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4-21 12:10:00
|
只看该作者
&nbsp&nbsp&nbsp&nbsp艾奇逊与高尔(Acheson&nbsp&&nbspGall)将整个教学观察分为三个步骤:计划会议、教室观察、反馈会议。美国教学视导与课程开发协会(Association&nbspfor&nbspSupervision&nbspand&nbspCurriculum&nbspDevelopment)则将上述三个步骤称之为:观察前会议、教室观察、观察后会议。
&nbsp&nbsp&nbsp&nbsp1、观察前会议
&nbsp&nbsp&nbsp&nbsp通常在课堂教学观察实施之前,教师同伴互导的参与者需要实施会谈。其目的在于:首先,建立参与者之间的良好关系。教师同伴互导是非评价性的,特别强调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观察前的会议为教师参与者的沟通和互动提供—个机会。其次,协商确定观察的目的与规划。观察能否有效,取决于是否有明确的观察焦点和计划,而观察能否对教师的教学改善发生促进作用,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焦点、观察计划与教师发展需求的适切性。因此观察前参与各方的协商尤为重要。&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观察前会议应完成以下几项任务:首先,被观察教师陈说教学目标,并介绍班级、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情况。其次,确定教师对教学改善的关注所在。被观察教师提出观察重点,经由与观察者的协商,确定观察焦点,明确观察内容,并将之以可观察的行为来表示。第三,同伴互导小组的成员通过讨论与协商,最终定出最适宜的教学观察时间、地点与需要进行的次数:同时需要各方对所运用的话语,包括概念、等级等的含义达成共识。此外,还要选择或设计教室观察的工具。从某种角度说,教室观察方法也就是信息记录方法。教师小组成员在观察前会议中应根据观察的目的和背景选择一种最为合适的记录方式,或者也可由教师根据自身的需要来自行设计教学观察表。
&nbsp&nbsp&nbsp&nbsp2、课堂观察
&nbsp&nbsp&nbsp&nbsp课堂观察即教室观察,也称为课堂教学观察,或者在有些时候简称为教学观察。即观察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事先决定的观察工具对所需要的信息进行记录。观察时间通常是一节完整的课,但在预定的观察点比较小时,比方观察的目的只指向于教师的某一具体的技能时,观察时间也可以更短。
&nbsp&nbsp&nbsp&nbsp这一环节的主要活动是观察记录,但必需明确,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为观察后会议的专业对话提供事实或素材。因此在课堂观察过程中,观察工具的运用非常重要,它能协助观察者有效地、完整地、准确地记录课堂教学事件。
&nbsp&nbsp&nbsp&nbsp国外有众多的课堂教学观察工具,包括定量的和定性的两大类。定量的课堂观察工具有编码体系(Coding&nbspSystem)、等级量表(Rating&nbspScale)与项目清单(Checklist),观察者收集的资料类型有频率记数、百分比或者等级量表的分数等。定性的观察工具有记叙法(Narrative&nbspSystems)、图式记录(Figure&nbspRecords)和电子记录(Technological&nbspRecords),观察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现场对观察对象做详尽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必要的补充与完善,观察结果的出现形式是非数字化的,分析手段是质性的,而且对于资料的分析在观察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重要的是观察者必需掌握这类辅助工具的运用技术,在必要的时候应该对教师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
&nbsp&nbsp&nbsp&nbsp3、观察后会议
&nbsp&nbsp&nbsp&nbsp观察后会议通常以观察者要求教学者进行反思开始。观察者提出诸如“你的课好在什么地方?达到了哪些目标?什么地方需要改善?”之类的问题,协助教学者进行自我反思。然后观察者将在观察中收集到的资料出现出来,与被观察者一起进行分析、讨论,一起生成改进建议和措施。这一过程就是反馈的过程,在众多的教师同伴互导项目中,这一环节被看成是教师同伴互导的最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必需记住教师同伴互导是非评价性的,参与者的讨论只以所收集的资料为依据,只围绕所观察到的教学事实,不应带上个人偏见,对被观察者作出判断或评价。
&nbsp&nbsp&nbsp&nbsp教学观察是教师同伴互导的核心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观察就是教师同伴互导的全部。实际上,只强调观察、反馈的教师同伴互导是有缺陷的,因为假如没有一起的教学准备,那么无论观察和反馈做得有多好,教师同伴互导都是不完整的;更为严重的是,只关注观察和反馈可能会削弱教师之间的合作。”因此教师同伴互导必需扩展到课程开发与优秀教案阶段。
&nbsp&nbsp&nbsp&nbsp三、教师同伴互导的保证
&nbsp&nbsp&nbsp&nbsp教师同伴互导并不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实践战略,至少从外表上看,其操作并不困难。但是,要真正发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教师同伴互导就必需得到学校、教师等各方面的支持和保证。它既需要教师有持续的学习和改善的需求,也需要学校在组织制度、经费、时间上加以保证,还需要以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校文化的支持。
&nbsp&nbsp&nbsp&nbsp明确教师同伴互导的目标定位。教师同伴互导不是像保守的教研组那样,是一种教学研究管理系统,而是一种教师专业发展战略,其宗旨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应当对教师有高期望,并向教师传达这种期望,以使教师充沛认识持续改善和不时学习的需求。这是教师同伴互导胜利的关键前提。假如教师没有专业发展的意识和愿望,任何专业发展战略都不可能取得良好的结果。
&nbsp&nbsp&nbsp&nbsp提供组织、经费、时间和心理上的支持。教师同伴互导的良好运行,组织上的保证是非常必要的,这种组织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往往非正式的组织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比正式的组织还要大,因此,学校应积极鼓励一些非正式的同伴组织。但必需明确,有关教师同伴互导的组织制度不应当是管理或控制取向的,而应当着重于对教师同伴互导的支持。同时,教师同伴互导的实施必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保证,以确保开展(上接第5页)重要的培训或交流活动,购买必需的视听设备,安排合适的交流空间,发表典型的指导经验等。学校还必需考虑到教师的工作时间,每周必需有教师的自主时间来布置同伴互导的活动。此外,必需强调的是,实践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强调太多地关注教师发展的技术或理性的方面,而没有足够地关注教师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由此而发生的情绪影响,这导致了教师对专业发展活动的抵触。
&nbsp&nbsp&nbsp&nbsp形成良好的学校文化。教师同伴互导与学校文化是相互作用的。教师同伴互导具有促进教师间的合作的潜力,能够对新型的学校文化的形成发生巨大的推动力。但教师同伴互导的潜力也受学校文化的制约,以相互隔绝和专业个人主义为特征的学校文化会严重地削弱教师同伴互导的价值,甚至会严重地阻碍教师同伴互导实践的开展。教师同伴互导需要开放的、自主的、合作的、平安的环境,没有这样的环境,教师同伴互导就可能流于形式,不可能真正起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