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4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十佳少先队辅导员事迹材料:和谐的氛围 快乐地成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01:26: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十佳少先队辅导员事迹材料:和谐的氛围 快乐地成长
  十余年以来,我一直担任着班主任工作。面对各种特征的班集体和学生,我重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入手,努力打造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一、尊重学生
班主任与每个学生都具有平等的独立人格。班主任应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班主任更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平等的锻炼机会。在每年秋季开学初,班级就设立了“流动班长轮值制”,每个学生都轮流当一天班长,让所有的学生都过一把当班长的瘾,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的行列中来,让他们在参与中提高,在提高中参与。值得一提的是:后进生的转化是班级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我对后进生倾注了更多的爱,真诚地关注和帮助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得到更多的锻炼,使他们迅速成长起来。小洋是个顽皮淘气的孩子,学习态度很不认真。但他很乐于帮助别人,每每忙碌时,他总能助我一臂之力。于是,我就让他做起了统计工作:谁的作业未交,每天每人的了多少朵红花。小洋欣然答应、乐在其中。而且,他再也不好意思迟交或不交作业。红花栏也实现了零的突破。
二、帮助学生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是管理的主力。因此应由学生为班主任服务,小干部是班主任的小助手改为班主任是小干部的参谋和助手,班主任是为学生服务的,是顾问,是导师,是朋友,但决不应是“工头”。开学第一周,班级召开“我是班集体中的一员”主题班会,我放手让学生筹备、主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讨论交流:我生活在这个班集体,我应该用什么样的实际行动去爱这个班集体。班主任则在台后负责间接策划,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恰当的服务。此外,班主任不仅有责任帮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更有责任帮助学生丰富情感、健全心理、完善人格,还有责任保护学生的健康和安全。
三、影响学生
班主任居于师生关系的主导方面,因此,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无不带有教育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开学第一天,学校开展美化校园大扫除活动,任务分配后,我没有做旁观者,而是参与其中,带头擦起了高处的玻璃窗,以实际行动感染、引导学生。润物细无声,老师的言行时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甚至可以影响学生一生。因此,我注重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以美好的师德形象和人格力量影响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01:26:22 | 只看该作者
四、相信学生
学生能做的事情,班主任尽可放手,切忌越俎代庖,要鼓励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实践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例如新班委会成员,我采取学生自荐、公开演讲、民主选举的办法产生,改变过去的班主任任命,班干部全由优生包揽的局面。班级制度则采取每个学生出点子提建议、集体讨论交流等民主办法制定。制度的落实则放手让学生去执行、班主任督查。总之,在班级管理中,给学生充分自由权,培养自理能力,是完全必要的。老师不事事“管”,则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四肢自己管,就能逐步地管好自己。  
五、培养学生
培养学生,班主任必须彻底转变教育思想和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创新意识。班主任要把原来的对学生的“管、盯、压”改为“教、扶、放”。新学期初,我就模仿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利用每天晨会试行“班级今日说法”(这里的“法”指校纪班规),当天的轮值班长做主持,广开言路,让所有的学生都来评说当天依“法”治班的情况,重点剖析典型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等。我还利用每周二试行“班级自我管理日”,这一天班主任除上课外,一切课余时间和活动都交给学生自己管理,让学生们依“法”来处理班内事务。总之,班主任要多动脑筋,创造新形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充分的实际锻炼中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
在与学生朝夕相处中,我不断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理念和方法。个人也有了些收获:2005年教育论文《诗意生活 美丽成长》获省省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2010年获区“文明规范月先进教师”称号。多次在校历届“微行德育课”教学活动中均获一、二等奖,所带班级均获校“先进集体”称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9 17:4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