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课异构大班数学《找规律》课后反思
《找规律》活动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要求孩子思维灵活,需要孩子先感受再发现,才能理解规律,而这些要求单靠老师的讲解显得收效甚微。针对这个情况,通过观看绘本故事让幼儿来发现和感受常见的一些规律,激发他们创造简单规律的兴趣,感受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在活动《找规律》中,我改变了以往教师先详细、深入讲解操作材料的方法,而是让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寻找规律,然后讲述排列规律,幼儿的兴趣很高。然后再出示规律类型图片,让幼儿来匹配;操作环节中我让幼儿自己给美羊羊设计有规律排列的花环,把活动推向了高潮,更激发了他们学习和运用规律的兴趣。在操作材料中运用已有经验,顺利完成。最后延伸部分,展示生活中运用这些规律来排列的图片,更激发了他们学习和运用规律的兴趣。
该活动中,我让幼儿先各个环节紧紧相扣,层层深入,从找规律到讲述规律,从排列规律到欣赏规律,最后灵活运用自主排列规律。活动中发现无论是简单的AB 型规律还是ABB型规律或者是ABC型的规律,幼儿运用的都比较自如。活动效果充分说明了幼儿的发展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提升,幼儿的思维也在广度上有了一定的进步。
严谨的数学活动需要将抽象的东西赋予实质,让幼儿从形象思维提升到逻辑思维。这样幼儿才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不仅获得了系统性的知识,更为以后学习比较、归纳等数学的学习打下初步的印象基础。
其次, 我比较注重对孩子的及时评价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因为大班是
孩子学习的启蒙阶段,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学好数学的信心都将在这一学段
定位。我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习惯是终身受用的。
本次活动我的教学特点是:
从幼儿出发,让幼儿在充满童趣的故事情节中发现规律的存在。
通过常见的食物图片让幼儿感受规律的不同表现形式。
这样教学内容就显得生动、活泼,孩子们学起来兴趣盎然。正所谓:学中乐,乐中学。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快乐时刻荡漾在课堂上,我和孩子们融为一体,顺利地完
成了教学任务。
但是,我觉的也一些遗憾:
1、在请幼儿上台操作时,没有说明如何操作,幼儿一脸茫然。
2、最后一个环节,由于时间关系,不够完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