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6-10-23 02:24: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组由海口一中郑茂怡老师进行研究汇报:
两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文主题突出,特点明确。两位老师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了探究。文章题材紧贴生活,能吸引学生认真阅读。两节课均能注重听,说能力。课文主线明显,两位教师能详细讲解文章重点。唯一不足的的是小组合作活动不多,生生活动缺乏,基本都是师生问答形式为主。
第二组由海口一中李秀文老师和长流中学的科组长进行研究汇报:
两节课均能启发学生思考,教会学生在学习中探究,针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问题面很大,若再设置面小点的问题更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参与度会更高。第二节课在导入环节做得比较好,通过图片,视频进行导入,氛围较为轻松,学生兴趣高。两节课进行了启发性提问,几乎没有无效提问。教师的语音语调相当的好,优美,平易近人。两位教师均采用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足之处:生生互动缺失,应该多设置些活动让学生完成,活动最后应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来总结。
第三组由海口一中邹象燕老师和海南侨中林巧老师进行研究汇报:
两节课没能体现课前指导。课程设置以文本为主线,由老师启发学生思考,值得一提的是杨老师的学习指导很深入,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深层次思考,李老师则较为注重情感引导。教师的肢体语言较为丰富,表情到位,循循善诱。李伟老师的导入很生动,让学生很快进入文本语境,而杨老师的话题面太大,谈论了生活是什么,学生毕竟还小,无法准确理解交流。杨老师的作业比较容易,但是激发学生的思考东西太少,如果能让学生朗读里面的好句,在设置与生活贴近的话题会更好,李老师的作业布置合理,易操作。杨老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去推断人物现状,这与我们阅读中推断题的技巧息息相关。不足之处:先学后教没得到体现。小组活动设置太少,为学生做的铺垫过少,个别提问过多,活动形式单一,生生互动缺乏。
第四组由市英语助推站的李能老师进行研究汇报:
第一篇文章夹叙夹议,第二篇为游记。基本都能达成目标,目标设置有部分没有实现,如李老师的虚拟语气句子没深入。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指导下学有所得。两节课都需要教师做得更细致些,学生只是停留在浅层面的内容上,教师可以再设置深层次的问题。两位老师在处理文本之后都有效处理了所提出的问题,设置的作业与课文学习内容紧密相关,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找出写作的提示和要点。
三.活动第三项:活动后自我反思,分享如何创新自我阅读课模式,并按年级分三组在微信科组群研讨。
(1)第一组高一年级英语备课组
主题:如何创新教好故事类和传记类阅读课
(2)第二组高二年级英语备课组
主题:如何创新教好说明文类和阅读类阅读课
(3)第三组高三年级英语备课组
主题:如何创新教好游记类和诗歌类阅读课
研讨成果分享:
第一组
----高一话题 (钟玉芳)
在教故事类文章时,可以先对故事细节、实事等向学生进行由表及里的回答,最后提问推断归纳性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提问,推想出课文中没有写到但又与之关系密切的若干内容,能使学生加深和拓宽对课文人物刻画、主题表现的领悟,激起他们去主动思考和探索。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紧扣教材,层层推进,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梯度。在提问、解答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引导,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欲望,帮助学生认知和理解。
而传记类英语阅读教学传记属记叙文的一种,是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时间和事件的关系把握文章的主线。此类体裁的文章通常被分为四部分,即A. childhood years; B. early manhood; C. great achievement; D. remarks.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按照下列主线来理解传记类文章:人物(who)→时间与事件(time and events)→成功/成就/信仰(success/achievements/belief)→评价(evaluation)。这样,使学生在准确地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能学到传记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