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科学《怎样让小球动起来》说课设计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21 12:41
标题:
科学《怎样让小球动起来》说课设计
一、教材和教学内容分析
《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河北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11课内容,是《力与运动》单元中的第三课,它与前两课《推和拉》、《常见的力》前后呼应,是知识的延伸,也是下一课《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引子,在内容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力的学习是本学期的重点,本课在同学认识了各种力的基础上,协助同学进一步感受力与运动的关系,意识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可以由静止变为运动。
二、同学特征分析
通过《推和拉》的学习,同学已认识到推和拉两种力的方向和发生的结果是不同的,进而,同学又认识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力,并能正确的判断常见的力,科学说出不同力的名称。这为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一个好的目标就象黑夜的灯塔,可以照亮同学探究的道路。《科学课程规范》提出教师应把科学课程的目标真正落实到每一节课,使每节课成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在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同时,应更关注全体同学的发展,注重科学情感的培养,把探究有效地开展和深化。为此,我在树立了开放的教学观点后,结合中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拟订本课的目标为:
(一)探究目标:
1.能设想出多种让小球动起来的方案和改变小球运动方向的方法。
2.能用实验证实自身的方案是否正确。
3.能体验到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二)情感目标:
1.愿意动脑筋想出使物体运动起来的多种方法。
2.能与其他小组交流假设和实验方法,并找出最好的方法。
(三)知识目标:
1.能说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由静止转为运动。
2.能区分出物体的运动主要使由哪种力(如风力、水力、重力、弹力等)作用的结果。
(四)STSE目标:能联系生活实际,举出更多的力使物体运动发生改变的例子。
教学重、难点:能合作设计更多的使小球动起来的方案。
能找出物体运动是哪种力作用的结果。
四、教法分析和创新点
江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要求人具有创新精神,教学中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同学的创新思维。因此,整节课充沛体现以同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激发同学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
1.发明性处置教材,适应同学创新思维的发展。一开课就从生活中的玩具小球入手,让同学玩玩小球,同时设置生活情景引导同学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球动起来?然后通过猜测假设、制订计划、实验验证等科学探究的方式获得力与运动的关系。采用这种模式的依据:(1)有利于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因为在探究的过程中同学是知识的发现者,他们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知识和技能效果更好。(2)符合同学的认知特点,有利于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和欲望。(3)在学习的全过程渗透"S-T-S"教育,使同学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物理知识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
2.教学中注重培养同学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和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
五、学法分析
《科学课程规范》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一种科学学习的方式。人是天生的探究者,科学探究根源于人类思想中与生俱来的认知热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身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本课采用的学法以自主探究法为主,课一开始就引导同学自主猜测、设计实验,分组探究,充沛体现同学主体地位,营造我要学、我爱学的课堂氛围。同时,观察实验的方法是探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归纳、分析法在科学学习中有重要意义。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学习方法要引导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逐步领会与掌握。
六、教学过程分析
(一)导 入 新 课
兴趣是同学学习的驱动力。托尔斯泰曾说过:“胜利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同学的兴趣。”只有当同学对知识发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才会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生无穷的灵感,从而引发出创新的意识。因此,我用同学平时爱玩的小球引入,并请同学说说是怎样玩小球的,同学的兴趣马上被激活,纷纷展示多种玩法。教师因势利导,指向静止的小球,适时提出挑战:用多种方法让小球动起来。同学欣然接受挑战,积极投入到猜测、设计实验方案中去。
(二)自 主 探究
科学探究不只仅是动手做实验那么简单,而是一个包括提出问题、猜测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一系列的科学活动。因此在自主探究的环节中,我设计了1、猜测与设计2、明确实验要求3、实物投影出示实验记录表4、分组探究多种让小球运动的方法5、分组汇报、交流6、评价、交流7.小结、交流,一系列活动。在猜测与设计的环节中,通过分组讨论、分组竞赛的形式有效激活同学的创新思维,培养竞争精神。实验前的明确要求,由同学自身提出注意事项,为实验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保证,在实验中同学避开常犯的错误,提高了学习效率。在同学分组实验时,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关注他们的探究过程,并适时地给予协助和引导,力求成为同学乐于接受的合作者和科学探究的引路人。同学实验之后,请各组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实验记录,并配合语言、动作说明,为同学提供了大胆表达和互相交流、学习的空间。在小组汇报结束后,注重同学之间的互动,引导同学自评、互评,互议,提高同学的评价能力和思辩力。
(三)巩 固 拓 展
陶行知先生倡议:“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科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为生活服务。《科学课程规范》提出科学教育要实现“S-E-S-T”目标,即注重科技与生活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实验结束后,请同学说说在生活中有哪些力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例子,将科学与生活有机联系,让同学体验到科学来自生活,又为生活服务。这样同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使得知识得以向课外延伸。最后谈收获环节,既是对本节课的知识总结,也是情感体验的交流。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