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本教研如何才干“校本”
&nbsp&nbsp&nbsp&nbsp最近,因工作需要,笔者对—线校长和教师就校本教研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校本教研已经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了解并熟悉,但校本教研在推进过程中也存在诸如认同度不高、缺乏内驱力、制度不健全以和存在不良作风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校本教研的推进速度和推进质量,假如疑惑决将可能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的推进。
&nbsp&nbsp&nbsp&nbsp让教师有行动的意愿和能力
&nbsp&nbsp&nbsp&nbsp问题──
&nbsp&nbsp&nbsp&nbsp首先,巨大的外在压力是教师投身校本教研的重大阻力。一方面,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和同学家长对教师的评价过于重视同学学业发展的指标,过于强调同学和班级教学的成果,分数仍然是教学效果的主要参照物,这使得教师不得不围绕这此指标而奔走。另一方面,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很大,据调查,有一些学校的教师工作量达到每周25~30课时,有的还兼任班主任工作,教师没有时间进行系统学习、备课和研讨。在诸多压力下生存的教师,不可能有足够的兴趣、热情与精力参与到校本教研中去,致使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内驱力缺乏。
&nbsp&nbsp&nbsp&nbsp其次,教师缺乏进行研究的能力。在保守的教师培养和培训体系中,教师只是知识的接收者和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教育者关注的是如何让教师成为好的“教书匠”,而缺乏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因此,许多教师即便有参与校本教研的意愿,有专业发展的需求,也不清楚如何去做。
&nbsp&nbsp&nbsp&nbsp对策──
&nbsp&nbsp&nbsp&nbsp1.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和专业素养
&nbsp&nbsp&nbsp&nbsp压力过大,往往与个人的自信心和专业素养较低有关。目前,一些教师专业素养低,主要表示在:专业理论水平较低,思想相对僵化,问题意识不强,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反思质量不高;校内同伴互动处于浅层次。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学习和考虑,这是减轻压力的力量源泉,是提高自信心和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nbsp&nbsp&nbsp&nbsp第一,鼓励教师多读书。革新源于思想,思想来自学习,校本教研要想以发现问题为开端,首先要在思想上高屋建瓴。学习是减轻改革压力的力量源泉。
&nbsp&nbsp&nbsp&nbsp在校本教研实践中,各地发生了许多好的做法,有的学校开展了“荐书—送书—好书导读—读书报告会”活动;有的学校举行了建立“书香学校”的活动;有的制定了建设学习型学校的规划;有的举办了“读好书论坛”。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麻园岭小学刘云燕校长深有感触地说:“课改实验以来,我读了许多教育教学书籍,做了四万多字的业务自学笔记,写了上百篇校长日记和管理随笔。读书是我生命的第一要义。我爱读书,因为读书,我的生活多了许多趣味。因为读书,我的感情丰富而细腻,人变得更有灵性,才思更为敏捷。”
&nbsp&nbsp&nbsp&nbsp然而,许多教师认为工作忙,腾不出时间去学习,对此,我想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教师越是感到忙,越是要多读书。出为书读多了,他的知识丰富了,每次备课的时间就少了。”
&nbsp&nbsp&nbsp&nbsp第二,提倡用心积累。教育家刘佛年先生说过:“教师必需经常把自身观察到的、想到的东西记录在笔记本中,特别是要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经过考虑后形成的设想写下来。然后在改革实践过程中细致地观察、分析、比较、评价,把一切有关的资料都积累下来,到了一定的时候,改革效果就显露出来了,经验也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了。”
&nbsp&nbsp&nbsp&nbsp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的确上过很好的课,但是疏于总结,很少把它们记录下来。对胜利的课和有遗憾的课都不做认真的剖析和总结,没有用心积累,所以难于得到长足的发展。
&nbsp&nbsp&nbsp&nbsp我们提倡教师做有心人,用心教书育人,用心总结经验教训,只有用心,才干发展。
&nbsp&nbsp&nbsp&nbsp2.了解教师的内在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教研
&nbsp&nbsp&nbsp&nbsp要了解不同年龄、不同资历的教师的需求是什么。教育部校本教研基地项目组组长顾泠沅教授在对上海青浦、宝山等八区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情况进行调研时发现:“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所需要的协助是不同的。新教师的生长可以更多地凭借校内专家的协助,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校内专家可以代替教研员和局部专业工作者的作用。经验教师,尤其是教龄10年以上的教师,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可能更多地与教研员、专业研究人员的合作与支持有关。”
&nbsp&nbsp&nbsp&nbsp在我们的调查研究中也发现,&nbsp10年以下教龄的教师普遍希望得到课程规范、新教材、教法方面的培训;10~20年教龄的教师关注的是教法、如何听评课和如何组织课堂教学;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在关注教法、如何听评课的同时,更加关注教育研究方法和国内外教育思想与经典理论。
&nbsp&nbsp&nbsp&nbsp这标明,教师对于自身的专业生长是有内在需求的,但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可以根据这些需求,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加以区别对待。
&nbsp&nbsp&nbsp&nbsp3.把学校建成学习型和研究型的组织,使教师学会学习和研究,坚持经久不衰的内在活力
&nbsp&nbsp&nbsp&nbsp由于教师的工作性质是让儿童通过学习得到发展,因此要求教师必需不时丰富自身的知识,提高教学技巧。在选择学习内容方面,教师应具有自主性和主体性,而不是由外部强加进来。要建立学习型和研究型的组织,最基本的是校长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条件,使他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也能够参与学习和进修。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不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学校管理,如改善班级基准、增加教师、补充人员、给教师减负等。
&nbsp&nbsp&nbsp&nbsp我们提倡建立研究型的学校,提高每一位教师参与校本研究的能力,要着力培养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省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使教师不只有参与校本教研的意愿,而且具备参与校本教研的能力。
&nbsp&nbsp&nbsp&nbsp给学校松绑
&nbsp&nbsp&nbsp&nbsp问题──
&nbsp&nbsp&nbsp&nbsp现有管理制度制约了校本教研的开展,具体表示为:
&nbsp&nbsp&nbsp──专业引领不够。受条件制约,许多学校得不到专业引领。用教师的话说:“我们在学校层面搞研究,得不到专业引领,就好像红萝卜炒白萝卜,炒来炒去还是一盘萝卜。”
&nbsp&nbsp&nbsp&nbsp──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尚未建立。教研室和教研员的工作定位尚未根本改变,教研员的主要精力还在研究考试和出复习资料上。
&nbsp&nbsp&nbsp&nbsp──学校受各方面的制约因素多、干扰多。例如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调研、检查、验收、竞赛、评比等,牵扯了教师和学校相当大的精力,使校长和教师不能聚精会神地搞教学和教研。
&nbsp&nbsp&nbsp&nbsp对策──
&nbsp&nbsp&nbsp&nbsp1.完善教研制度,加强教研队伍建设。校本教研离不开大学、科研机构等的专业引领。但是这些专家的数量和精力终究有限,而教研员在我国有十万大军,又熟悉教学一线,应该说他们是校本教研专业引领的主要力量。
&nbsp&nbsp&nbsp&nbsp因此,教研室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定位的转变,教研员的角色转变,成为最关键的问题。要淡化自上而下的教学管理职能,变教研员只是研纲、考纲的“专家”为深入到教学一线协助教师发现与解决教学中的难点的专家,并使之逐渐成为一种制度。
&nbsp&nbsp&nbsp&nbsp在转变教研员的工作思路方面,可以把工作重点放在开展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教研活动上,像“诊断课堂教学”的活动,探索课堂教学理念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研究、探索课堂目标落实的途径问题以和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问题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