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段、直线和射线》教学反思
海口市英才小学 陈明明
本课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中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在二年级时,学生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和角。在本课的内容安排上,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即让学生借助直观,引入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直线、射线的联系和区别,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从而为下一节角的认识做铺垫。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可以说它是一节概念性的课,概念对学生来说往往抽象难懂,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通过具体材料的感知,让学生展开想象,感知直线和射线的“长”不可测,引导学生独立探究三者之间的特点与联系,在学习中提高。突出体现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一、 对教材的处理、设计衔接比较自然
首先从猜谜语出发,引出线段,回忆线段的特征。激发兴趣的同时,又从谜语中找到了它的特征。直线、射线比较抽象,现实生活中无限延伸只是一种假设,学生的视线是有限的,并不能通过视线感受无限,我们只能用语言引导,让学生充分的想象,学生感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让孩子们先画线段,在发挥充分的想象,由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得到直线,观察直线的特点;再接着由线段线段向一端无限延伸得到射线,清晰地让学生明白射线和直线是如何来的;最后再让学生独立探究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这样的设计,符合对问题研究的线索,这样对教材的处理、设计衔接比较自然,学生学习不感到吃力。
二、注重操作体验,培养学生能力。
强调亲历亲为,即让学生亲自实践和真实体验。作为概念教学课,我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地感悟学习材料,能充分展开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数学的过程中逐渐建立概念。如,经过一点能画多少条直线,经过两点能画多少条直线?让学生亲自画了,体验了,就能得出准确答案,那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认识就自然而然地建立了。通过操作,让学生对自己原先的猜想进行了一次验证,也对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理解的更加深刻。
三、练习层次清晰,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练习由浅入深,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如寻找生活中的射线,生活中两点一线的例子,找最近的路等都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不足与困惑: 1、在学生比较三线的区别与联系时没有给予充分的讨论时间。虽然在三线的区别上学生能较好的说明,但对于联系很多学生就感到模糊。我采用了从线段--- 直线---射线的顺序进行引导,先画一条线段,把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射线,从而说明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但这样的引导仍然让学生感到不好接受。
2、对学生放得不够开,总是怕学生不会说,很快地把答案端出来。整个教学设计的流程中,我应让学生先自学课本探究完成活动一和活动二,再进行汇报,由于担心学生不能完成,又重走老路。问题提出后还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讨论,让学生多说,才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研究活动二的画一画,如果能给学生规定时间,让学生在一分钟内从一点出发画射线。时间到了有的学生只画了十五条,这时老师应该问:如果我还给你时间,你还能继续画吗?能画多少条?
4、困惑:如果放手完全让学生探究概念,那么射线、直线等是如何来的,学生是否会很难体会。三者之间的联系是否需要说明,“线段和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这句话有争议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