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学反思
一、总体评价
本节课在紧扣课标、善用教材的基础上实施案例教学、思维导图教学,教学思路清晰,有流畅的教学内容流程与教学组织流程。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强调学生思维过程的学习,学生学会了评价资源开发条件,分析能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学会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法,树立了科学的资源观、发展观。这种“思维导图”、“引导—探究”教学法让学生掌握了地理学科的结构知识,而且不会了地理思维方式。同时这种方法是解决各种问题以及将来进行科学探索时所需要的,一经掌握就具有迁移价值。
二、教学后的困惑:
首先,用“思维导图”、“引导—探究”法来学习地理知识,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基础,思维层次较高,而实际操作中因一方面受到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生活经验缺乏及思维习惯不良等的影响,另一方面该教学方法本身要求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探究、讨论时间,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较为费时。
其次,本节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引导问题。这就对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和应变能力,设计的问题必须既有坡度又有启发意义,从而令学生产生相应的探究兴趣。如果这些条件不充分的话,实行起来就比较困难。
三、今后教学的建议
建议一: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及教学时间的允许,“思维导图”、“引导—探究”法不一定要用于整节课,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今后的教学中可用于一节课中某一教学内容,同时与“接受学习”等其他教学方法并用,以完成较大容量的教学内容。对此法可通过增加使用频度来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的目的。
建议二:作为教师本人应该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练成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轻松地驾驭课堂教学。如当学生在探究时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能立即分小步子设问启发,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索经验与能力时,教师就要随机应变地设计一些有坡度的问题,使学生的探索欲望始终得到满足。
建议三:教师加强集体备课,共同探讨高中地理各章各节中的知识点及其成因规律,整理出具体内容,为该方法的实施提供最恰当的素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