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数据计算》,这是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一章第五节表格制作的第二课时,内容包括横向、纵向求和、求平均值。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同学,他们在上一节课已经学习过制作表格以和表格的调整。本课教学的目标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计算,培养同学使用计算机进行快速统计、计算数据的技能与同学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根据本课知识特点,我将教学重难点放在正确设置数据区域和小数处置。
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知识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我在本课教学中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教学模式,以计算竞赛的形式引入课题,激起同学的学习兴趣,并围绕数据计算设置一个个不同的计算任务,让同学展开研究式、探索式学习,再通过同学的合作交流,教师引领的方式,针对同学制作情况的反馈,简单任务直接演示,复杂问题分步解决,逐步揭示学习内容,从而让同学获得真正的知识和能力。
我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和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同学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课堂教学:一、师生竞赛,激趣导入。首先展示一份没有算出总分的成果表,老师使用电脑跟同学使用其它工具进行计算竞赛。在竞赛中,老师获胜。此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同学实实在在的感受到计算机计算的神奇,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本环节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探究学习横向求和。发挥同学学习自主性,同学自主选择学习方式,例如借助课本,网络求助,自身尝试求和,遇到问题,可以与同伴讨论解决。然后让胜利的同学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胜利。接着,老师将错误的选择数据区域方法演示出来,引导同学总结出数据计算的关键是什么,有效地突破学习难点。第二步:探究学习计算平均值。我先给出一个横向求平均值的成果表,让同学通过知识迁移的方法,计算出平均数。在此过程,我以故意做错引出小数处置,然后再引导同学通过看书、网络求助等途径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步:探究学习纵向求和、求平均值。让同学通过知识迁移,自身尝试纵向求出和与平均值。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局部,首先,我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教师通过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同学的动手欲望,从而促使同学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我还非常重视同学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同学通过知识迁移、看课本、网络求助、小组求助等方法进行学习;同时,我还注重分层教学的运用,发挥小老师的作用,使全体同学得到发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三、综合练习,巩固知识。营造游戏气氛,让同学统计自身小组的身高,培养同学在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四、课堂小结,知识拓展。同学梳理知识,归纳总结。目的在于加深同学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始终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和新课标的精神,始终倡议有效的教学,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达到教学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