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本教研,农村学校无奈的尴尬&nbsp
浙江省奉化市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周建国
&nbsp 优秀师资外流,教育经费短缺,教师教育思维定势严重,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等,使得农村学校的校本教研还处在“风平浪静”、“涛声依旧”的不正常状态,出现了令人“心痛的感觉”。&nbsp
当前,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制约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的“瓶颈”问题。为此,用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校本教研活动也普遍受到重视。可是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却遗憾地感觉到:农村学校由于各种复杂原因,其校本教研还处在“风平浪静”、“涛声依旧”的不正常状态,出现了令人“心痛的感觉”。&nbsp
不在状态的校本教研&nbsp
优质教育资源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校本教研缺乏“领头雁”。近几年,各地都在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教师聘任制,农村学校的许多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城乡教育出现了十分严重的“马太效应”。由于骨干教师的流失,使农村学校缺少了教学研究活动的“领头雁”。所以,不要说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就是要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出现了危机,导致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步履更为艰难。&nbsp
校长不重“教”,校本教研难推进。随着教育收费政策的不时规范,特别是“一费制”的推出,对遏制教育“乱收费”起到了积极的进步作用,可是由于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不到位或者力度不大,导致农村教育经费陷入了困境。很多校长依然为教育经费犯愁,仍旧充任着学校的“管门人”和“维持会长”的角色,依然是“涛声依旧”地维持着往日的“宁静”,学校没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气息”,校本教研自然就难进农村学校的“门”。&nbsp
教师缺少“研究”意识,校本教研成为“不在状态下的研究”。在保守的教育教学思想影响下,教师的思维定势在原来的教育教学方法上,不敢“越雷池半步”,依然是典型的“工人式的教师”,习惯于“批量生产”,依赖于“我讲你听,我灌你取,我考你做”的单调乏味的保守教育教学模式。从校长到教师,基本上都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传声筒”,教师们基本上都是贩卖教科书、各类教辅资料的“小商小贩”,“日出而教,日落而息”地手执教科书,“太平无事”地念叨着“老黄经”,教师们缺少“研究意识”,都处于“不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境地,在“一团和气”中各自唱着“自身的歌”,重单干,重封闭,重同学单一的学科成果的提高,少合作,少各种教育教学信息的获取,少竞争,依然扮演着“井底之蛙”的角色,在“坐井观天”中“无声无息”地“重复着昨天的教育教学故事”。&nbsp
“逼迫”校本教研动起来&nbsp
针对目前农村学校在校本教研中所出现的尴尬局面,依笔者之见,可否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nbsp
引“狼”入“鹿”区,“逼迫”校本教研“动”起来。有一则资料上说,在美国阿拉斯加的自然维护区,人们为了维护鹿而消灭了狼,鹿没有了天敌数量激增,但体态笨拙,最后由于缺少食物以和闲适少动带来的体质较弱而大量死亡。人们只好把狼再“请”回来,狼来了,当然给鹿带来了生存的危机,可更是给鹿带来了勃勃的生机。这则资料告诉我们一个哲理:有了生存的压力和危机感,反而能刺激人的生存天性,激发人的发展潜能,促使人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要使农村学校教学研究“活”起来,必需改革现行的人事制度,城镇的优质教育资源务必要向农村学校倾斜,把“一江春水向东流”变为“一江春水向西流”,实行城区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走校任教”制度,向农村学校“掺沙子”,放“狼”到“鹿”区,“逼迫”农村学校的教师向校本教研的方向“逃跑”。&nbsp
教研部门做“红娘”,建立教研联合体。虽然农村学校整体的教研力量是“势单力薄”的,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就某一所学校来说,个别学科当中也有一定数量“显山露水”的教师,如何将这些教师组织进来,实行“强强联合”?对农村学校师资结构、分布现状一清二楚的各级教研部门就要发挥“红娘”作用,协助农村学校组建教研联合体,根据各学校师资强弱以和各学科组教师的不同特长,首先成立以学区为单位的教学辅导研究站,确定各学科的中心教研组,推选出中心教研组长,以中心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各学科的正常性的教研活动。随着各学校学校网的开通,教研部门可以发挥自身中心网站“得天独厚”的作用,将本地区的各种优质教育资源整合以后上传到网上,让本地区的教师们共享、共用,使各所学校结成更为紧密的教研联合体,充沛发挥网络在提升农村学校教师素质的作用。&nbsp
构建校本教研新建制,培优扶贫提升校本教研新内涵。我们要加强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把教师个人自主读书学习、撰写学习笔记、反思日记、教育优秀教案、自觉参与教研组活动、积极承当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等纳入教师的工作实绩考核。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研究机构要组织专家和城区学校的骨干教师成立“讲师团”,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农村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理论和课堂教学的“现场直播”,有重点地对农村教师进行“专业引领”。同时,对暂时落伍的教师要多方面关心,为他们找师傅结对子,以强带弱开展强化培训,协助农村学校中能力较差的教师逐步“脱贫”致富奔“小康”,不时地缩小各学校中的“弱师”面,促进全体教师的可持续发展。&nbs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