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本研究的类型(一):教学型教研
&nbsp&nbsp&nbsp&nbsp教学型教研以教为着眼点,研究直接服从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这种研究一般以“课例”为载体,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而展开,研究渗透或溶入教学过程,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活动方式以同伴成员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研究效果的主要出现样式是文本的教学设计和案例式的课堂教学(有研究含金量的教学设计、优秀教案和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显然,这种研究只是一种手段,缺乏独立性和独立价值,但它却是教学中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也是一种十分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
&nbsp&nbsp&nbsp&nbsp全国各地课改实验区发明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课例研究实践模式,择其主要列举如下:
1.一人同课多轮
&nbsp&nbsp&nbsp&nbsp这里的“课”既可以是指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时间维度),也可以指一篇课文或一个课题(内容维度)。顾名思义,一人同课多轮就是同一个教师连续多次上同一课,内容重复,但行为不时改进。具体流程一般为:第一轮课,独立课。由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独立备课、上课,展示教师个人的思想和经验,暴露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存在的问题。第二轮课,会诊课。备课组或教研组听了教师独立课之后,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献计献策,通过集思广益,上课教师形成新的方案,第二次上课。第三轮课,反思课。上课教师和同伴对第一轮课和第二轮课进行对比,明确进步的方面,分析还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订方案第三次上课,如此构成一个循环,上课教师反思整个过程并写成教学课例。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对培养年青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协助他们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效果显著。
2.多人同课循环
&nbsp&nbsp&nbsp&nbsp备课组或教研组的教师同上一节课。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互动和问题的跟进!第一个教师上完课,第二个教师针对第一个教师课堂存在的问题上第二次课,第三个教师针对第二个教师课堂存在的问题上第三次课……,每次上课方案都是同伴集体一起参与研制的。
&nbsp&nbsp&nbsp&nbsp笔者曾参与一所小学二年级八位语文教师这种同课循环活动,同一节课上了八次,每次都有进步,又都有新的问题,第八位教师上完课,八位教师拥成一团,雀跃欢呼!经过她们的一起努力:一节板书课出来了。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集体智慧的结晶。当然,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这一节板书课,而在于这一活动让教师切实感受到课例研究、同伴互助的魅力和意义,激发她们对课堂教学境界的不时追求。
3.同课异构
&nbsp&nbsp&nbsp&nbsp同一课,不同教师不同构想,不同上法,大家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一起提高。其流程一般为:教研组或备课组商定出相同的教学(教研)主题(内容),由二个以上的教师分别备课、上课,教师集体听课、评课。实施这一模式并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第一教师教学经验背景不同,教学个性、教学风格差别明显,对所教内容确有不同的思路和观点;第二所选教学主题(内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易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发明性。多元性是新课程、新课堂的基本特征,教师要善于在开放、多元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和借鉴他人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形成和发展自身的教学特色。
4.互助式观课
&nbsp&nbsp&nbsp&nbsp通过观课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也是课例研究的一种新形式。“互助式观课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互助指导(Peer&nbspcoaching)活动,既不含有自上而下的考核成分,也不含有自上而下的权威指导成分,而是教师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观课,其目的主要是通过观课后观课双方在某些事先预设的都关心的课题方面的研讨、分析和相互切磋,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1]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经常会遭遇很多困惑:什么样的自主是真正的自主?什么样的合作是有效的合作?什么样的探究是有价值的探究?……自身吃不准,想请他人来指点,又不敢在专家面前“献丑”,同时也害怕学校领导的“评价”?那么互助式观课便是最平安的选择了。这种观课由于不涉和褒贬奖罚和评价,授课者在课堂中无需刻意展示自身的优点而隐藏自身的短处,完全可以真实地表示自我,使课堂坚持自然性,而观课者由于能观察到真实的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协助授课教师进行反思,寻找问题答案。
&nbsp&nbsp&nbsp&nbsp互助式观课的步骤一般是:第一,双方在课前一起商定好观课的主题和重点;第二观课者做好课堂观察和记录,记录下课堂里发生的真实情况以和自身的考虑;第三开展课后的讨论,讨论要针对主题和要点,问题一定要具体;第四后续行动,上课教师要把改进措施实施到后续课堂教学活动中。
5.邀请式观课
&nbsp&nbsp&nbsp&nbsp以前听评课,教师一般都是被动接受布置的。邀请式观课则是上课教师主动邀请同行或专家听课。假如说,互助式观课偏重于问题——诊断,那么邀请式观课则偏重于效果——鉴定。教师就课改的某一专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探索后,取得效果,课堂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为了从理论并从多角度上对自身的改革探索效果进行评价,教师主动邀请有关专家、教研员和同事前来观课。其流程一般是:第一,教师公布自身的上课内容和研究主题;第二,填写邀请卡,向其他教师发出邀请;第三,观课教师认真阅读相关资料;第四,观课教师进入课堂现场观察,并针对研究主题作出相对规范性的评价。
6.反思式观课
&nbsp&nbsp&nbsp&nbsp教师成为观察自身课堂的主人。这种课例研究模式是借助录像带来实行的,其流程一般是:学校在不加修饰和打扮,即“纯自然”的状态下,为教师摄制“家常课”,然后,由授课教师自身反复观看,实事求是地剖析和反思自身的胜利之举和缺乏之处,对自身的教学行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反思式观课使教师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自我,促使教师重新审视和评估自身,直面自我、反思自我,修正和完善自我。一个教师在反思式观课后羞愧地说:“我教了22年书,自我感觉良好,原以为自身的教学水平当属上乘,今天第一次看了自身的录像课,简直无地自容,没想到22年的教同学涯浪费了同学那么多珍贵的时间,真是汗颜和羞愧。我将以此为契机,苦练内功,完善自我,改写自我,争取早日能使自身的教学水平有一个大的突破,弥补自身给同学造成的损失。”原来这位已任教22年的老教师,在一堂课中前后出现125个“口头禅”,几乎他的每一句话后都习惯性地带一个“啊——”字,假如每个“啊——”字以平均2秒计算,每一常课将浪费4.2分钟,全班共有50个同学,这位教师每堂课浪费同学珍贵的课堂时间就达210分钟之多,假如以22年计算的话,那绝对不是一个小的数目。[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