂,但倾斜度往往过大,容易使显微镜重心不稳。有些学生甚至观察临时水装片也倾斜镜臂,载物台易受污染)。
1.2 对策 ①预防(为了激发学生爱心,使用时能精心呵护,使用前教师应特别强调显微镜属于精密贵重仪器,引起学生重视;为了避免盲目操作,实验前最好先让学生对照课本上的使用方法步骤填写实验报告册,以熟悉使用规则;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在学生使用前,教师应该首先演示一遍,并在演示过程中强调注意事项的重要性,同时指出易发生错误的地方,必要时可展示一些由于错误操作引起的后果,如被学生压坏的玻片等;对学生较难掌握的步骤应提供要领。如掌握“观察”这一步骤的要领是:左眼要尽量贴近目镜,右眼试图向视野内注视[1]。转换物镜的要领是:右手拇指和中指夹紧转换器下层转动板再旋转[2]);②纠错(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出现操作上的错误,应及时指正,否则很容易使学生养成不良习惯和损坏仪器,对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及时作全体讲解);③训练(对一些较难掌握的步骤,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训练。如“两眼睁开,左眼观察”,学生往往较难掌握,可进行以下训练:睁开双眼,用一张纸或手掌竖立在两眼之间,鼻子跟前,使左右眼不能互看对侧一边,然后有意识地光看左边,再看右边,如此重复3-5次,即可顺利完成实验[1]。)用完显微镜擦干净外表。转动转换器,把物镜偏两旁,放回镜箱原。
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合作探究、讨论等多种途径,来进行同伴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通过实验与理论教学的同步进行,学生不仅对显微镜的结构有了较清晰的了解,而且通过观看资料及自身的实际操作,对显微镜的使用及操作要领也有了较熟练的掌握,同时在交流讨论中总结得出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样既熟悉了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语言交流、讨论总结等综合能力,教学效果甚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